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在线投稿
在线审稿
Email Alert
RSS
 
本期速递
过刊目次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投稿须知
写作指导
投稿介绍信
调查问卷
 
我刊沿革
总编寄语
专家介绍
引文报告
高被引文献
     前沿资讯
视乳头旁微循环的3D 结构

       【据《IOVS》2018年9月报道】题:3D显微镜显示人类视乳头旁毛细血管丛的串联及并联结构(作者Erandi Chandrasekera等)

       视网膜组织的耗氧量(每单位重量)较人体内其他多数组织高很多。视网膜循环在供氧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并参与维持视网膜内稳态。与其他器官不同,由于眼的光学特性及视网膜各层的能量消耗不同,视网膜循环的血管结构更独特从生物物理学的角度来看,视网膜内血管会影响光感受器成像,因此正常的视网膜内血管的密度有一定的限制。虽然低血管密度可以为光感受器提供更清晰的视野图像,但当能量消耗增加时,网膜缺血的风险会增加。因此,理解视网膜循环的组织结构及拓扑性质对明确血管生成的机制及理解视网膜疾病中神经胶质细胞群的选择性易损伤(selective vulnerability)具有重要意义。

       前期研究表明,视网膜循环是分支化且具有空间特异性。来自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组织学资料显示,视网膜浅层及深层毛细血管网的密度和层状组织变化很大。到目前为止,二维拓扑信息联合已建立的地形图分类已成为视网膜血管传导、血压及流体计算的基础。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对血管床的血流动力学的解释不再是二维结构的血管网,而是三维结构。来自澳大利亚珀斯西澳大利亚大学眼科和视觉科学中心的研究者Erandi Chandrasekera等人认为,目前还没有针对人类视网膜类似的详细研究。因此,该研究采用二维及三维组织成像技术详细描述了正常人类视网膜循环的结构特点。

       该研究小组研究所用组织来自澳大利亚器官组织检索机构,捐赠者年龄20~74岁。利用共聚焦显微镜拍摄视神经盘和视乳头旁上、颞、下鼻侧四个区域的图像(图7),视乳头旁微循环由四个毛细血管丛组成,包括位于神经纤维层的放射状视乳头旁毛细血管丛(radial peripapillary capillary plexus,RPC),位于神经节细胞层的浅层毛细血管丛(superficial capillary plexus,SCP),位于内核层浅层和内丛状层深层的中间毛细血管丛(intermediate capillary plexus,ICP)和位于内核层外边界的深层毛细血管丛(deep capillary plexus,DCP)。四个毛细血管丛的血管直径及密度差异显著(P ≤0.011)。SCP是唯一直接接受毛细血管前小动脉滋养和后小静脉分支回流的毛细血管丛,其与周边毛细血管床之间的交流以四种不同的流入、流出模式为特征。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人类视乳头旁毛细管丛以串联、并联的方式排列,这种特征性的排列方式可能反映了视网膜各层独特的代谢需求和生化环境,为理解视网膜血管病变的特点及相干光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技术的结果解读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版权所有 @ 2013 - 2014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医科大学图书馆A413室 邮编:325035
电话:86-577-86699366 传真:86-577-86699366 Email:zhysgx@vip.126.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总访问量:

浙ICP备12004924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2020018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