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在线投稿
在线审稿
Email Alert
RSS
 
本期速递
过刊目次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投稿须知
写作指导
投稿介绍信
调查问卷
 
我刊沿革
总编寄语
专家介绍
引文报告
高被引文献
     前沿资讯
临床前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视网膜有何改变?

       【据《JAMA Ophthalmology》2018年9月报道】题:临床前期阿尔茨海默病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的相关性(作者Bliss Elizabeth O’Bryhim等)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最常见的痴呆症,影响着约540万美国居民。AD的病理生理变化涉及神经元损失、脑萎缩、β-淀粉样蛋白的细胞外沉积等。遗憾的是,AD的典型临床症状,包括进行性记忆丧失和行为改变,仅在发生了大规模不可逆转的神经元损失之后才出现。临床前期AD是公认的一个疾病时期,在这一时期,大脑内正在发生关键的病理生理变化,但患者并未出现临床症状。对于无症状的临床前AD而言,生物标志物检测是一种侵入性检测,且价格昂贵。早期AD患者可出现视网膜和微血管的解剖结构改变,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ic Angiography,OCTA)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检查,可以分析其视网膜和微血管的解剖结构。为了明确OCTA能否检测出临床前AD患者的早期视网膜改变,来自华盛顿大学眼科与视觉科学部的学者Bliss Elizabeth O’Bryhim等人进行了本研究。

      该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纳入了来自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Charles F.和Joanne Knight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心的32名参与者。所有参与者经全面的神经心理测试,结果确定都是认知正常的。参与者进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和/或脑脊髓液测试以确定生物标志物的状态。排除有眼科疾病史、屈光介质混浊、糖尿病或未控制的高血压病的个体。采用OCTA系统,自动测量并收集所有参与者双眼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神经节细胞层厚度、内外黄斑厚度、血管密度、黄斑体积和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域。使用协方差的模型Ⅲ分析数据结果。数据收集于2016年7月1日至2017年9月30日,并于2016年7月30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共纳入30名参与者的58只眼(53%女性,平均年龄,74.5±5.6岁,年龄范围,62~92岁)。一名参与者是非裔美国人,29名是白人。14名参与者的AD生物标志物阳性,诊断为临床前期AD(平均年龄,73.5±4.7岁),16名参与者生物标志物阴性,作为对照组(平均年龄,75.4±6.6岁)。与对照组相比,阳性组的中心凹无血管区增加(0.364±0.095mm2 vs 0.275±0.060mm2,P =0.002);且内层黄斑中心厚度减少(66.0±9.9μm vs 75.4±10.6μm,P =0.03)。

    本研究表明,认知健全的临床前AD个体,除了视网膜结构改变外,还出现视网膜微血管异常,并且这些变化发生在AD的早期阶段。有必要进一步进行较大的纵向队列研究,以确定这一发现对确定临床前期AD是否有价值。

 


 

 

     

 

版权所有 @ 2013 - 2014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医科大学图书馆A413室 邮编:325035
电话:86-577-86699366 传真:86-577-86699366 Email:zhysgx@vip.126.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总访问量:

浙ICP备12004924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2020018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