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在线投稿
在线审稿
Email Alert
RSS
 
本期速递
过刊目次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投稿须知
写作指导
投稿介绍信
调查问卷
 
我刊沿革
总编寄语
专家介绍
引文报告
高被引文献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08年 10卷 6期
刊出日期:2008-06-25

专题论著
论 著
临床研究
病例报告
综 述
   
专题论著
401 褚仁远,瞿小妹
应该大力加强对"医学验光"的研究与实施

本文重申"医学验光"在我国推广的实际意义及规范.强调进行系统研究是保证其科学应用的基础.

2008 Vol. 10 (6): 401-402 [摘要] ( 231 ) [HTML 1KB] [PDF 302KB] ( 2226 )
403 金海鹰,郭海科,张洪洋
可调节型人工晶状体眼调节幅度的计算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①推导出计算可调节型人工晶状体(accom-modative intraocular lens,AIOL)植入术后眼的调节幅度(ac-commodative amplitude,AA)的数学公式.②探讨影响人工晶状体眼AA的相关因素,为研究AIOL植入手术的治疗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根据高斯近轴光线光学理论推导得出计算AIOL植入眼AA的理论计算公式,以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焦点的移动量(effective intraocular lens position,AELP)、

2008 Vol. 10 (6): 403-407 [摘要] ( 268 ) [HTML 1KB] [PDF 450KB] ( 2383 )
408 郑灿,叶剑
两种不同形状可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对比观察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植入两种不同设计形状的可折叠人工晶状体对后囊膜混浊(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PCO)以及后囊皱褶(posterior capsule striae)的影响,以及两者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08年3月在我院进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手术的患者88例(109眼),按植入的人工晶状体类型分为两组:A组(博士伦公司LI61SE型)43例(55眼),B组(博士伦公司Akreos Adapt人工晶状体)45例(54眼).术后平均随访5个月,记

2008 Vol. 10 (6): 408-411 [摘要] ( 258 ) [HTML 1KB] [PDF 427KB] ( 2464 )
412 陈云云,俞阿勇,薛安全,王树林,王勤美
两种前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比较

目的 比较房角支撑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an-gle-supported phakie intraocular lens,AS-PIOL)和虹膜夹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iris-claw phakic intraocular lens,IC-PIOL)植入术后患者的视觉质量.方法 对33例(51眼)高度近视眼患者行前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anterior cham-ber phakic intraocular lens,AC-PIOL)植入术,其中植入AS-PIOL组18例(26眼),IC-PIOL组15

2008 Vol. 10 (6): 412-418 [摘要] ( 243 ) [HTML 1KB] [PDF 468KB] ( 2176 )
416 王勇,叶应嘉,唐亮,喻长泰
Akreos Adapt亲水性丙烯酸酯与硅凝胶人工晶状体临床应用比较

目的 比较亲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us,IOL)与硅凝胶IOL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9例(209眼)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A组(93眼)植入亲水性丙烯酸酯Akreos Adapt IOL,B组(116眼)植入SoFlex SE三体型硅凝胶IOL.观察两组IOL的植入性能、术中并发症、术后视力、前房反应和IOL表面色素沉着、IOL位置、后囊混浊程度.随访时间>12个月.结果 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P>0.05).两组前房闪

2008 Vol. 10 (6): 416-418 [摘要] ( 203 ) [HTML 1KB] [PDF 278KB] ( 2451 )
419 俞阿勇,林振德,王勤美,罗书科,李永华,朱双倩,王树林
预装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初步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应用预装式推注器进行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后,试验组75例(81眼)采用预装式推注器植入KS-3 IOL(CanonStaar公司),对照组68例(73眼)采用传统推注器植入SN60AT IOL(Alcon公司.分别在术前、术后第1、第7天、第1、第3、第6、第12个月时进行详细的眼科检查,记录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施行手术,术后各阶段视力均比术前提高(P均<0.01),两组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2008 Vol. 10 (6): 419-422 [摘要] ( 238 ) [HTML 1KB] [PDF 362KB] ( 2343 )
423 王璐,汤欣,赵星,方志良
人工晶状体离体像差特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球面与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球面像差的特性及其对视功能的影响.方法 在实验室搭建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波前像差测量光路,采用Hartmann-Shack波前测量仪进行像差测量.实验分为三组.第一组为CeeOn911A与Tecnis Z9001,第二组为AR40e与TecnisZA9003,第三组为AcrySof Natural与AcrySof IQ,对每种IOL分别进行5种通光孔径下(3 mm、4 mm、5 mm、6 mm及7mm)的像差测量.结果 球面IOL(CeeOn911

2008 Vol. 10 (6): 423-439 [摘要] ( 226 ) [HTML 1KB] [PDF 343KB] ( 2231 )
病例报告
407 沈轶,袁松涛,蒋沁
无色素性脉络膜黑色素瘤1例

患者,男,56岁,因"右眼视力下降3月余"就诊,全身体检未见明显异常.视力:右眼LP,左眼为0.3.眼压:右眼16 mmHg,左眼15 mmHg.右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中等深度,晶状体清.视网膜后极部视盘上方可见实质性隆起占位,呈蕈状,黄白色,无明显色素,表面布满血管伴局部出血,表面略不平.下方视网膜大片球形隆起,未窥及明显裂孔.左眼未见明显异常.B超示:右眼视乳头前可见与球壁相连的蕈状占位性病变,基底宽13.28 mm,高约12.26 mm,瘤体内回声尚均匀,下方见视网膜脱离光带.磁共振(magneti

2008 Vol. 10 (6): 407-411 [摘要] ( 215 ) [HTML 1KB] [PDF 185KB] ( 2192 )
460 陈达,张虹,陈泽秦,高伟,王松
先天性脉络膜缺损2例

脉络膜缺损属先天性眼底异常,近20年来,国内报道并不多见.我们近半年来收到脉络膜缺损病例2例,现报告如下.病例1,女,17岁.于2008年6月19日至本院就诊.

2008 Vol. 10 (6): 460-464 [摘要] ( 161 ) [HTML 1KB] [PDF 218KB] ( 2346 )
论 著
426 胡军,李贵刚,张虹
p16蛋白在脸板腺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目的 探讨p16在睑板腺癌(meibomian gland carcinoma,MGCA)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 学方法(SP法),检测p16蛋白在65例石蜡包埋的睑板腺癌标本中的表达,并在不同分化程度及生物学行为的睑板腺癌之间进 行比较.结果 65例睑板腺癌组织中53例表达p16蛋白,30例癌旁组织中29例表达p16蛋白,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0.548,P=0.014);睑板腺癌中,p16蛋白表达阳性率随组织学分级降低而降低,不同分化组中p16蛋白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

2008 Vol. 10 (6): 426-428 [摘要] ( 257 ) [HTML 1KB] [PDF 258KB] ( 2012 )
429 刘兰涛,夏峰,范馨燕,郭群,张磊,张作明
植入电极记录豚鼠图形视觉诱发电位

目的 探讨用植入电极方式记录豚鼠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VEP)的方法.方法 豚鼠麻醉后,暴露颅骨表面,在前囟(Bregma)前6 mm、后10 mm及矢状缝正中处钻孔,均植入长5 mm、直径为1.2 mm的不锈钢螺钉,分别作为参考电极、记录电极和地极.3 d后,将清醒状态下的豚鼠固定于自制多功能头身一体化固定台面上,银-氯化银电极连接于豚鼠体表的不锈钢螺钉上,采用RETI-port系统(Roland Consult,德国)分别记录不同空间频率和不同颜色

2008 Vol. 10 (6): 429-434 [摘要] ( 224 ) [HTML 1KB] [PDF 534KB] ( 2522 )
435 张林,邢咏新,刘蓉,王玉英
体外培养兔角膜内皮细胞电生理特性的初步研究

目的 通过测定体外培养兔角膜内皮细胞(rabbit corneal enduthelial cells,RCECs)静息电位及全细胞电流,初步研究角膜内皮细胞的电生理特性.方法 采用后弹力层及内皮层揭取联合组织块法进行RCECs体外培养.采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模式记录原代及传代RCECs细胞静息电位及全细胞电流.绘制电流一电压(I/V)曲线.结果 体外培养原代RCECs的平均静息膜电位水平为(20.9±1.7)mV(n=6),第2代RCECs的平均静息膜电位水平为(15.1±1.8)mV(n=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

2008 Vol. 10 (6): 435-439 [摘要] ( 223 ) [HTML 1KB] [PDF 508KB] ( 2259 )
440 张佳,吕帆,贺极苍,王勤美,陈世豪
波前像差与眼内压、中央角膜厚度的日波动规律及相关性

目的 研究正常人全眼像差、角膜前表面像差和眼内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的日间波动规律、相互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例测试对象(20只右眼),于一天的三个时间点(早:8:00am~8:30am,午:1:00pm~1:30pm,晚:6:00pm~6:30pm)使用Humphrey角膜地形图和Hartmann-Shack原理设计的WASCA波前像差分析仪分别测量角膜前表面像差和全眼像差,在6.0 mm分析直径

2008 Vol. 10 (6): 440-443 [摘要] ( 224 ) [HTML 1KB] [PDF 385KB] ( 2330 )
444 邵立功,黄湛,骆彦君
视神经半损伤后复合神经营养因子辅助再生的动态生物学研究

目的 动态观察和探讨视神经(optic nerve,ON)1/2损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ea gangling cells,RGCs)的轴树突及神经元自然再生和复合神经营养因子辅助ON再生的细胞生物学变化特征,以寻找ON不全损伤后修复再生的新途径.方法 ①实验采用成年猫共计40只,随机分4组:正常对照组、眼球后ON1/2切断组、ON1/2切断并定时眼玻璃体内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ONl,2切断并定时眼玻璃体内注射脑衍化神经因子(brain-derir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

2008 Vol. 10 (6): 444-448 [摘要] ( 217 ) [HTML 1KB] [PDF 579KB] ( 2100 )
449 熊林杰,胡义珍,曹阳,徐志蓉,邢星
兔眼滤过术联合应用苏拉明后滤过道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目的 研究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苏拉明后滤过道的组织病理学变化.方法 对20只健康家兔(40眼)均行青光眼滤过手术.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只(20眼).第1组:随机选择一眼做单纯小梁切除术,另一眼做小梁切除术并辅助应用苏拉明:第2组:随机选择一眼做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mitomycine,MMC),另一眼做小梁切除术并辅助应用苏拉明.对兔眼术后3 d、7 d、15 d、30 d、60 d不同时期的滤过泡组织进行病理检查,采用HE染色和天狼星-苦味酸染色、Masson三色染色法、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成纤维细胞、

2008 Vol. 10 (6): 449-452 [摘要] ( 188 ) [HTML 1KB] [PDF 403KB] ( 2106 )
453 赵海岚,徐海铭
近视眼患者角膜中央厚度和前房结构的分析

目的 运用Orbscan-Ⅱ系统对近视眼患者的角膜中央厚度及前房基底线直径长度、前房角宽度和中央前房深度进行检测与分析,探讨上述因素与近视程度的相关性,以及性别对近视患者角膜中央厚度和前房结构的影响.方法 对190例近视患者(360眼)按屈光度分为三组,分别为低度近视组(-0.50~-3.00 D)60例(120眼)、中度近视组(-3.25~-6.00 D)65例(120眼)和高度近视组(-6.25~-9.00 D)65例(120眼).采用Orbscan-Ⅱ系统(Bausch and Lomb)将三组被测眼的角膜

2008 Vol. 10 (6): 453-456 [摘要] ( 220 ) [HTML 1KB] [PDF 416KB] ( 2103 )
457 韩晓彦,马自勤,程凌云,成霄黎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中瞳孔中心移位及眼球旋转的研究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患者术前检查位(坐位)与术中体位(卧位)改变引起眼球旋转的规律及瞳孔中心移位的特点.方法 LASIK手术患者285例(565眼),术前在暗室坐位自然瞳孔状态下,应用wavescan wavefront<'TM>system进行波前像差检查和虹膜纹理识别,在LASIK术中卧位应用激光机进行虹膜定位追踪手术,显示瞳孔中心移位(565眼)及眼球旋转(562眼)情况.结果 术中565眼全部发生了瞳孔中心移位,双眼均以

2008 Vol. 10 (6): 457-460 [摘要] ( 173 ) [HTML 1KB] [PDF 417KB] ( 2054 )
461 黄渝侃,张明昌,范可顺,张光红
压力对体外培养的牛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目的 观察压力对体外培养的牛角膜内皮细胞形态结构及细胞活力的影响.方法 对体外培养的牛眼角膜内皮细胞施以2.67 kPa、5.33 kPa及8.00 kPa的压力各6、12、24、36、48 h.以不加压组作为对照组.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及电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构,以台盼蓝染色观察比较48 h时各组细胞活力的差别,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压力下阳性细胞率.结果 当作用于细胞的压力为2.67 kPa(1 kPa=7.5 mmHg).作用时间为6、12、24、36、48 h时,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形态结构均无明显变化;48 h

2008 Vol. 10 (6): 461-464 [摘要] ( 197 ) [HTML 1KB] [PDF 446KB] ( 2093 )
465 徐渊,赵炜,董泽红,郝晓凤,王雨生
52例近视眼水平隐斜视及立体视锐度分析

目的 了解近视眼人群中水平隐斜视、立体视锐度及其与各种参数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方法 选择门诊近视眼术前检查的患者52例,在常规检查的基础上,对隐斜视及立体视锐度进行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组近视患者中,视远时水平隐斜视(distance lateral phofia)为-1.64°±2.10°.9例为正位眼,3例隐内斜,38例隐外斜,2例未测出.立体视锐度(stereopsis acuity)为112.17〃±95.79〃,其中6例未测出,立体视锐度与屈光度的负值呈负相关或与近视度呈正相关(右r=-0.37

2008 Vol. 10 (6): 465-467 [摘要] ( 165 ) [HTML 1KB] [PDF 342KB] ( 2197 )
468 乔彤,胡义珍,张鹏举,向施红
儿童过敏性结膜炎与变应性疾病的相关性

目的 评价儿童过敏性结膜炎与变应性鼻炎、哮喘及湿疹的相关性.方法 对2005年9月~2006年9月在本院就诊的407例儿童过敏性结膜炎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鼻炎、哮喘、湿疹以及父母的过敏性疾病进行问卷式调查.对其中256例患者利用酶联吸附试验进行血清总IgE和特异性IgE分析.结果 407例过敏性结膜炎中分别有292例(占71.7%)、376例(占92.4%)和115例(占28.2%)同时患有湿疹、鼻炎和哮喘,合并鼻炎者明显高于合并湿疹和哮喘者(P<0.05).256例血清总IgE和特异性IgE检测中,吸入组230

2008 Vol. 10 (6): 468-470 [摘要] ( 245 ) [HTML 1KB] [PDF 313KB] ( 2326 )
临床研究
471 崔传波
旋转式角膜板层刀角膜瓣制作不良的试验研究

目的 探索使用旋转式角膜板层刀术中角膜瓣并发症产生的原因.方法 离体新鲜羊眼90只,均分为9组,应用Moria-2旋转式角膜板层刀模拟以下情况制作角膜瓣,观察角膜瓣情况:①走刀时负压管受阻.②未达到负压值时走刀.③走刀时眼球摇摆不定.④刀刃钝.⑤刀刃有小缺损.⑥刀片未安装到位.⑦刀片卡住不能摆动.⑧刀头未锁.⑨角膜表面及刀头干燥.结果 第1组出现2例游离瓣、3例薄瓣.第2组出现1例游离瓣、3例薄瓣、4例瓣起始部稍薄.第3组有4例用较大力量将负压环摇脱,均产生游离不全瓣.第4组出现2例上皮瓣、3例超薄瓣且游离、1例

2008 Vol. 10 (6): 471-473 [摘要] ( 223 ) [HTML 1KB] [PDF 299KB] ( 2090 )
474 陈健,郑直,张区
改良型劈核器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应用改良型晶状体圈匙和劈核刀在硬核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58例(58眼)Ⅲ级以上的硬核白内障采用改良型劈核器进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显微镜下,于上方角膜缘后2 mm处做反眉弓形观膜隧道切口,长约5.5 mm,板层分离至透明角膜内约1 mm,进入前房.开罐式截囊或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后把晶状体核旋拨至前房,以晶状体圈匙进入核下方并向上托住核,劈核刀进入前房至核的上方向下用力切割,双手配合将核劈为两半,分别托出.术后随访3个月,分别进行劈核效果、术后视力

2008 Vol. 10 (6): 474-476 [摘要] ( 236 ) [HTML 1KB] [PDF 321KB] ( 2098 )
综 述
477 马徽冠,谢培英,唐琰
角膜地形图分析的数学模型分类及其在诊断圆锥角膜中的意义

角膜地形图是眼科临床诊断的重要工具,在圆锥角膜的诊断中有极其广泛的应用.针对角膜地形图的分析工具和方法有很多,其依据的数学模型可以分为三类:统计学模型,神经网络模型及决策树分类模型.每种模型给出一个汇总参数或者判定规则来量化圆锥角膜的可能性.本研究系统分析了用于角膜地形图分析的数学模型,详细介绍了各类方法的特点和优劣并总结其在圆锥角膜诊断中的应用.

2008 Vol. 10 (6): 477-480 [摘要] ( 173 ) [HTML 1KB] [PDF 412KB] ( 2297 )
  编辑部公告
更多...  
  相关下载
更多...  
  友情链接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3 - 2014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医科大学图书馆A413室 邮编:325035
电话:86-577-86699366 传真:86-577-86699366 Email:zhysgx@vip.126.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总访问量:

浙ICP备12004924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2020018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