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在线投稿
在线审稿
Email Alert
RSS
 
本期速递
过刊目次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投稿须知
写作指导
投稿介绍信
调查问卷
 
我刊沿革
总编寄语
专家介绍
引文报告
高被引文献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21年 23卷 11期
刊出日期:2021-11-25

专家共识
论 著
综述
病例报告

   
0
 封面
 
2021 Vol. 23 (11): 0- [摘要] ( 365 ) [HTML 1KB] [PDF 34588KB] ( 10966 )
0
目录
 
2021 Vol. 23 (11): 0- [摘要] ( 235 ) [HTML 1KB] [PDF 584KB] ( 9382 )
专家共识
801
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手术操作规范(2020)
 滤过性手术即外引流手术是现代青光眼手术治疗的主流术式。经典的小梁切除术和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作为主要的青光眼外引流手术[1-3],具有很好的降眼压效果,但存在滤过通道瘢痕化影响 手术成功率、滤过泡相关并发症[4-5]以及眼表损伤[6] 等问题。近年来,不依赖滤过泡的青光眼内引流手 术越来越受到青光眼医师和患者的关注和重视。目前大多数青光眼内引流手术都依赖于房角的开放, 主要应用于各类开角型青光眼[7-11]。基于内引流目 的设计的“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Penetrating Canaloplasty)[12]从外路打开Schlemm管并通过切除局部小梁网(或深层角巩膜缘组织)和周边虹膜实 现不依赖于房角开放状态的前房与Schlemm管直接 沟通[13],原则上可不受房角形态制约,也不受角膜混浊的影响,既适用于开角型青光眼,也适用于闭角型青光眼[14-16],从而为青光眼内引流手术的广泛应用拓宽了适应证。自2015年开展首例手术以来, 目前已在全国30余家眼科机构完成1 300多例手术, 并取得较好效果[14,16-17]。为了更好开展并规范和 推广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青光眼协作组组织国内已开展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的单位于2020年11月7日就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效果等进行了研讨,形成了基本共识并就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的操作步骤(见图1)进行了详细的讨论。随着临床实践的增加,本青光眼协作组将以2年为期进行规范的修订。现就协作组形成的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的操作规范进行介绍。
 
2021 Vol. 23 (11): 801-804 [摘要] ( 350 ) [HTML 1KB] [PDF 9184KB] ( 10932 )
论 著
805 李青蒨, 常征, 郭亚文, 等
基于矩阵数据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与眼轴长度及年龄的相关性
 目的:利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二维矩阵数据,从空间分布特征的角度探讨正常人视网膜神经纤
维层(RNFL)厚度与眼轴长度(AL)及年龄的相关性。方法: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510月至2020
7月于长沙爱尔眼科医院门诊进行体检的正常人群123例(213眼),建立涵盖不同年龄段(1869岁)
以及不同AL22.0730.00 mm)范围的正常人眼(包括屈光不正)的平均环视盘RNFLcpRNFL)厚
度数据组,及基于二维矩阵RNFL厚度图横断面的数据库。利用基于Python语言自行开发的计算程序,
将年龄、AL、每个像素位置上的RNFL厚度代入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计算库进行矩阵运算,生成基
于年龄、AL的有效斜率图。采用RNFL厚度/AL变化(μm/mm)表示RNFL厚度随AL增长的变化率。
利用混合线性模型及堆叠图分析年龄、ALRNFL厚度的相关性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cpRNFL
厚度与年龄、AL呈负相关(r=-0.146P=0.023r=-1.012P=0.026)。在空间分布上观察,视网膜颞
下区域的RNFL厚度与AL存在正负2种截然不同的相关性。随着AL增长,颞侧上、下象限的RNFL
厚度变薄,变化最快的位置靠近视盘的颞下方向(-8.186 μm/mm),最慢位置位于远离视盘的颞下方
向(-0.155 μm/mm)。在颞下方靠近颞侧处,存在与AL增加呈正相关区域,变化率最高处为靠近视
盘的近颞侧位,变化率为6.292 μm/mm。长眼轴的RNFL厚度堆叠图提示与AL呈正相关的区域与长
眼轴病例的RNFL束夹角移位存在重合。结论:RNFL厚度与AL、年龄相关,并且相关性及变化率在
空间分布上不同。随着AL增长,颞侧RNFL束的夹角移位可能造成相关性改变。
2021 Vol. 23 (11): 805-812 [摘要] ( 337 ) [HTML 1KB] [PDF 4340KB] ( 10014 )
813 刘梦,代诚,吕小东,等
基于循证医学评估屈光手术后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公式的准确性
目的:评估既往有屈光矫正手术史的白内障患者植入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公式的准确性。方法:循证医学研究。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CNKI、WanFang、Metstr等数据库,收集所有报道屈光手术后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准确性的文献,检索时间均自建库至2020年11月。采用ADDIS软件进行数据合并及网状Meta分析。观察指标为白内障术后屈光度预测误差范围在±0.50 D、±1.00 D内的概率。基于ADDIS软件,利用点分法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10项研究,共475例(659眼)患者。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于既往有屈光手术矫正近视史的白内障患者,其白内障术后屈光度误差范围在±0.50 D和±1.00 D内准确性最高的公式分别为Modify Hoffer Q和OCT formula;对于行远视屈光矫正术的患者,其屈光度误差范围在±0.50 D和±1.00 D内准确性最高的公式分别为HolladayⅡ和Haigis;既往行放射状角膜切开术的患者,屈光度预测误差在±0.50 D和±1.00 D范围内准确性最高的公式均为Haigis。结论:对于既往有屈光手术矫正史的白内障患者,其人工晶状体度数的计算与预估可根据其屈光状态及屈光矫正手术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估以选择对应的公式。
2021 Vol. 23 (11): 813-819 [摘要] ( 275 ) [HTML 1KB] [PDF 882KB] ( 9569 )
820 白周现,张翠云,邵敬芝,等
12家系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诊断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检测并分析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的遗传学病因,为患者及其家系基因诊断、遗传咨询、产前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实验研究。收集12个家系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检查资料,采集患者及家系受检者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已故患者由家属提供石蜡切片组织提取基因组DNA,抽取相关孕妇羊水细胞提取基因组DNA。应用二代测序筛查、Sanger测序法验证RB1基因候选变异。通过相关数据库和PubMed文献检索相关变异的致病性,依据遗传变异分类标准指南判断并分级候选变异的致病性。依据家系先证者致病突变,相关孕妇行RB1基因产前诊断。结果:纳入的12个视网膜母细胞瘤家系,其中8个家系检测到致病基因变异,检测阳性率67%。检测到的8个不同RB1基因突变中,6个为已报道致病性变异;RB1基因c.2404dupG(p.N803Efs*12)和c.1380_1381insCTTA (p.K462Tfs*2)为本研究发现的新突变。变异致病性综合分析本研究检测到的8个不同RB1基因变异均为致病性。结论:本研究纳入的12个视网膜母细胞瘤家系中有8个家系患者检测到致病突变而获得基因诊断;本研究同时发现了导致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新突变。相关家系依据基因诊断结果进行了有效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
2021 Vol. 23 (11): 820-826 [摘要] ( 354 ) [HTML 1KB] [PDF 892KB] ( 9518 )
827 姜珺,蓝方方,瞿小妹
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矫正近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目的:评价普诺瞳®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应用于视力矫正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期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就诊的双眼近视患者,随机分配至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配戴爱博诺德(北京)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普诺瞳®RGPCL(型号:RAR、RAS),对照组配戴香港易安易光学有限公司生产的RGPCL(型号:XO RGP)。在配戴当天,配戴后1周、1个月、3个月进行访视,对双眼进行评估,包括裸眼远视力(UCDVA)、框架镜最佳矫正远视力(BCDVA)、RGPCL矫正远视力(CDVA)、等效球镜度(SE)、角膜K值、角膜内皮细胞、镜片适配状态、镜片情况及不良反应等。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CMH检验等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155例患者完成初次配戴,观察组76例,对照组79例。戴镜当天,观察组和对照组RGPCL CDVA分别为右眼0(-0.10,0)、0(-0.20,0)和左眼0(-0.20,0)、0(-0.20,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配戴后各随访时间点,2组双眼的UCDVA、框架镜BCDVA、RGPCL CDVA、裸眼主观验光SE、戴RGPCL主观验光SE、角膜K值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戴镜3个月,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2组结膜充血发生率、角膜上皮点状着色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普诺瞳®RGPCL与XO RGP型号的RGPCL用于矫正近视的疗效一致且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2021 Vol. 23 (11): 827-834 [摘要] ( 339 ) [HTML 1KB] [PDF 765KB] ( 9988 )
835 韩倩,吕佳,王焕荣
角膜塑形镜对平曲率患者的近视控制效果及安全性
目的:探讨角膜塑形镜对角膜前表面平坦曲率(Kf<41.00 D)相对平缓患者的近视控制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于唐山市眼科医院配镜中心就诊并验配角膜塑形镜的患者80例(120眼)纳入研究组,验配框架眼镜患者76例(120眼)纳入对照组,按照等效球镜度(SE)将2组又分别分成低度数组(-3.00~0 D)和中度数组(-6.00~-3.25 D)。对各组近视增长幅度、眼轴增长幅度、内皮细胞数量、角膜厚度以及角膜点染等情况进行分析。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戴镜6个月、1年和1.5年,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近视度数增长幅度(低度数组6个月:t=2.314,P=0.023;1年:t=3.215,P=0.002;1.5年:t=4.159,P<0.001。中度数组6个月:t=3.204,P=0.002;1年:t=4.613,P<0.001;1.5年:t=5.160,P<0.001)和眼轴增长幅度(低度数组6个月:t=-2.103,P=0.038;1年:t=-2.129,P=0.037;1.5年:t=-2.398,P=0.020。中度数组6个月:t=-2.094,P=0.039;1年:t=-2.402,P=0.019;1.5年:t=-2.464,P=0.018)均较小。配戴角膜塑形镜后1.5年,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平均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比率、角膜厚度与戴镜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配戴角膜塑形镜期间,眼部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角膜曲率相对平缓的患者,与框架眼镜比较,角膜塑形镜在控制眼轴增长和近视度数方面效果较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近视控制手段。
2021 Vol. 23 (11): 835-839 [摘要] ( 346 ) [HTML 1KB] [PDF 695KB] ( 9822 )
840 郭丽莉,王乐今
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手术前后双眼调节功能变化 
目的:比较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术前与术后调节反应、正/负相对调节(PRA/NRA)、调节灵敏度的变化。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收集2020年9─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就诊并行手术治疗的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患者24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测量患者双眼注视40 cm处调节视标的调节反应、PRA/NRA、调节灵敏度和单眼注视40 cm处调节视标的调节灵敏度。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患者术后3个月双眼调节反应为(0.28±0.24)D,比术前[(0.08±0.24)D]显著提高了0.2 D[95%置信区间(CI):0.033~0.363 D,P=0.015]。术后3个月的NRA为(2.46±0.39)D,比术前[(2.17±0.36)D]显著提高了0.29 D(95%CI:0.012~0.571 D,P=0.039);PRA术前为(-2.08±0.95)D,术后3个月为(-3.13±1.65)D,比术前显著改善了-1.05 D(95%CI:0.125~1.979 D,P=0.023)。患者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双眼调节灵敏度分别为(8.58±2.21)cpm和(9.33±2.39)cpm,比术前[(6.00±2.00)cpm]分别显著提高了2.58 cpm[95%CI:1.485~3.681 cpm,P<0.001]和3.33 cpm[95%CI:1.937~4.729 cpm,P<0.001]。患者术后1个月时主导眼调节灵敏度比术前显著增加了2.58 cpm(95%CI:1.644~3.523 cpm,P<0.001);术后3个月时主导眼调节灵敏度比术前显著增加了4.88 cpm(95%CI:3.665~6.085 cpm,P<0.001)。术后1个月时非主导眼调节灵敏度比术前显著增加了1.96 cp(95%CI:1.019~2.898 cpm,P<0.001);术后3个月时非主导眼调节灵敏度比术前显著增加了5.13 cpm(95%CI:3.915~6.335 cpm,P<0.001)。术后1个月主导眼调节灵敏度比非主导眼显著提高了1.33 cpm(95%CI:0.130~2.537 cpm,P=0.031)。结论:间歇性外斜视儿童经过手术治疗后,双眼聚散-调节系统联动功能逐渐恢复正常,调节功能得以改善。
2021 Vol. 23 (11): 840-844 [摘要] ( 349 ) [HTML 1KB] [PDF 691KB] ( 9711 )
845 乐融融,郑志利,叶慧芳,等
快速序列视觉呈现方式与其他类型视标实时调节反应的差异 
 目的:分析受检者在阅读快速序列视觉呈现方式(RSVP)与其他不同类型视标进行实时调节反应及调节微波动测量差异。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19年4─10月期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就诊的近视患者33例,年龄15~28(22.1±4.8)岁,等效球镜度(SE)为(-3.81±1.67)D。试验视标分为以下4类:RSVP、随机字符RSVP、马耳他视标和文本窗。每组视标试验时间为5 min,使用Grand Seiko WAM-5500红外验光仪进行实时的调节反应、调节微波动的测量。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受检者阅读或者注视不同视标时调节参数的差异,使用配对t检验比较试验初期10 s内与5 min内平均调节反应值的差异。结果:5 min试验显示,与RSVP、随机字符RSVP和文本窗比较,马耳他视标调节反应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5,P=0.016;t=2.57,P=0.011;t=3.85,P<0.001);注视马耳他视标时,调节变异度大于阅读RSVP和文本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2,P<0.001;t=2.93,P=0.04)。调节微波动能量分析显示,与RSVP相比,注视马耳他视标时低频区能量明显增高(t=30.32,P<0.001);与RSVP相比,阅读文本窗时中频及高频区能量明显增高(t=32.41,P<0.001;t=38.26,P<0.001)。RSVP、随机字符RSVP及马耳他视标在最初10 s的调节反应均高于5 min内调节反应的均值(t=2.30,P=0.028;t=2.45,P=0.020;t=3.71,P=0.001)。结论:阅读或注视不同类型的视标时,人眼的调节反应及调节微波动存在差异。阅读或注视持续一段时间后,调节反应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最初的测量结果无法完全代表持续阅读或者注视时的调节反应。
2021 Vol. 23 (11): 845-851 [摘要] ( 325 ) [HTML 1KB] [PDF 1997KB] ( 10601 )
852 史沛艳,葛金玲,孙政,等
拥挤Kay图片视力表在学龄前儿童视力筛查中的应用 
目的:采用拥挤Kay图片视力表检测学龄前儿童视力,并和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探讨2种视力表检测结果是否具有一致性,以补充不能完成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测的学龄前儿童的视力筛查。方法: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于2021年1─5月随机选取济南市章丘区某幼儿园152名学龄前儿童进行全面眼科筛查,分别使用拥挤Kay图片视力表及标准对数视力表对其进行视力检测,并采用Wilcoxon检验进行2种视力差异性的比较,Spearman秩相关分析及Bland-Altman分析进行相关性及一致性分析。结果:152名儿童参与筛查,其中129名儿童屈光状态正常且能配合2种视力表检测。129名儿童中男74名,女55名,年龄为(52.3±7.0)个月;拥挤Kay图片测得LogMAR视力为0.10(0.09,0.10),标准对数视力表视力为0.10(0.10,0.22);2种视力检查方法有较好的相关性(r=0.436,P<0.001),拥挤Kay视力表检测结果略高于标准视力表约0.04 LogMA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124,P<0.001),Bland-Altman散点图显示98.4%的点均在一致性范围内;参与筛查儿童Kay图片视力检查配合度更高(χ2=18.007,P<0.001)。不同月龄拥挤Kay图片视力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3.791,P=0.003),随年龄增长,视力呈递增趋势。结论:拥挤Kay图片视力表用于学龄前儿童视力检测,患儿配合程度高,其结果与标准对数视力表相比有较好的一致性,但Kay图片视力表所检查的视力结果高于标准视力表约0.04 LogMAR,在参考视力结果时应相应调整视力标准。
2021 Vol. 23 (11): 852-857 [摘要] ( 309 ) [HTML 1KB] [PDF 926KB] ( 9523 )
858 王宗华,李秋平,杨秀梅,等
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分析 
目的:比较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治疗阈值前期1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儿科医学部住院治疗的阈值前期1型ROP且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的患儿107例(208眼),其中行康柏西普治疗(IVC)45例(86眼)作为IVC组,雷珠单抗治疗(IVR)62例(122眼)作为IVR组。IVC组中I区病变16例(32眼),II区病变29例(54眼);IVR组中I区病变23例(46眼),II区病变39例(76眼)。术后定期随诊观察眼内炎症反应、ROP病变消退情况、ROP病变复发再治疗率和复发再治疗间隔时间。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2组间性别、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治疗时矫正胎龄、病变分区、急进型ROP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VR组和IVC组的复发再治疗率分别为45%和35%,其中I区为61%、63%,II区为37%、19%,2组间II区病变复发再治疗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14,P=0.024)。IVR组和IVC组II区复发再治疗时间分别为注药后(8.8±2.5)周和(11.2±3.1)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和康柏西普治疗ROP均有效,治疗后复发与病变分区有关,且康柏西普治疗II区病变复发再治疗率低于雷珠单抗的治疗。
2021 Vol. 23 (11): 858-863 [摘要] ( 281 ) [HTML 1KB] [PDF 710KB] ( 9506 )
病例报告
864 沈志新,冯燕兵,陈红明,等
内斜术后“Helveston”综合征二例
病例1:患者,男,15岁,因“内斜视术后继发外斜6年”至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嘉兴中医院眼科就诊。患者自幼“斗鸡眼”,10年前曾于我院就诊,诊断“共同性内斜视”,行双眼内斜视矫正术(术中行双眼内直肌后徙5 mm,右眼外直肌缩短8 mm),术后眼位正。余既往均体健。6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眼外斜,无复视,无视物模糊,一直未曾诊治。裸眼远视力:右眼为5.0;左眼为5.0。电脑验光结果:右眼:-0.25×176;左眼:+0.25-0.25×180。眼压:右眼为15.0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为6.0 mmHg。眼位(三棱镜交替遮盖法):右眼被遮盖时有上飘现象,去遮盖后缓慢下落。右眼注视时看近(33 cm)为-30△L/R 18△,看远(6 m)为-30△L/R 18△;左眼被遮盖时有上飘现象,去遮盖后缓慢下落,左眼注视时看近(33 cm)为-30△R/L 28△,看远(6 m)为-30△R/L 28△。A-V现象(A-V pattern):原在位:-30△;向上方25°注视:-28△;向下方25°注视:-70△。眼肌:双眼上斜肌亢进(右眼+3,左眼+4,判断标准:在上斜肌功能眼位,内转眼较外转眼低为上斜肌功能亢进,低≤5°为+1,≤10°为+2,≤15°为+3,>15°为+4)。双眼鼻侧角膜缘至鼻侧5 mm及右眼颞侧角膜缘至颞侧8 mm原结膜梯形切口轻度疤痕增生。眼底检查双眼均明显内旋(见图1)。无明显代偿头位。Titmus检查无立体视觉,同视机检查无同时视功能。其他眼科常规检查无异常。诊断:内斜术后“Helveston”综合征,双眼垂直分离性斜视(Dissociated vertical deviation,DVD)、外斜“A”征、双眼上斜肌亢进。
病例2:患者,女,15岁,自幼“斗鸡眼”,10年前曾至天津某医院就诊,诊断为“内斜视”,行双眼内斜视矫正术(具体术式不详),术后眼位正。余既往均体健。5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眼外斜,无复视,无视物模糊,一直未曾诊治。查裸眼远视力:右眼为5.0;左眼为5.0。电脑验光结果:右眼为-0.25-0.50×76;左眼为+0.25-0.25×10。眼压:右眼为18.0 mmHg;左眼为16.0 mmHg。眼位(三棱镜交替遮盖法):右眼被遮盖时有上飘现象,去遮盖后缓慢下落。右眼注视时:看近(33 cm)为-30△L/R 20△,看远(6 m)为-30△L/R 20△;左眼被遮盖时有上飘现象,去遮盖后缓慢下落;左眼注视时看近(33 cm)为-30△R/L 30△,看远(6 m)为-30△R/L 30△。AV现象:原在位:-30△;向上方25°注视:-25△;向下方25°注视:-72△。眼肌:双眼上斜肌亢进
(右眼+3,左眼+3)。双眼鼻侧距角膜缘5 mm(内直肌附着处)结膜切口轻度疤痕增生。眼底检查双眼均明显内旋(见图3)。无明显代偿头位。Titmus检查无立体视觉,同视机检查无同时视功能。其他眼科常规检查无异常。诊断:内斜术后“Helveston”综合征,双眼垂直分离性斜视(DVD)、外斜“A”征、双眼上斜肌亢进。
2021 Vol. 23 (11): 864-866 [摘要] ( 324 ) [HTML 1KB] [PDF 4321KB] ( 9955 )
867 常鲁,何唯,吴鹏,等
玻璃体切割联合视网膜下注射t-PA治疗黄斑下积血并发黄斑裂孔二例
 病例1:患者,女,72岁,因“右眼视物不清5 d”就诊。患者主诉无眼红、眼痛等其他症状,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其他全身病史。眼科检查:最佳矫正视力(BCVA)为右眼HM/眼前,左眼0.8;双眼眼压14 mmHg(1 mmHg=0.133 kPa)。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双眼晶状体皮质混浊;右眼后极部视网膜下可见约15 PD大暗红色出血灶(见图1A),覆盖黄斑,左眼眼底正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示:视网膜组织高度隆起,视网膜下低反射信号,黄斑中心凹厚度1 120μm(见图1B)。根据以上专科检查及病史,诊断:右眼黄斑下出血;双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给予患者右眼玻璃体切割手术,清除内界膜下积血,见视网膜深层仍有6 PD积血,视网膜上血管弓近视盘处动脉血管瘤样扩张,增加诊断右眼视网膜大动脉瘤。术中应用38G针头于视网膜出血灶区穿刺,视网膜下注入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25μg(0.025 ml),玻璃体腔填充16% C3F8气体,术中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嘱俯卧位。患者于1周后检查发现右眼玻璃体腔气体填充,黄斑区视网膜下积血吸收。患者于术后1个月复查,右眼视力0.05,黄斑中心凹可见约1/2 PD裂孔(见图1C─D),给予黄斑裂孔内界膜填塞术,玻璃体腔注入16% C3F8气体,术后俯卧位,1个月后黄斑裂孔愈合(见图1E),右眼BCVA 0.05。
病例2:患者,男,74岁,因“左眼突然视物不清1 d”就诊。患者主诉无眼红、眼痛等其他症状,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其他全身病史。眼科检查:BCVA为右眼1.0,左眼HM/眼前;眼压为右眼18 mmHg,左眼20 mmHg。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示:双眼晶状体皮质混浊;右眼黄斑区见散在玻璃膜疣。左眼黄斑区视网膜下可见约20 PD大暗红色出血灶(见图2A─B)。OCT示:右眼见黄斑区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脱离,左眼视网膜高度弧形隆起,视网膜下大量低反射信号,黄斑中心凹厚度1 534μm(见图2C─D)。诊断:右眼黄斑下出血;双眼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给予患者左眼玻璃体切割术,38G针头于视网膜出血灶区穿刺,视网膜下注入t-PA 25μg(0.025 ml),玻璃体腔填充16% C3F8气体,术中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俯卧位。患者于术后第2天出现玻璃体腔血性混浊,术后20 d后,观察玻璃体腔积血未见明显吸收,给予玻璃体腔灌洗术,术中发现黄斑区视网膜下积血大部分吸收,黄斑中心凹约1/3 PD裂孔(见图2E),剥除裂孔周围内界膜,玻璃体腔注射16% C3F8气体,术后俯卧位,1个月后OCT示黄斑裂孔愈合,黄斑下见少量陈旧性积血(见图2F─G),视力达到0.05。
2021 Vol. 23 (11): 867-869 [摘要] ( 329 ) [HTML 1KB] [PDF 5159KB] ( 10113 )
综述
870 陈雪阳,高蓉蓉,王勤美,等
孟加拉玫瑰红-绿光角膜胶原交联术的研究进展
角膜胶原交联术(CXL)是利用光照射被光敏剂浸润的角膜,诱导角膜中胶原纤维之间以及胶原和其他基质蛋白之间形成共价键(即交联),从而增加角膜硬度并维持角膜生物力学稳定性的一种光化学方法。传统的核黄素-紫外光诱导的角膜胶原交联术(UVX)是以核黄素作为光敏剂,370 nm的紫外光进行照射,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角膜生物力学稳定性,但不良反应和局限性也不可忽视。玫瑰红-绿光角膜胶原交联术(RGX)是一种新的CXL技术,以孟加拉玫瑰红作为光敏剂,然后用532 nm的绿光进行照射,可用于治疗圆锥角膜、感染性角膜炎和促进角膜伤口愈合。现将从RGX的原理和过程、安全性与有效性、与UVX的比较及其在眼部的应用研究等进行综述。
2021 Vol. 23 (11): 870-874 [摘要] ( 332 ) [HTML 1KB] [PDF 798KB] ( 10631 )
875 蒋元丰,秦鲁宁,张红,等
角膜后表面散光的评估方法及临床特征的研究进展
角膜散光的精准评估在屈光和白内障手术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以往由于理论认识的不足和检查设备的局限性,低估了角膜后表面散光(PCA)对整体角膜散光评估所带来的影响。近年来,基于不同原理的多种设备实现了对角膜后表面信息的直接或间接采集,其在临床和科研中的广泛应用使PCA的分布特点及规律逐渐清晰。现对PCA的评估方法和临床特征作一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实践中对PCA的认识和重视。
2021 Vol. 23 (11): 875-880 [摘要] ( 339 ) [HTML 1KB] [PDF 798KB] ( 10177 )
  编辑部公告
更多...  
  相关下载
更多...  
  友情链接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3 - 2014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医科大学图书馆A413室 邮编:325035
电话:86-577-86699366 传真:86-577-86699366 Email:zhysgx@vip.126.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总访问量:

浙ICP备12004924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2020018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