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在线投稿
在线审稿
Email Alert
RSS
 
本期速递
过刊目次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投稿须知
写作指导
投稿介绍信
调查问卷
 
我刊沿革
总编寄语
专家介绍
引文报告
高被引文献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12年 14卷 10期
刊出日期:2012-10-25

专家述评
专题论著
论 著
临床研究
病例报告
综 述
   
专家述评
577 吕帆
近视与功能性视觉关系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视觉功能包含调节、辐辏、像质、视敏度等多种参数,近视的发生发展与视觉功能存在必然联系,相关研究层出不穷,大部分聚焦在它们与近视发生发展的因果关系,以期获取内在联系机制,对未来科学设计对近视发生发展的临床干预具有重要意义.现就该领域的进展进行分析,并针对功能性视觉中的调节、像质、周边屈光与近视发生发展的临床研究进行评述,提出研究中值得商榷的观点、临床研究设计中需要严谨监控的检测技术.
2012 Vol. 14 (10): 577-580 [摘要] ( 402 ) [HTML 1KB] [PDF 631KB] ( 2736 )
专题论著
581 信伟,陶道典,黄涛,徐菁菁,王晨晓,郑志利,徐丹
阅读中文简体字与繁体字人眼短暂性近视量及其回退时间的差异
目的 研究正视人群与近视人群阅读中文简体字与繁体字时产生的短暂性近视的量,以及其回退时间的差异.方法 实验研究.随机选择18~28岁的近视者18人,等效球镜度为(-3.74±1.22)D;正视者18人,等效球镜度为(-0.14±0.22)D.应用Grand-Seiko WAM-5500分别测量阅读两种大小(12 pt;8 pt)中文简体字与繁体字4组视标短暂性近视的量及其回退时间,要求阅读距离40 cm(调节需2.5 D),每组视标阅读时间为5 min.结果 阅读繁体字,近视组的短暂性近视量为(0.61±0.34)D,大于正视组短暂性近视量(0.42±0.25)D (t=2.556,P<0.05);近视组阅读繁体字短暂性近视的量为(0.61±0.34)D大于简体字短暂性近视的量(0.53±0.33)D (t=2.298,P<0.05),正视组阅读两种不同字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89,P>0.05).阅读引起近视组短暂性近视回退时间为(15.88±19.53)s,大于正视组的短暂性近视回退时间(9.04±12.6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55,P<0.05);但阅读各组视标间近视组和正视组短暂性近视回退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从短暂性近视方面研究,阅读中文繁体字与简体字引起的短暂性近视的量存在差异,近视组更容易受到阅读不同字体的影响,这种不同的阅读字体引起不同的短暂性近视量可能是近视发生率地域性差异形成的一种环境因素.
2012 Vol. 14 (10): 581-583 [摘要] ( 342 ) [HTML 1KB] [PDF 354KB] ( 2687 )
584 夏承志,刘庆淮
学龄儿童握笔姿势与双眼屈光度差异的关系
目的 通过临床观察儿童握笔姿势,探讨儿童不正确握笔与双眼近视性屈光度差异的相关性.方法 横断面研究.排除在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眼科建立屈光档案的儿童中患弱视、斜视及散光大于1.0 D者,按男女比1:1随机抽取经确认握笔姿势正确和不正确的儿童各100例.通过睫状肌麻痹验光数据比较左右眼屈光度差值,以左眼等效球镜度减去右眼等效球镜度的代数值进行统计.对两组左右眼屈光度差值是否存在差异进行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 握笔错误组右眼近视度偏高,与握笔正确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0.33,P<0.01),且握笔错误组右眼屈光度比左眼高.结论 儿童不正确的握笔姿势可能是导致双眼屈光度差异的原因之一,可导致右眼近视度数偏高.
2012 Vol. 14 (10): 584-586 [摘要] ( 350 ) [HTML 1KB] [PDF 412KB] ( 2689 )
587 朱梦钧,童晓维,朱剑锋,赵蓉,何鲜桂,李珊珊,赵惠娟
上海市宝山区大场镇老年人屈光矫正前后视力损伤情况调查
目的 分析上海市宝山区大场镇60岁及以上人群中屈光矫正前后的视力损伤情况.方法 流行病学调查.2009年11~12月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宝山区大场镇目标人群进行盲和视力损伤的流行病学调查.主要包括视力及裂隙灯检查、小瞳验光、问卷调查等.视力损伤按照WHO的标准进行分析.同时也分析了与可矫正的视力损伤有关的人群特征.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可矫正的视力损伤患病率进行比较时采用卡方检验,各独立变量与可矫正视力损伤患病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比值比(OR)方法.结果 本调查共纳入5199人,实际受检4545人,受检率为87.42%.日常生活视力中盲与视力损伤的患病率分别为0.86%和8.82%;屈光矫正后,盲与视力损伤患病率分别为0.66%和3.01%;可矫正视力损伤率为5.81%(264/4545).年龄与性别是可矫正视力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通过对264例可矫正的视力损伤的病因分析,发现单纯屈光不正为114例(43.18%),合并白内障121例(45.83%),合并黄斑变性21例(7.95%),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4例(1.52%),合并青光眼3例(1.14%),合并角膜病1例(0.38%).眼镜覆盖率为44.12%.随着年龄的增大,眼镜覆盖率下降,男性眼镜覆盖率高于女性.结论 屈光不正是老年人视力损伤的重要因素,屈光矫正是诊断盲和视力损伤的必不可少的步骤.
2012 Vol. 14 (10): 587-591 [摘要] ( 386 ) [HTML 1KB] [PDF 600KB] ( 2506 )
592 刘丽清,王雁,杨福利,杨晓艳
近视眼角膜高阶像差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目的 分析角膜高阶像差的分布特点,角膜前表面、后表面与整体角膜高阶像差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因素对各项高阶像差的影响.方法 横断面研究.随机选择在天津市眼科医院屈光手术中心欲行近视眼准分子激光手术的患者108例,其中男55例,女53例,年龄18~38岁,平均(23.3±4.1)岁;等效球镜度数为-1.38~-12.50 D,平均(-5.81±2.19)D;应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采集右眼角膜像差及角膜最薄点厚度(TCT).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近视眼角膜各高阶像差均方根(RMS)值随阶数增加大致呈递减趋势,以三阶和四阶RMS值的数值较大.角膜后表面的波前像差值远远小于前表面,整体角膜RMS值介于角膜前、后表面之间.角膜前表面三阶RMS值、角膜前表面六阶RMS值、角膜后表面五阶RMS值、角膜后表面六阶RMS值、角膜三阶RMS值、角膜六阶RMS值与眼压呈正相关(r=0.217、0.248、0.269、0.210、0.222、0.282,P<0.05).高阶像差与TCT之间无相关性.男性与女性各高阶像差之间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左右眼高阶像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近视眼角膜各高阶像差RMS值随阶数增加大致呈递减趋势.角膜后表面的高阶像差RMS值远远小于角膜前表面,角膜前、后表面像差相互补偿.性别和眼别对角膜高阶像差无明显影响.
2012 Vol. 14 (10): 592-596 [摘要] ( 382 ) [HTML 1KB] [PDF 737KB] ( 2785 )
597 郭寅,冯祎,刘丽娟,孟梦, 唐萍,吕燕云,徐亮
视力不良儿童调节幅度与眼生物参数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8~10岁视力不良儿童调节幅度与眼生物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横断面研究.2010年7月对北京市密云区三所小学三、四年级300名视力不良学生进行了调查.所有学生均接受睫状肌麻痹后电脑验光与检影验光、调节幅度测定以及生物参数测量.根据屈光度范围,将受试者分为A组(+0.75 D≤SE≤-0.75 D)、B组(-0.75 D<SE<-1.75 D)和C组(SE≥-1.75 D),分别进行调节幅度与屈光度、眼生物参数的Pearson相关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A组调节幅度仅与前房深度具有相关性(r=-0.30,P=0.05).B组调节幅度与屈光度、眼轴长度及前房深度均具有显著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r=0.40、-0.41和-0.40,P均<0.05),而与晶状体厚度、角膜厚度以及角膜曲率无相关性.C组中调节幅度与各生物参数均无相关性.结论 在一定的屈光度范围内(-0.75 D<SE<-1.75 D),调节幅度的大小与屈光度、眼轴长度及前房深度具有显著相关性.提示在近视初发时,可以通过视觉训练来改变调节功能的异常,间接、部分地控制近视的发展.

2012 Vol. 14 (10): 597-600 [摘要] ( 345 ) [HTML 1KB] [PDF 707KB] ( 2621 )
论 著
601 韦伟,张长宁,朱秀萍
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控制青少年进展性近视的效果
目的 观察Menicon-Z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控制青少年进展性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选取18岁以下近视患者76例(148眼),按近视度分为4组(-0.50~-3.00 D,-3.25~-6.00 D,-6.25~-9.00 D,9.25~-20.00 D),分析配戴RGPCL(15.2±5.2)个月后的矫正视力、屈光状态、角膜地形图参数、年近视增长幅度及眼轴长度等项目的变化.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价RGPCL控制青少年进展性近视的效果.结果 配戴RGPCL后平曲率(FK)、陡曲率(SK)值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0,P<0.01;t=7.76,P<0.01);而球镜度、散光度、眼轴长度变化不明显;同原近视增长幅度[(-1.10±0.53)D/年]比较,配戴RGPCL后近视增幅[(-0.00±0.47)D/年]显著降低(t=-13.9S,P<0.01).不同近视程度组间比较,配戴RGPCL前后近视增长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4,P<0.01),较高近视度患者配戴RGPCL后近视增长幅度较小.结论 长期配戴Menicon-Z RGPCL安全性高,并能有效地延缓青少年不断增长的近视度、角膜曲率及眼轴长度,尤其是对较高近视度者控制的效果更为显著.
2012 Vol. 14 (10): 601-603 [摘要] ( 370 ) [HTML 1KB] [PDF 387KB] ( 2646 )
604 刘洋辰,王雁,左彤,耿维莉,金颖
近视眼角膜不同区域厚度差异及其与屈光度和曲率的关系
目的 探讨近视眼患者角膜不同区域厚度及其差异与屈光度、曲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横断面研究.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264例(458眼),男122例,女142例.应用Pentacam眼前节测量分析系统对近视眼角膜厚度进行测量分析,选取角膜顶点、中央、最薄点;角膜厚度及角膜前表面切线曲率测量均取以角膜顶点为中心的2 mm、4 mm、6 mm、8 mm直径虚拟圆,以双眼颞侧水平设为0°,右眼顺时针、左眼逆时针递增记录可查位点的角膜厚度平均值及角膜切线曲率平均值.依据屈光状态不同分为低度近视组(屈光度≤-3.00 D)、中度近视组(-3.00 D<屈光度≤-6.00 D)和高度近视组(-6.00 D <屈光度).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左右眼比较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同位点角膜厚度相关性以及角膜厚度与其他因素相关性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458眼角膜顶点、中央、最薄点厚度平均值分别为(529.58±22.38) μm、(529.75±22.51)μm、(527.78±22.71)μm.围绕角膜顶点的不同直径虚拟圆上角膜厚度最大平均值均位于90°位点,其平均值分别为(544.14±22.07) μm、(583.15±24.72) μm、(646.27±27.34) μm、(716.52±27.70)μm.围绕角膜顶点的2 mm、4 mm、6 mm、8 mm直径虚拟圆上角膜厚度最小平均值分别位于315°、315 °、337.5°、342°,其平均值分别为(532.48±23.51) μm、(549.24±26.97) μm、(590.02±27.06) μm、(657.37±32.03) μm.左右眼角膜中央、顶点和最薄点厚度呈正相关(r=0.768、0.548、0.671,P均<0.05).低、中、高屈光度与角膜不同区域厚度的平均值均无相关性,低、中、高屈光度组角膜厚度与切线曲率均无相关性.结论 近视眼患者角膜不同直径虚拟圆范围内,上方角膜厚度最厚,颞侧及颞下方角膜厚度最薄.角膜厚度与屈光度和角膜前表面曲率均无相关性.
2012 Vol. 14 (10): 604-608 [摘要] ( 366 ) [HTML 1KB] [PDF 883KB] ( 2638 )
609 杨磊,燕振国,马强华,叶建军
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立体视觉中枢区激活的fMRI研究
目的 利用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性磁共振成像(BOLD-fMRI)技术评价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在规范弱视训练后,立体觉映射的脑皮层功能区的恢复情况.方法 自身前后对照研究.选择11例屈光参差性弱视初诊患儿,行任务态组块式(Blocks)设计的fMRI实验,在弱视治疗后1周、2周及4周时复查BOLD-fMRI.采用基于Matlab 7.12.0.635的SPM8软件包进行图像后处理,采用随机效应法分别获得各组脑皮层激活的矩阵数据,利用假设驱动法对各治疗阶段结果进行自身前后配对t 检验,获得治疗前后各组视皮层激活的差异数据.立体图像为计算机生成的随机点立体视觉检查图,通过配戴红蓝眼镜观察立体视图像,当识别立体视图像后迅速点按反馈键.结果 弱视训练至4周时,左侧枕叶(BA18)、枕中回(BA19)、边缘叶(BA19)及右侧枕叶舌回(BA17)和双侧顶上小叶(BA7)激活范围不同程度扩大,与治疗前的平均激活强度差异t值分别是1.636、1.902、1.727、1.350与1.777(P<0.01),但增进幅度偏小,且与随机点立体视图的恢复不平行.结论 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对立体觉映射的脑皮层功能损害严重、短期恢复困难.
2012 Vol. 14 (10): 609-613 [摘要] ( 381 ) [HTML 1KB] [PDF 2049KB] ( 2622 )
614 张潇,董方田,于伟泓,戴荣平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术后残留膜的转归分析
目的 分析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玻璃体切除术后残留膜的预后及转归.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北京协和医院眼科2000年1月至2009年6月由同一医生进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增殖膜剥离手术的Ⅴ或Ⅵ期PDR患者资料,共550眼,其中明确有残留增殖膜并且随诊半年以上的患者43例(50眼).总结有残留增殖膜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情况,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和Mann-Whitney检验对残留膜的转归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残留膜位置:血管弓附近29处(33%),颞侧血管弓内4处(5%),视乳头及其附近7处(8%),其他位置48处(54%).术后随诊(27.7±26.2)个月,末次随诊视力提高42眼(84%),不变1眼(2%),下降7眼(14%),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353,P<0.01).术后玻璃体出血和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分别为14%(7/50)和8% (4/50),共有14眼再次发生程度不同的视网膜增殖膜,其中有5处(6%,5/88)增殖膜位置与残留膜相同,其余均与残留膜无关,多数残留膜(94%,83/88)表现为稳定或者萎缩.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增殖膜剥离治疗PDR的目的在于充分解除增殖膜对视网膜的牵拉,对于黏连紧密的局部增殖膜不需强行剥离,残留膜并不增加术后玻璃体出血和视网膜脱离的风险,多数残留膜能保持稳定或萎缩,与再次增殖无显著关系.
2012 Vol. 14 (10): 614-616 [摘要] ( 343 ) [HTML 1KB] [PDF 356KB] ( 2505 )
617 王静,张劲松,赵江月
角膜球面像差引导下个体化IOL植入术后视觉质量
目的 评价角膜球面像差引导下个体化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视觉质量,并探讨这一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前瞻性病例研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式IOL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64例(82眼),术前1 d应用i-Trace视觉功能分析仪测量患者6.0 mm瞳孔直径下的角膜球面像差值,植入不同球面像差的IOL.根据全眼预测保留球面像差值将患者分为4组,A组:-0.15~-0.05 μm(12眼);B组:-0.05~0.05 μm(24眼);C组:0.05~0.15 μm(25眼);D组:0.15~0.5 μm(21眼).术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波前像差、调制传递函数曲线及对比敏感度的检查.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配对t检验方法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3个月4组之间像差值比较,B组及C组的全眼总像差及高阶像差均明显低于A组与D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53、3.699,P<0.05).4组调制传递函数值比较,在低频5、10,高频25、30 c/d空间频率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6、3.32、3.09、4.56,P<0.05).4组对比敏感度比较,在暗视无眩光状态下的中频6.0 c/d,高频12.0、18 c/d空间频率,明视眩光状态下的高频12.0、18.0 c/d空间频率,暗视眩光状态下的所有空间频率B组与A、D组,C组与A、D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在暗视眩光状态下的中频6.0 c/d,高频12.0、18.0 c/d空间频率下C组对比敏感度值明显高于B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前测量角膜球面像差可以为白内障患者IOL的选择提供良好的依据,角膜球面像差引导下个体化IOL的植入为白内障患者术后视觉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2012 Vol. 14 (10): 617-621 [摘要] ( 335 ) [HTML 1KB] [PDF 536KB] ( 2582 )
622 张晓晓,王铮,郑华
多种验光模式在LASIK术前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 比较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前多种验光模式的差异性和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临床研究.拟接受LASIK手术122例(241眼),近视球镜度为-0.75~-13.25 D,平均(-5.57±2.40)D;柱镜度为-0.25~-5.50 D,平均(-0.96±0.66)D.术前分别进行检影验光、电脑验光、主觉验光以及OrbscanⅡ检查;术后1年进行主觉验光,对获得数据进行分析.检影验光、电脑验光与主觉验光结果的差异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rbscan Ⅱ结果与主觉验光结果的差异性采用配对t检验.不同验光结果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通过检影验光、电脑验光和主觉验光获得的球镜度分别为(-5.20±2.61)D、(-5.64±2.71)D和(-5.57±2.40)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8.586,P<0.01);检影验光、电脑验光和主觉验光获得的柱镜度分别为(-0.99±0.66)D、(-1.03±0.73)D和(-0.96±0.66)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5.147,P<0.01),OrbscanⅡ获得的柱镜度为(-1.16±1.84)D,与主觉验光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190,P<0.01);检影验光、电脑验光和OrbscanⅡ提示的散光轴向与主觉验光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验光模式所得的验光结果均具有密切的线性相关(r均>0.9,P<0.01).结论 应采取多种验光手段对预进行LASIK手术患者的屈光状态进行综合评估,以确保手术效果.
2012 Vol. 14 (10): 622-624 [摘要] ( 289 ) [HTML 1KB] [PDF 388KB] ( 2673 )
625 姜洋,王澎,李莹,王忠海,金玉梅,龙琴
LASEK术后角膜接触镜的细菌学检测
目的 检测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后所使用的绷带式角膜接触镜的细菌污染菌种和位置.方法 前瞻性调查研究.20例(35眼)接受LASEK手术的患者于术后即刻配戴绷带式角膜接触镜,常规使用抗炎药物,术后第6天使用无菌镊摘除角膜接触镜,并采用无菌剪将角膜接触镜剪成两半,分正反面放置在巧克力培养基上,进行细菌学检测和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 35片角膜接触镜中,5片(14%)细菌学检测结果呈阳性,其中4片细菌生长位置为角膜接触镜的内侧面,1片生长于角膜接触镜的外侧面.检测出的细菌有甲氧西林敏感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甲氧西林耐药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棒状杆菌和微球菌.检测到的菌种对左氧氟沙星和妥布霉素敏感.所有患者均未见明显眼部感染表现.结论 LASEK术后使用的角膜接触镜具有发生细菌污染的可能,尤其在角膜接触镜的内侧面,可能与手术造成局部适宜细菌生长的微环境有关,手术前后合理用药、术中保护角膜瓣活性有利于降低感染的风险.
2012 Vol. 14 (10): 625-627 [摘要] ( 370 ) [HTML 1KB] [PDF 388KB] ( 2467 )
628 陶利娟,郭燕,王平,王曦琅,杨慧玲,罗瑜琳,熊师
RetCam Ⅱ下小儿眼底病变的特征观察
目的 观察广域数字化视网膜摄像系统(RetCamⅡ)检查所见的小儿眼底病变的图像特征和发病情况,探讨其在小儿眼底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为早期干预、减少儿童盲和低视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横断面研究.湖南省儿童医院眼科在2009年9月至2010年12月间经RetCamⅡ检查的患儿4574例.表麻下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后采用RetCamⅡ的130°镜头进行双眼全面眼底照相检查,将眼底图像存档并分析,对病例进行计数并求百分比.结果 4574例小儿中筛查出667例患眼底病变,筛查阳性率为14.58%.其中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412例(占早产儿的12.05%),视网膜出血151例,家族性渗出性视网膜病变7例,视网膜发育不良6例,视网膜渗出改变62例,白内障3例,牵牛花综合征8例,视网膜母细胞瘤7例,视神经萎缩3例,黄斑病变7例,真菌性视网膜炎1例.结论 RetCamⅡ可真实客观地观察到小儿眼底病变的特征并追踪其变化及疗效,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加强小儿眼底病变的早期筛查与干预是防治儿童盲与低视力的关键.
2012 Vol. 14 (10): 628-631 [摘要] ( 329 ) [HTML 1KB] [PDF 1013KB] ( 2608 )
临床研究
632 安晓巨,叶剑,谭薇,陈开建
巩膜“B”形埋线法在人工晶状体悬吊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巩膜“B”形埋线法在人工晶状体悬吊术中应用.方法 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无晶状体或晶状体半脱位患者25例(27眼),对常规巩膜瓣下人工晶状体袢固定的方法进行改良,行“B”形埋线法固定人工晶状体袢,其中悬吊型人工晶状体23眼,带虹膜隔悬吊型人工晶状体4眼,有瞳孔变形、虹膜离断同时进行瞳孔缝合及根部离断修复.术后观察视力、畏光状况、有无缝线暴露、长充血等刺激症状、人工晶状体位置等.结果 全部患者术后视力或畏光症状均有所改善.术后视力:0.05~0.6.术中睫状体出血1例,经升高眼内压止血,更换切口,玻璃体腔灌洗积血,之后手术顺利.所有病例观察6~12个月.随访期内无巩膜线结暴露、结膜充血等刺激症状,无感染.临床观察人工晶状体固定位置良好,无人工晶状体移位、倾斜现象.结论 采用巩膜“B”形埋线法对传统人工晶状体悬吊术巩膜瓣下的晶状体袢固定切口进行改良,安全有效.
2012 Vol. 14 (10): 632-634 [摘要] ( 357 ) [HTML 1KB] [PDF 780KB] ( 2458 )
病例报告
635 李健,樊伟英,孙梅,李明新
恶性淋巴瘤累及视交叉致单眼视力丧失一例
患者,男,8岁,因"左眼痛、视物不见1天"于2010年11月30 日入院.入院前1 d无明确诱因下突然出现左眼疼痛、视物不见,伴前额部疼痛,眼球转动时眼痛加重,无眼红、分泌物增多、发热、呕吐、昏迷,拟"左眼球后视神经炎"收住入院.入院前4个月期间曾因反复发热伴骨痛在我院儿科及北京儿童医院等医院就诊,考虑为"still病(全身型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应用芬必得、甲氨蝶呤、强的松等治疗,体温可控制,骨痛可缓解,但易反复.入院体检:痛苦貌,贫血面容.右颈部、腋窝可及数枚花生大小淋巴结,活动度好,无触痛.
2012 Vol. 14 (10): 635-636 [摘要] ( 287 ) [HTML 1KB] [PDF 701KB] ( 2510 )
综 述
637 陈英,杨智宽
周边视网膜相对屈光度与近视进展的关系
在正视眼或者低度远视眼中,周边视网膜呈相对远视屈光状态者比周边视网膜呈相对近视屈光状态者更容易发展为近视眼.正视眼周边视网膜呈轻度相对近视屈光状态,未矫正的远视眼周边视网膜呈稍大程度的相对近视屈光状态,未矫正的近视眼周边视网膜呈轻度相对远视屈光状态或比正视眼程度轻的相对近视状态.这两种观点已经被学者广泛接受.动物实验也证明异常视觉信号不仅能引起中央视网膜屈光不正,也能改变眼球后极部眼球形态和周边视网膜相对屈光不正的类型,并且黄斑切除并不影响正视化过程.相反,周边视网膜能单独调控眼球正视化过程并能对异常视觉信号起作用进而发展为各种屈光不正.临床研究表明,矫正视网膜周边远视性离焦的框架镜片对近视眼进展能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虽然,周边视网膜远视性离焦是否促进近视进展的确切原因还不能肯定,但目前的研究倾向于认为两者之间可能有某种关系.
2012 Vol. 14 (10): 637-640 [摘要] ( 353 ) [HTML 1KB] [PDF 465KB] ( 2746 )
  编辑部公告
更多...  
  相关下载
更多...  
  友情链接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3 - 2014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医科大学图书馆A413室 邮编:325035
电话:86-577-86699366 传真:86-577-86699366 Email:zhysgx@vip.126.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总访问量:

浙ICP备12004924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2020018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