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在线投稿
在线审稿
Email Alert
RSS
 
本期速递
过刊目次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投稿须知
写作指导
投稿介绍信
调查问卷
 
我刊沿革
总编寄语
专家介绍
引文报告
高被引文献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17年 19卷 12期
刊出日期:2017-12-25

专家共识
论 著
病例报告
综 述
   
专家共识
705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
儿童屈光矫正专家共识(2017)

  近十年来,全球的近视和高度近视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其中儿童青少年近视呈现发病早、进展快、高度近视比例增加的趋势。根据Holden等[1]2015 年发表在世界卫生组织(WHO)上的报道,2010 年全球近视人群18.93 亿,占27%,高度近视人群1.70 亿,占2.8%,特别是在东亚地区,如中国、日本、韩国和新加坡,近视患病率接近50%,远远高于澳洲、欧洲、北美和南美地区。按目前的患病率预测,至2050 年,全球近视人群将达到49.49 亿(52%),高度近视人群达到9.25 亿(10%)。Rudnicka等[2]的调查发现,东亚15岁人群近视患病率高达69%,因此,必须及早进行干预,有效减少近视所导致的眼部并发症和视力丧失,减轻由此而造成的社会负担和经济负担。
  在人的屈光发育过程中,从出生至3 岁是一生中屈光度数变化最快的时期,初生婴儿中,大部分为+1.50~+2.00 D的低度远视,伴随着成长,角膜曲率逐渐平坦,眼轴逐渐延长,至学龄期逐步完成正视化的过程,期间部分儿童开始出现近视并逐渐加深[3]。因此,0~3岁,是视觉发育最关键的时期,0~12 岁则为敏感期,对敏感期的儿童进行科学的屈光检查,并及早、准确矫正屈光不正,定期随访,将有助于减少屈光不正未矫正及近视增长过快所导致的眼部并发症,降低高度近视致盲的风险。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结合国内的情况,参考美国眼科学会(AAO)相关的视光临床实践指南及大量文献,形成此儿童屈光矫正专家共识,旨在为儿童屈光不正矫正提供指导性意见。

2017 Vol. 19 (12): 705-710 [摘要] ( 986 ) [HTML 1KB] [PDF 426KB] ( 4035 )
论 著
711 郑丽娅,陈峰,郑景伟,沈丽君
改良式后囊膜切开术治疗人工晶状体眼晶状体后囊膜混浊

目的:探讨改良式的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张力线法)治疗人工晶状体(IOL)眼晶状体后囊膜混浊(PCO)的临床疗效并和传统的十字切开法进行对比。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选取2014 年12月至2015 年12 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因单纯白内障摘除联合IOL植入术后伴发PCO需要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的患者57 例(60 眼),按手术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张力线法组和十字切开法组,每组各30眼。在术后第1天、1周和1个月复查。记录激光单次最小切开能量、点数、总能量、
手术时间以及患眼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球镜度、柱镜度、等效球镜度(SE)、眼压(IOP)以及是否有眼前黑影症状。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卡方检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等进行分析。结果:十字切开法组和张力线法组术后UCVA(LogMAR)( F =82.23、67.60,P < 0.001)、BCVA(LogMAR)( F =40.08、34.78,P < 0.001)较术前均有明显提高,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张力线法组的激光单次最小切开能量、点数、总能量、手术时间均明显低于十字切开法组(t =3.55、5.79、6.19、8.26,P < 0.01)。张力线法组术后IOP较术前降低(F =3.48,P =0.031),十字切开法组术后IOP无明显改变(P > 0.05),2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张力线法组和十字切开法组在术后出现黑影症状眼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柱镜度较术前均明显降低(F =9.54、
4.78,P < 0.05),2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 组术后球镜度、SE较术前均无明显改变,2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的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法(张力线法)治疗IOL眼晶状体后囊膜混浊安全有效。该方法相比传统的十字切开法所使用的激光能量小,手术时间短。

2017 Vol. 19 (12): 711-719 [摘要] ( 297 ) [HTML 1KB] [PDF 2702KB] ( 2815 )
720 王伟伟,王怀洲,刘建荣,张熙芳,李猛,杨新光
频域OCT测量高度近视黄斑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及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

目的:分析高度近视患者黄斑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厚度与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的特征。方法:横断面研究。应用RTVue SD-OCT对2015 年11 月至2016 年7 月期间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就诊的46例(46眼)高度近视患者和31例(31眼)正常对照者进行黄斑区GCC厚度和视盘周围RNFL厚度检测,按照眼轴长度(AL)将高度近视患者分为A组(26 例,26 mm≤AL<28 mm)、B组(12 例,28 mm≤AL<30 mm)和C组(8 例,AL≥30 mm)。高度近视组和正常对照组的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多组均数间的比较采用非参数Kruskal-Wallis H 检验。高度近视组GCC厚度、RNFL厚度与AL的相关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高度近视患者平均、上方、下方GCC厚度和平均、上方、下方、鼻侧RNFL厚度较正常对照组低(H =20.38、15.65、21.69、31.27、20.10、20.78、11.08,P <0.001),GCC局部丢失体积(FLV)和整体丢失体积(GLV)均较正常对照组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 =20.02、27.24,均P <0.001)。高度近视患者平均、上方、下方GCC厚度和平均、上方、下方、颞侧RNFL厚度与AL均呈负相关(r=-0.462、-0.422、-0.462、-0.511、-0.502、-0.295、-0.408,均P <0.05),与屈光度均呈正相关(r=0.479、0.469、0.444、0.604、0.535、0.413、0.528,均P <0.05);FLV、GLV与AL均呈正相关(r=0.643、0.590,均P <0.001),与屈光度均呈负相关(r=-0.666、-0.594,均P <0.001)。高度近视组RNFL厚度的变化率大于GCC厚度的变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高度近视患者黄斑区GCC厚度降低,与AL呈负相关,与屈光度呈正相关。GCC厚度的变化率小于RNFL厚度的变化率。

2017 Vol. 19 (12): 720-726 [摘要] ( 300 ) [HTML 1KB] [PDF 1016KB] ( 3271 )
727 冯雪莹,王青,石中云,尹晓妮,高琳,李慧,周姝
年龄因素对成年人角膜厚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成年人角膜厚度的差异。方法:横断面研究。选择2015 年8-12 月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眼科的近视及白内障患者300 例(300 眼)。按年龄分为3 组:青年组96 例,平均年龄(26.4±5.5)岁;中年组86 例,平均年龄(62.1±6.8)岁;老年组118 例,平均年龄(79.2±5.6)岁。应用Galilei眼前房分析系统测量各组的角膜厚度。对各组中央角膜厚度(CCT)、旁中央角膜厚度(PaCT)、周边角膜厚度(PeCT)及角膜最薄点厚度(TCT)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及Spearman相关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3 组间CCT、PaC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eCT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 =39.12,P < 0.001),且青年组PeCT均比中年组和老年组PeCT厚(P < 0.05)。3组间TCT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1.63,P < 0.001),且青年组TCT比中年组TCT厚(P =0.002),中年组TCT比老年组TCT厚(P =0.002)。在各组内,中年组PeCT与年龄呈负相关(r =-0.288,P =0.007),青年组、老年组的CCT、PaCT、PeCT、TCT与年龄均无相关性。对于总体,CCT、PaCT与年龄无相关性,而PeCT、TCT与年龄均呈负相关(r =-0.369、-0.343,P < 0.001)。结论:成年人的CCT、PaCT不随年龄的变化而改变,PeCT、TCT随年龄增长有变薄的趋势。

2017 Vol. 19 (12): 727-731 [摘要] ( 274 ) [HTML 1KB] [PDF 897KB] ( 2781 )
732 王敏肖,蒙丽,康海敏
内蒙古包头地区4 016例新生儿应用Retcam 3眼底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广域数字儿童视网膜成像系统Retcam 3(简称Retcam 3)在足月新生儿眼底筛查中应用的技术价值,同时分析新生儿眼底病变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5年9月至2017年2 月在包钢集团第三职工医院眼科应用Retcam 3 行眼底检查的4 016 例足月新生儿的临床病历资料。采用相对数指标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描述,蒙古族和汉族组间视网膜出血阳性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接受眼底筛查的4 016 例足月新生儿中,1 438 例检查出眼底病变(阳性率为35.81%)。其中视网膜出血1 317 例(32.79%),单眼视网膜出血833 例(20.74%),双眼视网膜出血484例(12.05%)。Ⅰ级视网膜出血单眼412例(10.26%),双眼148例(3.68%);Ⅱ级视网膜出血单眼304 例(7.57%),双眼239 例(5.95%);Ⅲ级视网膜出血单眼101 例(2.51%),双眼84 例(2.09%);Ⅳ级视网膜出血单眼16例(0.40%),双眼13例(0.32%)。视网膜白点症36例(0.90%),其中单眼30例(0.74%),双眼6例(0.15%)。视网膜色素痣25例(0.62%),其中单眼24例(0.60%),双眼1例(0.02%)。脉络膜缺损(均未合并虹膜缺损) 5 例(0.12%),视网膜色素分布不均10 例(0.25%),可疑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均未做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和基因检测)24 例(0.60%),视网膜血管异常14例(0.35%),视网膜前出血2例(0.04%),玻璃体出血1例(0.02%),白化病眼底改变2例(0.04%),先天性白内障2例(0.04%)。结论:Retcam 3广域眼底成像系统可及时发现新生儿眼部病变,为临床干预诊疗提供可靠有效的客观依据。新生儿眼底病变类型多样,患病率较高,应加强筛查力度。

2017 Vol. 19 (12): 732-736 [摘要] ( 312 ) [HTML 1KB] [PDF 7898KB] ( 2377 )
737 刘冰,谢丽娟,韩秀敏,李廷,郭佃强
青岛市4~6岁儿童中远立体视觉调查结果

目的:探讨中远立体视图作为学龄前儿童异常视功能筛查的辅助工具的可行性。方法:横断面调查研究。在2016 年6 月1-30 日期间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青岛市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的幼儿园4~6 岁儿童850 人,采用Lea numbers视力表测量视力,使用中远立体视图检查中远立体视觉,应用遮盖去遮盖及交替遮盖的方法检查斜视情况。数据的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和列联表检验。结果:除外斜视及视力异常的儿童,正常受检儿童762人,中远立体视觉60? 583人(76.5%),100? 29 人(3.8%),400? 10 人(1.3%),无立体视觉140 人(18.4%)。4 岁组、5 岁组和6 岁组间有60?、100?、400?立体视觉者,无立体视觉者各组所占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5.67,P<0.001);随着年龄的增加,能辨认出60?的人数比例在增加;经过两两比较,4 岁组和5 岁组(χ2=173.23,P<0.001),5岁组和6岁组(χ2=278.23,P<0.001),4岁组和6岁组(χ2=150.68,P<0.001),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正常组和非正常组有60?、100?、400?立体视觉者,无立体视觉者所占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50,P<0.001)。结论:立体视觉随着年龄的增长有逐步发育的倾向。对于视力指认困难的学龄前儿童,中远立体视图可以作为筛查视觉功能异常的一种辅助手段。

2017 Vol. 19 (12): 737-740 [摘要] ( 355 ) [HTML 1KB] [PDF 788KB] ( 2534 )
741 涂瑞雪,黄莹莹,宋奔昊,温岱宗,李琦,王勤美,黄锦海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浓度相关性的Meta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与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浓度的关系,为DR的病因探索和防治提供证据。方法:循证医学研究。运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检索美国国立图书馆医学文献检索系统、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考克兰图书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期刊论文数据库等从建库到2016 年5 月发表的中英文文献。采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并应用Review Manager 5.2 对提取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对于连续变量,采用相应模型计算标准化均数差(SMD )及其95%置信区间(CI )。采用I 2 检验进行研究间异质性分析,根据不同年龄层次、洲界、维生素D测量方法等进行亚组分析,并采用倒漏斗图评价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6 项研究,总计1 317 例患者。其中,DR组634 例,非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DR)组683 例。Meta分析显示DR组血清25(OH)D浓度低于N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 =-0.41,95%CI(-0.63,-0.18),P =0.0004]。亚组分析均未发现明显的异质性来源。去除引起高异质性的文献,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后,2组血清中25(OH)D浓度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SMD=-0.33,95%CI (-0.45,-0.21),P <0.01]。结论:DR的发生可能与血清25(OH)D浓度下降有一定相关性,血清25(OH)D浓度的监测对DR的预防、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一定意义。

2017 Vol. 19 (12): 741-747 [摘要] ( 281 ) [HTML 1KB] [PDF 1651KB] ( 2576 )
748 罗杰,刘洋,方军,栾多,肖雪冰
Symfony新无级人工晶状体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Symfony新无级人工晶状体在临床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择2016年8-12月在大庆油田总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Symfony新无级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74 例(106 眼),分别于术前,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观察远、中、近距离视力(LogMAR),并进行对比敏感度、双离焦曲线及波前像差检查。手术前后数据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1 d、1 周、1 个月、3 个月时远、中、近距离视力均为0.3 以上。术后远、中、近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1 周、1 个月、3 个月时+1.0~-2.5 D跨度视力均可达0.3 以上;患者术前总像差、总低阶像差较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Symfony新无级人工晶状体可为患者提供良好的视觉质量及连续视程。

2017 Vol. 19 (12): 748-751 [摘要] ( 325 ) [HTML 1KB] [PDF 648KB] ( 2585 )
752 林广杰,张娜,章玲,陈文俊,薛盼盼,李爱华
青岛开发区沿海社区50 岁以上人群白内障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通过对青岛开发区沿海社区50 岁以上人群白内障的患病及治疗情况进行调查,了解该地区白内障流行病学状况。方法:调查研究。在2013 年2 月到2015 年1 月期间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青岛开发区沿海社区9 028 例50 岁以上居民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病情况,通过制订统一的检查方法和诊断标准,固定普查人员深入到社区集中检查。采用χ2 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9 028例接受调查,共发现白内障患者2 008例,患病率为22.24%。70岁以上人群白内障患病率(60.03%)与70岁以下人群(12.70%)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882,P <0.001);女性患病率(27.11%)明显高于男性(17.05%)( χ2=132,P <0.01)。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患病率为66.94%,高于非糖尿病者(21.01%)( χ2=154,P <0.01)。本次调查中发现白内障盲人166例,其中114例已经接受手术,白内障盲人手术覆盖率为68.67%。白内障盲人社会负担率为1.84%,不同年龄段社会负担率不同,随着年龄增长,白内障盲人社会负担率增加(χ2=154,P <0.01),优势比为5.83。结论:白内障目前仍然是致盲的主要原因,社会上还有大量的白内障盲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给社会和家庭带来较重的负担,白内障复明工作任重而道远。

2017 Vol. 19 (12): 752-756 [摘要] ( 294 ) [HTML 1KB] [PDF 634KB] ( 2405 )
757 卓娅
噻吗心胺滴眼液治疗准分子激光手术后屈光回退

目的:观察并分析噻吗心胺滴眼液治疗准分子激光手术后屈光回退的疗效,并且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对照研究。选取在乌鲁木齐市眼耳鼻喉专科医院2002 年5 月至2014 年8 月期间行准分子激光手术,术后长期随访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屈光回退患者51 例(97 眼)。屈光回退度数(-0.95±0.45)D,发生回退时间(3.53±0.72)个月。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2 组:噻吗心胺组(48 眼)用0.5%噻吗心胺滴眼液规范治疗,2 次/d;人工泪液组(49 眼)给予人工泪液点眼,3 次/d。治疗时间均为1 个月。所有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均进行裸眼视力(UCVA)、主觉验光、非接触眼压测量。采用成组t 检验对这2 组患者的各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UCVA(LogMAR):噻吗心胺组治疗前为0.80±0.25,治疗1 个月后为0.18±0.13,人工泪液组治疗前UCVA为0.78±0.20,治疗1 个月后为0.90±0.85,治疗后2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6.42,P=0.005)。噻吗心胺组治疗前后眼压下降了1~4 mmHg,平均(1.41±0.39)mmHg,人工泪液组治疗前后眼压下降了-2~1 mmHg,平均(0.52±0.35)mmHg,2 组眼压下降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12.85,P=0.007)。噻吗心胺组治疗前等效球镜度(-0.95±0.42)D,治疗后(-0.13±0.20)D,人工泪液组治疗前等效球镜度(-0.93±0.43)D,治疗后(-0.90±0.42)D,治疗后2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19.68,P=0.002)。结论:噻吗心胺滴眼液用于治疗准分子激光手术后屈光回退是安全有效的。

2017 Vol. 19 (12): 757-759 [摘要] ( 324 ) [HTML 1KB] [PDF 612KB] ( 2430 )
病例报告
760 陈伟,徐美萍,吴承高,谢师彪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25年双眼继发角膜扩张一例

患者,男,49 岁,因“双眼视力下降1 年”来我院门诊就诊。患者于1992年在外院行双眼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adial keratotomy,RK),术前近视度数约为-3.00 DS(自诉不清),术后24年视物尚清晰,但近1年出现双眼视力下降,且视远及视近均不清。无眼红、眼痛、眼胀。既往体健,无特殊病史。眼科专科检查:视力:右眼4/20,+2.50/-1.75×45=12/20,左眼4/20,+3.75/-1.00×55=12/20;非接触式眼压示:右眼9.2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8.9 mmHg;双眼结膜无充血,角膜全周可见放射状近全层斑痕12条,中央近瞳孔区无明显水肿,前房清,瞳孔圆,晶状体清,眼底未见明显异常。角膜地形图检查示:中央角膜厚度(CCT):右眼536 μm,左眼518 μm;角膜最薄点厚度右眼477 μm且位于鼻下方,左眼415 μm位于颞下方;曲率顶点K值,右眼62.72 D且位于半径即颞下方,左眼70.05 D且位于半径颞下方;前表面对称性指数(Symmetey index of front,SIf):右眼2.51 D,左眼9.89 D;后表面对称性指数(Symmetey index of back,SIb):右眼-0.23 D,左眼1.69 D;前表面高度差异(Keratoconus Vertex of Front,KVf):右眼38 μm,左眼73 μm;后表面高度差异(Keratoconus Vertex of Back,KVb):右眼69 μm,左眼130 μm(见图1-2)。诊断:双眼RK术后继发角膜膨胀,双眼屈光不正。嘱其至外院行角膜胶原交联术。

2017 Vol. 19 (12): 760-762 [摘要] ( 279 ) [HTML 1KB] [PDF 10593KB] ( 2143 )
763 郭笑霄,赵露,王艳玲,王佳琳
糖尿病视网膜脱离激光治疗后脉络膜脱离一例

患者,男,61 岁,因“右眼视力下降半月余”来我院就诊。既往糖尿病病史15 余年,目前药物治疗血糖控制尚可。否认其他疾病、外伤及手术史。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1(矫正无提高),左眼0.6(矫正无提高)。双眼角膜透亮,前房中深,虹膜纹理清,瞳孔圆,对光反射存在,晶状体皮质混浊。右眼下方玻璃体混浊伴积血。眼底镜检查示右眼眼底可见视盘边清色可,各象限视网膜可见微血管瘤、出血、硬性渗出及纤维增殖膜,鼻侧纤维增殖膜牵拉视网膜轻隆起;左眼眼底可见视盘边清色可,各象限视网膜可见微血管瘤、出血、硬性渗出及棉絮斑。眼科B超示右眼玻璃体混浊机化、玻璃体积血,局部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见图1A),左眼玻璃体混浊。眼科诊断:①双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右眼Ⅵ期,左眼Ⅲ期);②双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含并发因素)。建议患者行右眼玻璃体手术。就诊当天给予患者右眼可见范围内视网膜激光光凝,参数如下:能量240~360 mW;光斑直径200~500 μm;曝光时间0.1~0.3 s,激光点数1 020。上述激光参数遵照治疗指南选择[1,2]。术后第2 天彩色眼底照相检查发现实性棕色隆起(见图2)。眼B超示不与视盘相连的与眼球壁弧形相对的弧形条状回声,条状光带与后壁回声间为无回声暗区(见图1B)。考虑脉络膜脱离,拟行“右眼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激光光凝+硅油注入+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见后极部黄白色增殖膜,鼻侧视网膜苍白、隆起,存在治疗性激光斑,手术顺利。术后1 周复查视网膜及脉络膜平伏,复位良好。

2017 Vol. 19 (12): 763-764 [摘要] ( 253 ) [HTML 1KB] [PDF 3675KB] ( 2534 )
综 述
765 朱奕睿,朱韩磊,陈蔚
细胞自噬在角膜疾病的研究进展

自噬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细胞内依赖于溶酶体的降解蛋白质的过程,通过清除细胞内一些受损的异常蛋白质和细胞器以维持细胞稳态。随着自噬在免疫防御、肿瘤、神经退行性变等方面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自噬与眼病的关系也逐渐成为眼科基础研究的焦点。本文对自噬在角膜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角膜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017 Vol. 19 (12): 765-768 [摘要] ( 257 ) [HTML 1KB] [PDF 607KB] ( 2786 )
  编辑部公告
更多...  
  相关下载
更多...  
  友情链接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3 - 2014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医科大学图书馆A413室 邮编:325035
电话:86-577-86699366 传真:86-577-86699366 Email:zhysgx@vip.126.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总访问量:

浙ICP备12004924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2020018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