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在线投稿
在线审稿
Email Alert
RSS
 
本期速递
过刊目次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投稿须知
写作指导
投稿介绍信
调查问卷
 
我刊沿革
总编寄语
专家介绍
引文报告
高被引文献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21年 23卷 4期
刊出日期:2021-04-26

论 著
病例报告
综 述

   
0
封面
2021 Vol. 23 (4): 0- [摘要] ( 224 ) [HTML 1KB] [PDF 38250KB] ( 1362 )
0
目录
2021 Vol. 23 (4): 0- [摘要] ( 221 ) [HTML 1KB] [PDF 611KB] ( 1858 )
论 著
241 陈敏锋 刘新婷 郑苗然 王倩 毛欣杰
 配戴角膜塑形镜后镜片偏心的两种测量方法比较
 目的:对比分析配戴角膜塑形镜后2种镜片偏心的测量方法。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选取2016年 8月至2018年10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完成角膜塑形镜验配并持续戴镜24个月的近视儿童77例,将戴镜前和戴镜3个月后的角膜地形图对比构建切向差异图,分析戴镜前和戴镜3个月 后Kappa角距离的变化情况,然后通过MATLB编程分析,在切向差异图上模拟塑形圆并定位圆心即塑形区中心,分别测量角膜顶点及瞳孔中心与塑形区中心的距离,偏心距离1为角膜顶点与塑形圆圆心距离,偏心距离2为瞳孔中心与塑形圆圆心的距离,对比分析2种偏心测量方法值的差异。通过 配对t检验分析戴镜前后角膜平坦子午线上的曲率值(Kf)、角膜陡峭子午线上的曲率值(Ks)、Kappa 角距离、偏心距离1、偏心距离2的差异,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2种方法测量的偏心距离(上下鼻颞)的差异。对眼轴变化与偏心距离相互之间关联的因素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和2年后的眼轴分别为(25.25±0.81)mm、(25.63±0.7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0.014,P<0.001)。角膜表面参数戴镜前的Kf为(42.80±1.23)D,Ks为(44.09±1.40)D,戴镜 3个月后的Kf为(41.00±1.73)D,Ks为(42.85±1.93)D,戴镜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Kf=8.893, PKf<0.001;tKs=5.903,PKs<0.001)。戴镜前和戴镜后的Kappa角距离分别为(0.27±0.21)mm和 (0.29±0.21)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偏心距离 1 和偏心距离 2 分别为(0.64±0.31)mm、 (0.63±0.35)mm,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种方法测量的偏心方向结果均以颞下方向偏心较多。 2种测量方法测得偏心距离均与眼轴变化呈负相关(偏心距离1:r=-0.332,P=0.003;偏心距离2: r=-0.310,P=0.006)。结论:配戴角膜塑形镜不引起Kappa角的变化。角膜顶点到塑形区中心的偏心距离和瞳孔中心到塑形区中心的镜片偏心距离无明显差异。
2021 Vol. 23 (4): 241-246 [摘要] ( 328 ) [HTML 1KB] [PDF 1412KB] ( 2701 )
247 雒文娟 陶明 李艳 李芳兰 田静
 内界膜填塞联合空气填充术治疗大直径特发性黄斑裂孔
 目的:观察25G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ILM)填塞及空气填充术治疗大直径特发性黄斑裂孔(IMH) 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眼科收治的较大直径IMH(裂孔直径>700 μm)患者15例(16眼)的相关病例信息,每例患者均行25G玻 璃体切割+ILM填塞及空气填充术治疗。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均行最佳矫正视力 (BCVA)、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SD-OCT)、散瞳眼底、裂隙灯显微镜、MP-3微视野计等检查,比 较患者手术前后BCVA、黄斑裂孔直径、视物变形程度、黄斑区平均视网膜敏感度(MS)值、固视稳定性及固视位置的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χ2 检验及Spearman相关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术后 6个月16眼黄斑裂孔均闭合(100%),无一眼视力下降,14眼术后BCVA较术前提高(占87%),手术前 后BC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8,P=0.001)。所有病例在随访期间均无并发症,均无视物变形加 重,10眼视物变形较术前明显改善,4眼视物变形完全消失。术前中心固视者7眼,术后中心固视增加为14眼,术前固视稳定者5眼,术后固视稳定增加为12眼,手术前后固视位置及固视稳定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9.000,P=0.029;χ2 =9.863,P=0.016);术前MS为(13.7±2.8)dB,术后MS为 (16.5±3.6)dB,术后较术前明显提高(t=16.072,P=0.003);术前固视稳定性较好的5眼术后矫正视 力提高明显(r=0.518,P=0.040)。结论:25G玻璃体切割+ILM填塞及空气填充术治疗IMH,能安全有效促进黄斑裂孔愈合,也能进一步改善患者视功能,对于较大直径IMH来说是一种值得推荐的微创手术方法。
2021 Vol. 23 (4): 247-253 [摘要] ( 272 ) [HTML 1KB] [PDF 5278KB] ( 2223 )
254 崔乐乐1,2 周韦禾1,2 朱晓旋1,2 杨凯1,2 肖云凡1,2 陈世豪1,2 余野1,2 许琛琛1,2 胡亮1,2 王勤美1,2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温州院区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方式十年变化趋势
 目的:分析2010─2019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温州院区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方式的变化趋势。 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温州院区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 12月31日接受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屈光不正患者35 902例(70 766眼)的资料,其中男22 372例 (43 973眼),女13 530例(26 793眼),年龄为16~62岁(中位数为22岁)。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手术对象的年龄和性别分布、手术数量、术式分布的历年变化进行分析,采用R4.0.3统计软件对手术数量的季节性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数量除了2012和2014年较前一年有所下降外,其余年份呈现上升趋势。2010─2012年,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占当年手术总量的比例波动于0.10%~0.19%。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由 2010年的7.68%增至2011年的8.71%,随后开始下降至2016年的0.03%(χ2 =1367.475,P<0.001)。经 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PRK)所占比例2012年(3.20%)至2019年(36.87%)呈持续上升趋势 (χ2 =4388.776,P<0.001)。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在2010年占当年手术总量的92.21%, 之后逐年下降,2018年降至0.22%(χ2 =23052.398,P<0.001)。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术(FS-LASIK)由2011年的29.35%增至2016年的72.90%(χ2 =3635.744,P<0.001),随后开始下降,到2019年降至31.41%(χ2 =1107.074,P<0.001)。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 由2016年的4.11%增至2019年的31.72%(χ2 =2021.33,P<0.001)。另外,每年6─8月是手术大高峰, 2月是小高峰。结论:2010年至2019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温州院区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数量除前期有所下降外,之后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板层手术仍为主流术式,表层手术的回归趋势逐渐突显, 近年来TPRK、FS-LASIK、SMILE这3种术式为主要术式。每年6─8月及2月是手术较为集中的月份。
2021 Vol. 23 (4): 254-259 [摘要] ( 305 ) [HTML 1KB] [PDF 1491KB] ( 2436 )
260 张鹏1 高蕾1 王淑静2 李一啸3 王红4
 康柏西普不同玻璃体腔注射方案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目的:比较康柏西普3+PRN和3+Q3M注射方案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眼科确诊的湿性 AMD患者106例(106眼),所有患眼均可见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渗漏病灶。采用国际标准小数视力表检查最佳矫正视力(BCVA),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视力(LogMAR),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中心视网膜厚度(CRT)。所有患眼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0.5 mg,其中 55只眼每个月注射1针,连续3针后,延长期按需给药(3+PRN);51只眼每个月注射1针,连续3针后, 延长期每3个月注射1次(3+Q3M)。开始治疗后第1、2周以及每个月行常规视力、眼压和OCT检查, 每3个月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后患眼BCVA、CRT及CNV病灶渗漏面积的变化及术后不良反应。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卡方检验进行数据比较。结果:治疗1、3、6、9、 12个月后,3+PRN组和3+Q3M组患眼平均BCVA均较治疗前改善(3+PRN组:t=7.202、11.178、9.914、 9.869、10.587,均P<0.001;3+Q3M组:t=5.548、9.780、9.358、11.884、11.622,均P<0.001),平均 CRT均较治疗前降低(3+PRN组:t=12.28、17.041、17.615、15.739、16.171,均P<0.001;3+Q3M 组:t=10.221、15.598、16.297、16.984、17.275,均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治疗9、 12个月后3+Q3M组患眼BCVA明显高于3+PR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4,P=0.023;t=2.058, P=0.042);治疗9、12个月后3+Q3M组患眼平均CRT明显低于3+PR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2, P=0.045;t=2.092,P=0.039)。治疗12个月时,FFA、ICGA检查发现3+PRN组31眼(56%)、3+Q3M 组32眼(63%)渗漏完全消失,3+PRN组18眼(33%)、3+Q3M组15眼(29%)渗漏减轻,3+PRN组 6眼(11%)、3+Q3M组4眼(8%)渗漏面积不变或扩大,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均未见与治疗相关的严重眼部并发症及全身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康柏西普3+PRN与3+Q3M治疗方 案均为治疗湿性AMD的有效方法,但在视力提高、降低黄斑CRT厚度方面,3+Q3M治疗方案更为有效。
2021 Vol. 23 (4): 260-266 [摘要] ( 275 ) [HTML 1KB] [PDF 734KB] ( 2219 )
267 郭寅1 田飞飞2 吴敏1 冯祎1 唐萍1 吕燕云1
 周边离焦设计框架眼镜对学龄儿童近视进展的影响:四年回顾分析
 目的:观察8~14岁儿童连续4年配戴周边离焦设计框架眼镜后的近视进展情况,评价其近视控制 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对北京同仁医院验光配镜中心电子病历系统中2011─2014年连续4年配戴周边离焦设计框架眼镜(PDMLs)、单焦点框架眼镜(SVLs)的217例儿童就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提取包括年龄、性别、屈光度、镜片类型等相关信息。使用的周边离焦镜片为非球面设计,采用“周边视力控制”技术达到延缓近视发展的目的。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PDMLs、SVLs组 各44例,取右眼数据纳入统计分析。2组儿童近视进展情况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和广义估计方程等方法。结果:PDMLs组2011─2014年期间每年屈光度进展分别为(-0.85±0.43)D、 (-0.60±0.35)D、(-0.64±0.26)D和(-0.53±0.28)D,SVLs组分别为(-0.82±0.42)D、(-0.79±0.44)D、 (-0.61±0.40)D和(-0.58±0.33)D。PDMLs组中约59%(26/44)的儿童屈光度进展未超过2.00 D, 略高于SVLs组(50%,22/4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2.06,P=0.12)。对基线屈光度、年龄分组后, 2组儿童屈光度进展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通过广义估计方程分析,每年屈光度进展与年龄(β=0.06; 标准误:0.01;95%CI:0.03,0.09;P<0.001)、镜片类型(β=-0.09;标准误:0.05;95%CI:-0.19,-0.01; P=0.04)相关。结论:与单焦点镜片相比,该设计类型的周边离焦镜片可以一定程度上延缓儿童近视进展速度,但临床效果不明显。
2021 Vol. 23 (4): 267-271 [摘要] ( 302 ) [HTML 1KB] [PDF 737KB] ( 2988 )
272 林凌莉 张潇涵
 儿童青少年近视患者屈光度与黄斑血流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近视患者近视屈光度与黄斑区血流密度、黄斑区中心凹无灌注区(FAZ)大小 的关系。方法: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宁德市医院视光门诊儿童青少 年近视患者50例(100眼)。所有患者行身高、裸眼视力、屈光度、矫正视力检查后,行眼轴测量和 OCTA检查。按照等效球镜度(SE)大小分为正视及轻度近视组(-3.0 D<SE<+0.5 D)66眼和中高度近视组(SE≤-3.0 D)34眼,观察2组黄斑区浅层毛细血管长度密度(VD)、血流灌注密度(PD)和 黄斑区FAZ的差异以及与身高、眼轴等的相关性。采用方差分析、秩和检验、 Pearson相关等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正视及轻度近视组和中高度近视组的黄斑浅层中心1 mm直径圆VD1、1 mm直径圆 PD1、中心6 mm直径圆PD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组间黄斑浅层中心6 mm直径圆VD4及FAZ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70,P=0.031;t=6.237,P=0.014)。FAZ与眼轴、年龄呈负相关性(r=-0.333, P=0.001;r=-0.289,P=0.042)。结论:正视及轻度近视的儿童青少年VD4和FAZ均较中高度近视组大, FAZ与眼轴、年龄呈负相关性,但因果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证明。
2021 Vol. 23 (4): 272-276 [摘要] ( 343 ) [HTML 1KB] [PDF 2568KB] ( 2189 )
277 曾素华 姚娜 蔡玥 陈冬翠 龚夏 黄文勇 陈林兴 林静仪
 西藏墨脱县城中小学生的弱视患病率调查
 目的:调查我国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墨脱县城区中小学生的弱视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横断面调查研究。在2017年5月对墨脱县城区小学初中的全体学生共833名开展视力普查及基本的眼科检查,包括视力及屈光、眼前段、眼底、眼位等检查,对确诊为弱视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发病原因。应用Fisher's精确检验、卡方检验比较不同性别的弱视患病率差异;用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性别对弱视患病率的影响。结果:墨脱县城区小学和初中共833名学生参与调查,其中弱视患者为22例(31眼),患病率为2.6%。弱视的发病原因包括屈光参差10例,占45%;屈光不正6例,占27%;斜视3例,占14%;形觉剥夺2例,占9%;其他1例,占5%。性别、年龄不是弱视患病率的影响因素。结论:墨脱城区中小学生弱视患病率较全国水平偏高。屈光参差及屈光不正是引起弱视的主要原因。
2021 Vol. 23 (4): 277-280 [摘要] ( 352 ) [HTML 1KB] [PDF 738KB] ( 2283 )
281 王琳1 江俊宏2 刘驰1 林海双2 梁远波2 张绍丹2
 沈阳市眼健康筛查人群眼压分布
 目的:分析沈阳地区30岁及以上眼健康筛查人群眼压的分布特征。方法:横断面调查研究。收集 2016年3─9月在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健康体检中心预约进行体检的30岁及以上的本地城市居民, 按登记的居住地所属辖区分布,进行分层随机抽样。所有被纳入者在全身健康体检时增加生活视 力、眼压和免散瞳眼底照相检查。眼压测量采用非接触眼压计,测量3次取平均值。眼压>21 mmHg (1 mmHg=0.133 kPa)且不伴有眼底异常者定义为可疑高眼压征。眼底照相存在2项及以上青光眼性 视神经改变者定义为可疑青光眼。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性别和年龄人群眼压分布的差异。 结果:共纳入15 303例,最终12 374例被检者的数据用于结果分析,包括11 296例(91.3%)眼部健康者、 801例(6.5%)可疑高眼压征和277例(2.2%)可疑青光眼。健康组被检者年龄为(50±13)岁,双眼平均眼压为(16.2±2.2)mmHg,左眼眼压(16.3±2.3)mmHg,高于右眼的(16.0±2.3)mmHg(t=-19.813, P<0.001);女性眼压为(16.1±2.3)mmHg,高于男性的(15.9±2.3)mmHg(t=-3.264,P=0.001);眼压随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F=29.729,P<0.001)。可疑高眼压征人群年龄为(49±13)岁,右眼眼压 为(21.7±2.3)mmHg,性别及年龄对眼压分布无显著影响。可疑青光眼人群年龄为(56±13)岁,右眼眼压为(18.0±4.0)mmHg,显著高于健康组的眼压,且低于可疑高眼压征(F=2300,P<0.001)。 可疑青光眼人群中单眼或双眼眼压>21 mmHg者仅为16.6%,不同性别和年龄在个体间的眼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沈阳地区成年健康人群的眼压随年龄增加而降低,女性眼压高于男性。 单纯眼压测量在青光眼筛查中的诊断价值有限,建议联合眼底照相,以提高特异性和准确性。
2021 Vol. 23 (4): 281-286 [摘要] ( 318 ) [HTML 1KB] [PDF 701KB] ( 2191 )
287 付梦军 张浩润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透镜残留的处理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不同程度残留透镜的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20年8月1─29日于潍坊眼科医院由同一位医师完成全飞秒SMILE手术的患者288例(557眼),对患者行常规随访和围手术期处理。记录透镜残留及处理的情况。结果: 288例(557眼)均完成手术。术后1 d裸眼视力(UCVA)为-0.2~0.2(-0.026±0.075)(LogMAR视力); 术后1个月UCVA-0.2~0.2(-0.062±0.055)(LogMAR视力)。术后1 d残余等效球镜度为-1.00~+1.00 (+0.11±0.43)D;术后1个月残余等效球镜度为-1.00~+1.00(+0.20±0.36)D。6眼(1%)出现透镜残留,其中4眼术后UCVA好,残留透镜组织呈短条状,靠近周边部,予以随访观察;1眼术后UCVA 1.0, 残余屈光度大,Pentacam见角膜不规则,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成像(AS-OCT)见层间透镜组织残留, 行残留透镜取出术;1眼透镜边切完成后脱负压,即刻重新吸引,完成激光扫描,术中透镜组织分离和取出困难,术后UCVA差,残余屈光度大,Pentacam见角膜形态不规则,AS-OCT示层间透镜组织 残留,患者拒绝进一步治疗,予以随访观察。结论:SMILE术中透镜残留的发生率低,根据具体情 况妥善处理残留的透镜,仍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2021 Vol. 23 (4): 287-291 [摘要] ( 299 ) [HTML 1KB] [PDF 5015KB] ( 2517 )
292 熊瑛 孙秀丽 毛迎燕 李婧 曹凯 张景尚 王进达 万修华
 ICL-V4c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新型中央孔型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V4c)植入术治疗-10 D以上超高度近视的安全性 和有效性,并探讨视力提高情况(△LogMAR)与术前球镜度(SD)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 选取2016年12月至2020年1月于北京同仁医院行ICL-V4c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患者802例(1 380眼), 术前SD -23.50~-6.00(-11.54±3.59)D。根据患者术前SD将患者分为A组(-10 D<SD≤-6 D)、 B组(-23.5 D≤SD≤-10 D),B组按照组距3 D分为B1(-13 D<SD≤-10 D)、B2(-16 D<SD≤-13 D)、 B3(-19 D<SD≤-16 D)、B4(-22 D<SD≤-19 D)、B5(-23.5 D≤SD≤-22 D)共5个亚组。使用 Kruskal-Wallis检验及卡方检验分析比较各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周、2个月的视力、眼压及视力提高情况。结果:B组患者SD术后得到明显改善(P<0.001),最佳矫正视力(BCVA)得到明显提高(P<0.001); 2组患者手术的安全指数和有效指数平均值均>1。△LogMAR和组别之间存在相关性(P<0.001); B3、B4组患者术后△LogMAR明显高于A、B1、B2组(调整后均P<0.001)。B组患者术后眼压高于 A组(P<0.001),且术后高眼压的比例更高(P=0.008)。结论:ICL-V4c植入术治疗SD≤-10 D以上的超高度近视是安全、有效的,远期效果需进一步观察;治疗-22~-16 D的超高度近视患者术后收益高于>-16~-6 D的患者。
2021 Vol. 23 (4): 292-297 [摘要] ( 287 ) [HTML 1KB] [PDF 806KB] ( 2151 )
298 张慧 王楠
 非常态虹膜结构患者行超广角眼底成像检查
 目的:探讨利用操作者调动眼位的方法,对虹膜不完整及虹膜存在其他视觉标志物的非常态虹膜结构患者采用欧堡超广角眼底成像技术进行眼底检查的方法。方法:系列病例研究。采用操作者调动眼位的方法,对2020年3月27日─8月11日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欧堡超广角眼底成像术的29例(29眼)非常态虹膜结构患者进行眼底检查。其中虹膜小梁切除术后患者8例(8眼),虹膜根切激光术后患者10例(10眼),眼底玻璃体切割术行Ando孔患者7例(7眼),虹膜色素痣患者4例 (4眼)。结果:调整患者眼位,使虹膜再造结构的孔窗方向处于检查面的一侧,而瞳孔位于检查面的主体后,纳入研究的29例(29眼)非常态虹膜结构患者均能够顺利采集到眼底影像,且全部4种疾病 的眼底采集的图像范围可达的平均象限数为2.93,达到近似于广角的范围(60°~100°眼底范围),基本可以满足临床眼底检查的需要。结论:采用操作者调动眼位的方法可以对非常态虹膜结构患者进行超广角眼底检查,且获得的眼底图像范围要高于普通眼底检查,扩大了超广角眼底检查的适应证范围。
2021 Vol. 23 (4): 298-302 [摘要] ( 286 ) [HTML 1KB] [PDF 5442KB] ( 2271 )
病例报告
303 何娟 何勇川
 角膜塑形镜相关细菌性角膜炎继发前葡萄膜炎一例
 患者,男,9岁,2019年3月27日因“右眼卡、痛、红1 d” 来重庆爱尔儿童眼科医院就诊。患者双眼近视,为了延缓近视增长,配戴角膜塑形镜(夜戴)约半年,定期于我院接触镜中心复查。眼科检查:右眼矫正视力(戴角膜塑形镜后) 0.2,左眼0.8;右眼眼压18 mmHg(1 mmHg=0.133 kPa), 左眼20 mmHg。右眼结膜混合充血(+++),角膜中央偏颞侧上皮点、片状缺失,荧光染色(+);周围浅基质层混浊 (++)、水肿(++),病灶大小约0.5 mm×1.0 mm;后弹力层皱褶(+),角膜后沉着物(++),前房闪辉(++++),前房内见大量絮状物,虹膜纹理不清,瞳孔圆,直径约3 mm,对光反射存在,余未见明显异常(见图1)。左眼未见明显异常。 眼部B超显示右眼玻璃体混浊(见图2)。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显示角膜病灶区大量炎细胞聚集(见图3)。考虑诊断为: 右眼细菌性角膜炎继发前葡萄膜炎。
2021 Vol. 23 (4): 303-305 [摘要] ( 271 ) [HTML 1KB] [PDF 8630KB] ( 2112 )
306 何唯 常鲁 黄旭东 孙学泉 姜雅琴
 自发性晶状体不全脱位并发白内障行悬吊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一例
 患者,男,52岁,因“右眼渐进性视物不清5个月”于 2019年10月28日就诊于本院。患者自诉远近视物不清,不伴有眼红、眼痛、眼胀等不适,未予诊治。否认外伤史, 否认家族史及系统性疾病病史。入院后查体:右眼裸眼视力(UCVA)0.06,矫正视力0.6,电脑验光-2.00-1.50×10; 左眼UCVA 1.2,电脑验光+0.50。右眼眼压为20 mmHg (1 mmHg=0.133 kPa),左眼21 mmHg。双眼结膜无充血, 角膜透明,前房中深,房水清,瞳孔圆,对光反应灵敏,散瞳后见右眼晶状体颞侧不全脱位,范围>180°(见图1A),晶状体C2N2P1,瞳孔区可见部分玻璃体,左眼晶状体密度高。双眼眼底未见明显异常。
2021 Vol. 23 (4): 306-309 [摘要] ( 258 ) [HTML 1KB] [PDF 7395KB] ( 1896 )
310 金月英
 一例高度远视验配RGPCL引发的思考
 由于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能提供更好的矫正视力和清晰的像质,能弥补框架眼镜的不足[1]。临床上对于RGPCL的应用越来越多,其中在矫正远视性屈光不正上的应用也被广泛关注。但在远视RGPCL的验配中镜片度数的确定相对比较困难。
2021 Vol. 23 (4): 310-311 [摘要] ( 262 ) [HTML 1KB] [PDF 2331KB] ( 2191 )
综 述
312 蒋润1,2 周激波1,2
 MMP-2在眼组织中的表达与检测
 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是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家族中的一员,它的异常表达近年来被证明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其在眼科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现笔者对MMP-2在眼组织中的表达、检测以及在眼病中的作用进行总结。
2021 Vol. 23 (4): 312-316 [摘要] ( 321 ) [HTML 1KB] [PDF 680KB] ( 2373 )
317 张悦 王雁 张琳
 角膜屈光手术后视疲劳症状的研究进展
 现今角膜屈光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稳定性等已得到大量证实,也为越来越多的屈光不正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矫正选择,然而术后早期部分患者仍可能出现近距离工作困难、视近模糊等视疲劳症状。这一症状虽发生率不高且持续时间较短,但仍有可能影响患者术后的视觉舒适度,且对于手术矫正效果较好的患者而言,视疲劳症状可能是影响其视觉质量主要因素之一。现笔者就屈光手术后视疲劳发病现状、发病原因、预防及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2021 Vol. 23 (4): 317-320 [摘要] ( 269 ) [HTML 1KB] [PDF 676KB] ( 2307 )
  编辑部公告
更多...  
  相关下载
更多...  
  友情链接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3 - 2014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医科大学图书馆A413室 邮编:325035
电话:86-577-86699366 传真:86-577-86699366 Email:zhysgx@vip.126.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总访问量:

浙ICP备12004924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2020018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