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在线投稿
在线审稿
Email Alert
RSS
 
本期速递
过刊目次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投稿须知
写作指导
投稿介绍信
调查问卷
 
我刊沿革
总编寄语
专家介绍
引文报告
高被引文献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22年 24卷 6期
刊出日期:2022-06-25

专家共识
论 著
综述
病例报告

   
0
封面
 
2022 Vol. 24 (6): 0- [摘要] ( 187 ) [HTML 1KB] [PDF 54699KB] ( 3862 )
0
 目录
 
2022 Vol. 24 (6): 0- [摘要] ( 137 ) [HTML 1KB] [PDF 2416KB] ( 3338 )
专家共识
401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眼视光专业委员会
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的应用专家共识(2022)
当前全球近视患病率呈快速增长趋势,预计至2050年全球将有47.58亿近视人口,占总人口的49.8%[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2020年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率为52.7%,其中小学生为35.6%,初中生为71.1%,高中生为80.5%[2]。由于近视呈现低龄化、高度化和患病率持续升高趋势,病理性近视患病率也显著增高。病理性近视可因脉络膜新生血管,视网膜变性、裂孔和脱离等眼底改变,造成不可逆的视觉损害,严重者可致盲,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因此,预防近视发生、延缓近视进展、防止病理性近视发生刻不容缓。 阿托品药物在近视防控中的应用由来已久,近年来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尽管目前关于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的近视防控应用在中国未获得国家药监部门正式批准应用于临床,但在部分省份已经以院内制剂方式经省级药监部门批准在院内有条件的情况下使用,同时部分患儿亦可凭医师开具的处方通过互联网医院获得,但关于阿托品滴眼液的浓度选择,其有效性、安全性以及使用规范,国内尚无统一的指导性意见。从临床用药规范以及近视防控重要意义的双重角度考虑,有必要形成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的临床使用专家共识,以期为广大一线眼科工作者提供指导,推动我国近视防控工作的健康发展。 本专家共识由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眼视光专业委员会的组长和执笔团队在文献查阅、临床实践性研究的基础上酝酿而成,并由2个学组牵头组织近百名专家经过文献研究、初稿开放讨论、多轮修改和循证、审稿及定稿等程序,形成最终版本共识。 1? 阿托品的有效性 2? 机制 3? 安全性及不良反应处理 3.1 安全性和不良反应 3.1.1 瞳孔散大、畏光反应和眼压升高 3.1.2 调节能力和近视力下降 3.1.3 过敏反应 3.1.4 刺激性反应 3.2 不良反应的处理 4? 适应证和禁忌证 4.1 适应证 4.1.1 年龄 4.1.2 近视屈光度和增长量 4.1.3 依从性 4.2 禁忌证 5? 使用规范 5.1 基线评估 5.1.1 临床检查 5.1.2 近视快速进展危险因素评估 5.2 用药前宣教 5.3 用药过程和随访 5.4 停药 5.4.1 常规停药 5.4.1.1 停药时机选择 5.4.1.2 反弹效应 5.4.1.3 停药后重新再用药 5.4.2 异常停药 5.4.2.1 用药防控近视效果不佳 5.4.2.2 不良反应 6? 注意事项
2022 Vol. 24 (6): 401-409 [摘要] ( 287 ) [HTML 1KB] [PDF 7500KB] ( 4817 )
论 著
410 李仕明, 何曦, 翟长斌, 等.
Visumax飞秒激光辅助LASIK的新型制瓣模式对不透明气泡层发生的影响
目的:探究Visumax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的新型制瓣模式对术中不透 明气泡层(OBL)产生的影响,分析影响OBL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20年4—8 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屈光手术中心行飞秒激光辅助制瓣的LASIK者72例(128眼)的 术前病历资料及手术设计参数,通过手术录像确定制瓣过程是否产生OBL及其分型。根据制瓣方 式不同将术眼分为传统制瓣组64眼(38例)和新型制瓣组(采用新型制瓣模式)64眼(34例)。采用卡 方检验对2组间OBL发生率及OBL各类型发生率的差异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 OBL产生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传统制瓣组与新型制瓣组间年龄及眼部相关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 意义。传统制瓣组OBL发生率明显高于新型制瓣组(44% vs. 16%,χ2 =12.13,P<0.001)。传统制瓣组 硬型OBL发生率明显高于新型制瓣组(28% vs. 0%,χ2 =12.21,P<0.001)。传统制瓣组单因素分析中 得到角膜瓣厚度与角膜厚度的比值较小为OBL发生的危险因素(Z=-1.04, P=0.030)。新型制瓣组单 因素分析中发现较高的近视度数(Z=-2.33, P=0.020)及较小的角膜直径(Z=-2.64, P=0.010)为OBL 发生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得到角膜直径增加可降低OBL发生风险(OR=0.05,95%CI:0.03~0.65, P=0.023)。结论:Visumax飞秒激光辅助LASIK的新型制瓣模式有助于减少OBL发生,角膜瓣厚度 与角膜厚度比值较小及角膜直径较小者更易产生OBL。
2022 Vol. 24 (6): 410-415 [摘要] ( 154 ) [HTML 1KB] [PDF 4324KB] ( 3595 )
416 王树林, 庞辰久, 张波, 等.
矢量分析法比较FS-LASIK矫正混合散光和远视散光的精准性和稳定性
目的:采用标准化的矢量分析法观察和比较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 矫正混合散光和远视散光的精准性和稳定性。方法:回顾性非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 2021年1月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接受FS-LASIK矫正散光的患者41例(62眼),其中混合散光组21例 (30眼),远视散光组20例(32眼)。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对术眼进行视力、 验光、裂隙灯显微镜、眼压及角膜地形图等检查。采用标准化的散光矢量分析法和报告屈光手术散 光结果的国际标准图表对手术指标进行评价,包括等效球镜度(SE)、目标散光矢量(TIA)、手术引 起的散光矢量(SIA)、误差的幅度(ME)、误差角度的绝对值(|AE|)、差异矢量的绝对值(|DV|)、矫 正指数(CI)、成功指数(IOS)等指标。组间ME、|AE|、|DV|、CI、IOS和SE差异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检验,组间不同时间点|AE|、|DV|、ME、SE之间差异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 术后6个月时,混合散光组的|AE|和SE小于远视散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2,P=0.043; Z=-2.77,P=0.006);混合散光组的ME为负值,CI值大于1,远视散光组的ME为正值,CI值小于1, 组间ME和C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93,P<0.001;Z=-4.28,P<0.001);组间|DV|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混合散光组术后6个月内各时间点|AE|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V|、ME、SE之间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H=15.98,P=0.001;H=10.54,P=0.014;H=10.90,P=0.012)。远视散光组术后6个月内各时 间点|AE|、|DV|、ME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0.11,P=0.018)。结论:术 后6个月内,FS-LASIK矫正混合散光的精准性优于远视散光,矫正远视散光的稳定性优于混合散光, 矫正混合散光时有过矫倾向,矫正远视散光时有欠矫倾向。
2022 Vol. 24 (6): 416-422 [摘要] ( 180 ) [HTML 1KB] [PDF 5085KB] ( 3930 )
423 林颖, 苏焕钧, 张霞, 等.
不同瞳孔参数对于Q值调整FS-LASIK的影响
目的:探讨术前不同瞳孔参数对伴老视的近视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FSLASIK)后视力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20年1—12月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 工人医院连续就诊的中度近视合并老视患者60例(120眼)。患者在中间视觉环境(1 cd/m2)按瞳孔大 小分为3组:小瞳孔(SPG)组(≤5.5 mm)、中瞳孔(MPG)组(5.6~6.4 mm)和大瞳孔(LPG)组 (≥6.5 mm)。各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均行视力、瞳孔反应以及像差检查,比 较3组裸眼视力(UCVA)、近视力(UCNVA)、瞳孔反应以及像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 时间点瞳孔参数、视力、像差的变化,术前不同组间各瞳孔反射参数比较采用ANOVA方差分析。结 果:术后3、6个月时MPG组和SPG组的UCVA高于LPG组(术后3个月:F=10.62,P<0.001;F=14.21, P<0.001;术后6个月:F=14.88,P<0.001;F=14.81,P<0.001);SPG组和MPG组的UCNVA均优于 LPG组(术后3个月:F=37.62,P<0.001;F=25.62,P<0.001;术后6个月:F=37.60,P<0.001;F=38.11, P<0.001)。在术后6个月的随访中,MPG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LPG组和SPG组。术后1、3、6个月, MPG组和SPG组患者的收缩幅度、收缩速度和瞳孔收缩持续时间均优于LP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义(均P<0.001);瞳孔扩张潜伏期MPG组和SPG组优于LP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扩张持 续时间和扩张速度在3组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垂直彗差(C7),水平彗差(C8)和 球差(C12)均增加,LPG组患者增加最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老视激光屈光手术 后6个月,中、小瞳孔大小的患者均可以获得更好的视觉质量。
2022 Vol. 24 (6): 423-428 [摘要] ( 202 ) [HTML 1KB] [PDF 3921KB] ( 3770 )
429 沈嘉琪, 邵玉婷, 林慧, 等.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状态下行白内障摘除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目的:观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状态下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对角膜内皮细胞的 影响。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眼科就 诊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且药物保守治疗及前房穿刺不能稳定控制眼压患者41例(55眼),眼压 (47.3±4.8)mmHg(1 mmHg=0.133 kPa),同时伴不同程度晶状体混浊。所有患者行白内障摘除联合 人工晶状体植入及房角分离术。术前及术后3个月内行常规眼科检查,并获取角膜内皮相关指标, 包括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中央角膜厚度(CCT)及变异系数(CV)等。手术前后各指标差值比 较采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结果:术后第1天眼压为(16.7±3.7)mmHg,其中4眼 眼压仍高([ 24.9±2.2)mmHg]需药物控制,其余患眼眼压在正常范围内;术后3个月眼压为(15.7±3.1) mmHg,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48, P<0.001)。术后ECD[(1 023±344)个/mm2]明显 较术前 [(2 062±300)个/mm2]下降(t=-22.75, P<0.001)。术后CV(33.5%±6.8%)明显较术前CV (22.7%±2.6%)增大(t=13.62, P<0.001)。手术前后患眼最佳矫正视力明显改善(Z=-4.94, P<0.001)。 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术中或术后并发症。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状态下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 工晶状体植入可快速有效控制眼压,但角膜内皮细胞损伤明显。
2022 Vol. 24 (6): 429-433 [摘要] ( 204 ) [HTML 1KB] [PDF 3699KB] ( 3648 )
434 唐玉玲, 廖萱, 谭青青, 等.
扫频OCTCASIA2测量白内障患者术前晶状体与术后人工晶状体偏心和倾斜的相关性
目的:应用眼前节扫频OCT CASIA2研究白内障患者术前晶状体和术后人工晶状体(IOL)偏心和 倾斜的相关性。方法:自身对照研究。纳入2020年3月至7月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白内障手 术的患者109例(157眼),其中右眼80眼,左眼77眼,年龄为48~88(69.8±9.1)岁。应用CASIA2 于白内障手术前、术后1周测量散瞳前、后晶状体和IOL的偏心和倾斜,3次测量并取其矢量平均 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术后IOL与术前晶状体相同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在散瞳前,白内障 患者右眼术后IOL偏心量与术前晶状体无相关性,术后IOL偏心轴向、倾斜度及倾斜轴向与术前 晶状体的相同指标均分别呈正相关(r=0.48, P<0.001; r=0.53, P<0.001; r=0.36, P=0.002);左眼术后 IOL偏心量与术前晶状体同样无相关性,术后IOL倾斜度与术前晶状体的倾斜度呈中等强度相关 性(r=0.44, P<0.001),术后IOL偏心轴向、倾斜轴向与术前晶状体的相同指标分别呈较强相关性 (r=0.62, P<0.001; r=0.91, P<0.001)。散瞳后测量,右眼术后IOL偏心量与术前晶状体呈弱相关性 (r=0.26, P=0.024),右眼术后IOL偏心轴向、倾斜度和倾斜轴向与术前晶状体的相同指标均分别成正 相关性(r=0.34, P=0.004; r=0.56, P<0.001; r=0.36, P=0.002);左眼术后IOL偏心量与术前晶状体无相 关性,左眼术后IOL与术前晶状体的偏心轴向、倾斜度及倾斜轴向均分别呈较强的正相关性(r=0.64, P=0.010; r=0.55, P<0.001; r=0.93, P<0.001)。结论:除偏心量外,CASIA2测量白内障患者术后IOL 和术前晶状体的偏心轴向、倾斜度和倾斜轴向均分别呈正相关,且倾斜轴向的相关性最高。临床可 参考白内障术前晶状体的偏心和倾斜,为患者选择更合适的IOL。
2022 Vol. 24 (6): 434-440 [摘要] ( 194 ) [HTML 1KB] [PDF 4917KB] ( 3641 )
441 郭燕, 琚霄慧, 金卡露, 等.
不同屈光状态学龄期儿童角膜前表面区域Q值的研究
目的:应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测量我国学龄期儿童角膜形态,通过正切曲率半径计算各区域 角膜前表面Q值,分析不同屈光状态下各区域角膜前表面Q值的特点。方法:系列病例研究。选取 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学龄期儿童 192例,以右眼作为研究对象,按右眼等效球镜度(SE)分成中度近视组、低度近视组、正视组、低 度远视组、中度远视组这5组。应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测量其角膜形态,通过正切曲率半径计 算鼻侧(315°-45°)、上方(45°-135°)、颞侧(135°-225°)、下方(225°-315°)这4个区 域角膜前表面Q值。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各区域角膜Q值差异和各区域角膜Q值在不同屈光组间的差 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SE和角膜Q值的相关性。结果:鼻、上、颞、下4个区域角膜前表面Q值 分别为-0.50±0.13、-0.62±0.15、-0.31±0.10、-0.42±0.18,4个区域角膜Q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15.19,P<0.001),颞、下、鼻、上4个区域角膜前表面变平坦趋势依次增快。不同屈光组间仅鼻侧、 下方角膜前表面Q值存在差异(F=6.00,P<0.001;F=2.95,P=0.022)。随着SE的增加,鼻侧、下方角 膜Q值变小,呈负相关(r=-0.38,P<0.001;r=-0.16,P=0.031)。不同屈光组在上方和颞侧2个区域 角膜前表面Q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屈光组的鼻颞侧Q值差值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F=10.40, P<0.001),且随SE的增加,鼻颞侧Q值差异增大,二者有相关性(r=-0.42,P<0.001)。结论:学龄期 儿童各区域的角膜前表面Q值存在差异,不同屈光状态的鼻侧及下方角膜Q值、鼻颞侧差值均存在 差异,且均与SE存在相关性,提示不同屈光度的儿童矫正屈光不正时需考虑各区域角膜Q值,以提 高成像质量。
2022 Vol. 24 (6): 441-446 [摘要] ( 209 ) [HTML 1KB] [PDF 4100KB] ( 3645 )
447 王媛媛, 耿鑫, 钟佳杰, 等.
学龄期儿童青少年近视患者生存质量研究
目的:研究学龄期儿童青少年近视患者及其父母的生存质量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病例对 照研究。运用中小学生视力相关生存质量量表和家长生存质量调查表对335例近视患者及其家长(近 视组)和110例视力正常者及其家长(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同时记录患者视力、近视度数等眼部信 息及个体和家庭信息。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分析儿童青少年 近视患者的量表得分及个体家庭因素和近视情况对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近视组儿童青少年视力 相关生存质量量表得分为95.90±8.37,明显低于对照组(104.59±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3, P<0.001)。近视组家长生存质量调查表得分为46.85±13.61,对照组得分为60.59±6.57,2组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t=6.32,P<0.001)。近视戴镜的儿童青少年生存质量在生理功能维度和情感功能维度得 分明显低于近视不戴镜者(t=2.17,P=0.034;t=2.31,P=0.024)。近视戴镜患者的家长生存质量调查 表得分明显低于近视不戴镜患者的家长(t=2.56,P=0.013)。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家庭年总收入是影响 儿童青少年近视患者生存质量总量表得分的主要因素(b=2.91,t=2.16,P=0.035),家庭年总收入、 课外艺术类课时是影响儿童青少年近视患者情感能力维度的主要因素(b=1.66,t=3.39,P=0.001; b=-3.19,t=-2.46,P=0.018),课外文化类课时是影响儿童青少年近视患者视功能和身体机能维度得 分的主要因素(b=-0.84,t=-2.05,P=0.045)。结论:儿童青少年近视患者及其家长的生存质量明显 差于视力正常者,尤其是配戴屈光矫正眼镜者。家庭经济状况是影响儿童青少年近视患者生存质量 的主要因素。关注患儿生存质量可能改善其屈光矫正的合作程度。
2022 Vol. 24 (6): 447-453 [摘要] ( 214 ) [HTML 1KB] [PDF 4800KB] ( 3776 )
454 项振扬, 金琴辉, 罗华荣, 等.
特发性黄斑前膜的组织病理学特征
目的:观察各期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的病理结构特征,分析黄斑前膜病理组织学特点及其发展 规律。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9月在台州医院路桥院区进行玻璃体切割 联合内界膜-黄斑前膜剥除术治疗的IMEM患者60例(62眼),根据OCT图像4期分期方案分为1期 IMEM组、2期IMEM组、3期IMEM组及4期IMEM组。将术中剥除的带内界膜的IMEM标本HE染 色后进行膜平铺及切片观察,并进一步行SMA、GFAP、S-100、CD34、CD68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及弹力纤维染色、Masson染色等特殊染色检查。记录各组膜组织类型、病理组织学结构特征、主要 细胞和纤维成分及免疫组织化学的阳性率。采用χ2 检验进行各组膜组织类型分布及免疫组织化学阳 性率比较,Kruskal-Wallis H检验进行组间细胞密度比较。结果:将膜组织类型分为致密型及稀疏型, 4组膜组织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4,P=0.006)。切片观察组织病理学特点发现:从1期 到4期组织的细胞聚集度降低,细胞的胞质减少,组织内胶原纤维由致密变得疏松。4组间细胞密度 总体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3.73,P=0.003),多重比较分析发现2期与4期的细胞密度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H=3.69,P=0.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CD34均阴性表达,GFAP均阳性表达,部分膜组 织表达SMA、S-100、CD68,但各组间SMA、S-100、CD68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弹力 纤维染色及Masson染色提示各组的IMEM纤维成分均为胶原纤维,从1期到4期纤维逐渐扩张增厚。 结论:IMEM属于非血管性纤维增生组织,其主要细胞成分为胶质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各期细胞成 分相似,纤维成分为胶原纤维。在疾病发展后期细胞密度下降,整个过程纤维呈逐渐扩张状态。
2022 Vol. 24 (6): 454-463 [摘要] ( 204 ) [HTML 1KB] [PDF 7352KB] ( 3764 )
464 周 晓 红,王 良 玉,杨 朋 千 .
双元件可调节人工晶状体设计
目的:设计一种新的双元件可调节人工晶状体,并对其成像质量进行评估。方法:通过光学设计软 件Zemax,建立新设计的双元件可调节人工晶状体和人眼模型,模拟仿真其在不同视距下(L=6 m、 L=70 cm、L=40 cm以及L=25 cm)的成像结果,得到空间频率为100 cycles/mm时的调制传递函数 (MTF)值。与Simonov等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分析仿真结果是否满足人工晶状体植入光学 特性和测试标准。结果:通过光学设计软件模拟仿真新设计的双元件可调节人工晶状体眼模型,其 结果显示无论α=0°还是α=5°,瞳孔大小为3 mm时,单色光(λ=0.546 μm)空间频率100 cycles/mm 对应的MTF值均大于0.43,满足人工晶状体植入光学特性和测试标准。在α=0°时,仿真结果相较 于Simonov等研究结果有较大提升;在α=5°时,无明显提升。结论:本研究设计的双元件可调节人 工晶状体仿真结果满足人工晶状体植入光学特性和测试标准要求,相较于Simonov的研究结果,其 整体性能有所提升。
2022 Vol. 24 (6): 464-471 [摘要] ( 214 ) [HTML 1KB] [PDF 5037KB] ( 3752 )
病例报告
472 孙西宇, 申笛, 才俊, 等.
全飞秒激光辅助角膜异体基质透镜植入联合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圆锥角膜1例
患者,女,30岁,因“双眼视力下降1年”就诊于西安 市第一医院眼科门诊。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双眼 视力下降,配镜矫正视力不佳,来我院就诊,诊断为双眼圆 锥角膜。入院眼科检查示:右眼裸眼视力(UCVA)0.02,左 眼0.06;右眼眼压测量不出,左眼为11 mmHg(l mmHg =0.133 kPa);小瞳验光为右眼影动不清,左眼-6.25 DS/- 3.50 DC×135=0.4。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示:双眼结膜无充血, 右眼角膜基质浅层瘢痕,左眼角膜透明,双眼角膜Munson 征(+),Vogt条纹(-),Fleischer环(-)。Sirius三维眼前节 分析检查示:右眼角膜平坦子午线曲率(Flattest meridian keratometry,K1)为55.26 D,陡峭子午线曲率(Steepest meridian keratometry,K2)为64.80 D,平均K值为59.65 D, 角膜最薄点厚度(Thinnest corneal thickness,TCT)为369 μm; 左眼角膜K1为45.21 D,K2为46.20 D,平均K值为45.70 D, TCT为466 μm。拟行左眼角膜胶原交联(Corneal collagen cross-linking,CXL)手术治疗,择期行右眼角膜移植手 术治疗。患者于2019 年9 月行左眼跨上皮快速角膜胶原 交联术(Accelerated trans-epithelial corneal collagen crosslinking,ATE-CXL)治疗,手术顺利,术后 3 个月左眼 UCVA由0.02提高至0.12,小瞳验光显示为-4.50 DS/-3.50DC×140=0.8,并验配RGPCL矫正。复查右眼角膜地形图 示:K1为58.25 D,K2为64.71 D,平均K值为61.31 D,TCT 为352 μm。因患者不接受右眼角膜移植方案,经充分术 前沟通后,拟行右眼角膜基质透镜植入联合角膜胶原交联 术。经西安市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在治疗前被 告知手术风险及相关并发症并签订知情同意书后于2020年 1月行右眼角膜基质透镜植入联合CXL。患者平躺位,奥 布卡因滴眼液点眼表面麻醉,采用VisuMax飞秒激光设备 (德国Zeiss公司)进行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 (SMILE)手术设计制作角膜基质囊袋,设计参数为:激光 切割能量均为28,透镜帽直径7.5 mm,厚度105 μm,边 切口宽度200°,边切位置270°(角膜正下方),边切宽度 13.09 mm(见图1A)。分离角膜基质后,采用核黄素VibeX Xtra(美国Avedro公司)同时浸泡角膜层间以及待植入的 同种异体角膜基质透镜10 min。供体基质透镜来自同日行 SMILE的近视患者,透镜厚度为116 μm,直径6.5 mm。将 基质透镜植入患者角膜层间,铺平角膜基质透镜以及角膜 帽(见图1B)。采用KXL角膜交联仪(美国Avedro公司),调 整紫外线发射头位置,红色十字光标对准角膜中心开始紫 外线照射4 min,波长为370 nm,照射强度45 mW/cm2 ,照射形式为脉冲式照射(1 s亮,1 s暗),总能量为5.4 J/cm2 。术 毕平衡盐溶液(Balanced salt solution,BSS)冲洗层间,复 位角膜帽,盖上角膜绷带镜。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角膜层间 无异物,基质透镜平复无移位(见图1C)。术后4 d复诊,裂 隙灯显微镜检查示:右眼角膜帽复位良好,绷带镜在位,角 膜基质及透镜轻度水肿。摘除角膜绷带镜,复查角膜地形 图示:K1 67.57 D,K2 63.34 D,平均K值65.39 D,TCT 461 μm,角膜最薄厚度较术前增加,厚度差异性较术前减小(见 图2)。之后给予氟米龙滴眼液点眼3周,每天4次,每周递减1次;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点眼每天4次,持续1周;玻璃酸 钠滴眼液点眼每天4次,持续1个月。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疫 情期间,患者无法遵医嘱随访,本中心进行术后6个月电话 随访,得知患者右眼UCVA0.02,小瞳验光-19.00 DS=0.8, 并配戴RGPCL矫正视力,对术后效果表示满意。术前高分 辨前节OCT可见患者角膜不规则变薄,术后1年复查前节 OCT可见角膜基质透镜透明、定位居中(见图3);复查角膜 地形图示:K1 62.44 D,K2 64.04 D,平均K值63.23 D,TCT 为460 μm(见图4)。
2022 Vol. 24 (6): 472-474 [摘要] ( 178 ) [HTML 1KB] [PDF 2512KB] ( 3430 )
475 胡尊霞, 曹加国, 司马晶.
超声乳化白内障术中空气进入玻璃体腔1例
患者,女,58岁,因“右眼无痛性渐进性视力下降5年” 入院。既往6年前于外院因“右眼视网膜分支静脉堵塞导 致玻璃体积血行玻璃体切割加眼内光凝术”;高血压病史10 年,药物控制好;否认其他全身病史及手术史。入院查体: 视力:右眼0.02,矫正无提高;左眼1.0。眼部检查:右眼角 膜透明,前房深,房闪(-),瞳孔圆,晶状体核棕黄色混浊, 后囊下锅巴样混浊,眼底颞侧可见大量陈旧激光斑,黄斑 区轻微金箔样反光;左眼未见明显异常。辅助检查:光学相 干断层扫描(OCT)显示右眼黄斑区可见线性高反射信号, 中心凹形态基本正常;OA2000测眼轴长度右眼22.67 mm, 左眼22.41 mm,前房深度右眼2.77 mm,左眼2.66 mm。入 院诊断:右眼并发性白内障,右眼黄斑前膜,右眼玻璃体切 割术后,右眼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后。患者于2021年3月5日 表面麻醉下行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 状体植入术。手术应用Infiniti超声乳化仪(美国ALCON公 司)进行,未行玻璃体腔灌注,超声乳化核块过程顺利,准 备注吸皮质时,注吸针头进入前房前未排气,0档进入,踩 1挡后瞬间可见巨大气泡进入玻璃体腔,气泡随眼内压变化 于液性玻璃体腔内活动,上顶后囊,且气泡反光,导致术野 不清、前房不稳,后续操作在术野模糊状态下完成。术后 第1天,患者自诉眼前下方可见巨大移动黑影。眼部检查: 右眼视力0.25;眼压14 mmHg(1 mmHg=0.133 kPa);切口闭 合好,角膜轻微后弹力层皱折,前房深,房闪(+),瞳孔圆, 直径约3 mm,人工晶状体位置正,虹膜轻震颤,其后可见 透亮气泡反光;B超示人工晶状体在位,玻璃体腔可探及点 状中等强度回声,玻璃体腔气泡影响,局部球壁回声遮挡。 术后给予妥布霉素地赛米松眼膏每晚1次,使用1个月;0.3%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1日4次,使用2周。随访过程中,患者 诉眼前黑影逐渐减小,术后第4天完全消失,术后第7天, 右眼视力恢复至0.5,角膜透明。随访至术后3个月,右眼 视力0.6,虹膜震颤减轻,余无异常。
2022 Vol. 24 (6): 475-476 [摘要] ( 188 ) [HTML 1KB] [PDF 1156KB] ( 3309 )
综述
477 冯春云, 方肖云.
视网膜色素变性伴发高度近视的临床特征和诊治研究进展
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全球最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它具有高度遗传异质性。患者因感光细胞和色素上皮细胞功能逐渐丧失,表现出夜盲、管状视野,甚至失明。但研究表明,有些RP患者还会伴发其他眼病如白内障、高度近视,其中,RP伴发高度近视因对视力损害严重而不断被关注。笔者回顾了近年来RP伴发高度近视病例的相关报道,通过总结该类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诊治研究进展,旨在了解该病的基因型-表型关系,为该病的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022 Vol. 24 (6): 477-480 [摘要] ( 176 ) [HTML 1KB] [PDF 3590KB] ( 3723 )
  编辑部公告
更多...  
  相关下载
更多...  
  友情链接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3 - 2014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医科大学图书馆A413室 邮编:325035
电话:86-577-86699366 传真:86-577-86699366 Email:zhysgx@vip.126.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总访问量:

浙ICP备12004924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2020018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