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在线投稿
在线审稿
Email Alert
RSS
 
本期速递
过刊目次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投稿须知
写作指导
投稿介绍信
调查问卷
 
我刊沿革
总编寄语
专家介绍
引文报告
高被引文献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12年 14卷 5期
刊出日期:2012-05-25

综述
专家述评
专题论著
论 著
病例报告
   
专家述评
257 范先群
积极开展甲状腺相关眼病手术,重视糖皮质激素的规范化治疗

 甲状腺相关眼病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居眼眶疾病的首位.该病的发病机制还不明确,目前治疗上还欠规范.要加强对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视功能的监测重视激素的规范化应用;积极开展手术治疗,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挽救患者视功能,改善容貌,提高其生活质量.

2012 Vol. 14 (5): 257-259 [摘要] ( 357 ) [HTML 1KB] [PDF 513KB] ( 2529 )
260 王毅,肖利华
与眼眶疾病相关的复视问题及治疗对策

复视是眼眶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眼眶骨折、甲状腺相关眼病和眼外肌病变是常见的眼眶疾病,复视为共同特征.本文介绍了眼眶骨折造成复视的机制、检查方法及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甲状腺相关眼病可累及眼外肌,炎症活动期和静止期均可发生复视,但治疗方案有所不同.眼外肌病变包括特发性炎症、寄生虫囊肿及多种良、恶性肿瘤,经手术明确病理诊断后给予针对性治疗,可有效改善复视.

2012 Vol. 14 (5): 260-263 [摘要] ( 384 ) [HTML 1KB] [PDF 797KB] ( 2637 )
专题论著
264 程金伟,魏锐利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入路选择

目的 探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经不同入路手术摘除的效果及其与影像学定位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分析164例经手术摘除的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资料,并对这些患者的手术入路、影像学特征、手术效果及其选择标准进行总结.结果 经结膜入路者101例(占61.6%),位于肌锥内间隙,边界清楚且无明显黏连.经皮肤入路前路开眶者25例(占15.2%),位于肌锥外间隙,位置浅在.外侧开眶者32例(占19.5%),位于肌锥内间隙,均有较多黏连.内外侧联合开眶者5例(占3.0%),位于肌锥内间隙,形态不规则或者有较多黏连.内侧开眶者1例(占0.6%)、位于内直肌内侧.156例患者肿瘤完整摘除,仅有2例视力丧失.另8例患者患者大部分切除.结论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成功摘除.眼眶手术入路选择应根据病变性质、位置、范围而定,尽可能采取术野暴露清楚,损伤小、易于切除病变和外观良好的手术入路.

2012 Vol. 14 (5): 264-266 [摘要] ( 388 ) [HTML 1KB] [PDF 854KB] ( 3092 )
267 姜方正,陈若芙,蓝淑琴,荆文涛,董建刚,余波,吴文灿
内镜下经鼻泪囊鼻腔造瘘联合泪囊造瘘口扩张支架植入治疗鼻泪管支架嵌顿

目的 探讨内镜下经鼻径路泪囊鼻腔造瘘术(EE-DCR)联合新型泪囊造瘘口扩张支架(LOES)植入术治疗鼻泪管支架(NDS)嵌顿的慢性泪囊炎患者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2009年10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对并发NDS嵌顿的慢性泪囊炎患者65例施行EE-DCR取出支架,同时植入自主研发的新型LOES以扩张泪囊造瘘口.LOES留置3~6个月后取出,继续随访观察6个月后评价泪液引流重建成功率.结果 祛除随访资料不完整者10例,LOES过早脱落者4例,最终51例(51眼)纳入研究.术后LOES平均留置(4.1±0.5)个月,拔管后平均随访(9.7±3.2)个月.按照NDS头端形状分类,术中共取出菱形(21例)、倒钩形(12例)、侧三角形伞形(10例)、喇叭口状(4例)、梭形(2例)与球囊状(2例)等6种形状的NDS.术中发现所有患者在植入的NDS头端与泪囊内壁之间、以及NDS管腔内均存大量瘢痕增生及肉芽组织形成,泪囊容积显著缩小.所有患者LOES拔除后泪囊造瘘口均开放,拔除后6个月复查,泪囊造瘘口开放率达94%(48/51),3例瘢痕闭锁.未见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EE-DCR联合新型LOES植入为一种重建NDS嵌顿的慢性泪囊炎患者泪液引流的有效方法,具有NDS取出便利、一期泪液引流重建成功率高、微创、无颜面部皮肤瘢痕、并发症少、安全可靠等优点.

2012 Vol. 14 (5): 267-271 [摘要] ( 468 ) [HTML 1KB] [PDF 1735KB] ( 2733 )
272 赵红姝,史季桐
着色性干皮病继发眼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其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着色性干皮病继发眼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手术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1999-2008年间收治的着色性干皮病继发眼部恶性肿瘤患者5例,平均年龄(44.6±4.9)岁,采用手术治疗,并对这些患者的手术方式、肿瘤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显示结膜角膜黑色素瘤1例,基底细胞癌3例,恶性神经鞘瘤1例.5例患者随访3~6年、2例术后再发肿瘤,l例为毛发上皮瘤,1例为鳞状细胞癌.结论 继发于着色性干皮病的眼部肿瘤多为恶性,有复发倾向,虽然眼部并发的恶性肿瘤发病进展快、预后差,但及时的手术干预,可以明显改善预后.术中可根据冰冻病理检查,对已发生癌变者行大面积切除、植皮,手术治疗范围要足够大.

2012 Vol. 14 (5): 272-275 [摘要] ( 485 ) [HTML 1KB] [PDF 3046KB] ( 2623 )
论 著
276 黄玉苗,高朋芬,杨丽霞
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在视网膜变性大鼠中的表达

目的 研究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CSPGs)在碘酸钠(NaIO3)诱导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变性大鼠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实验研究.24只Spraug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造模7d组、造模14 d组、造模28 d组,每组6只.造模组腹腔注射3% NaIO3(100 mg/kg);取眼球做病理检查,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细胞凋亡检测,验证视网膜变性动物模型的建立;免疫荧光法观察视网膜变性大鼠视网膜上CSPGs表达的时空规律;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CSPGs多功能蛋白聚糖(Versican) mRNA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视网膜上小胶质细胞表达的巨噬细胞特异性抗原CD68的分布特点.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样本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注射NaIO3后,模型大鼠视网膜出现变性改变,且光感受器发牛渐进性凋亡,造模7、14、28 d组凋亡率分别为(21.0±3.5)%、(32.3±2.3)%、(41.7±2.6)%,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5.27,P<0.01).造模7d组,CS-56、CD68在脉络膜、视锥视杆层、内核层、节细胞层表达;造模14 d组,CS-56、CD68进一步出现在外核层;造模28 d组,CSPGs继续迁移到外丛状层.随造模时间延长,各层荧光表达逐渐增强,CD68在视网膜各层的表达也明显增多,强度分别为:1.33±0.52、2.67±0.82、4.00±1.10和7.17±1.33,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45,P<0.01).造模组Versican mRNA表达(1.02±0.06)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23±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05,P<0.01).结论 在碘酸钠诱导的视网膜变性动物模型中,随时间延长CSPGs表达范围扩大,表达量增加,并与小胶质细胞分布在大致相同区域,提示CSPGs可能来源于小胶质细胞.

2012 Vol. 14 (5): 276-280 [摘要] ( 388 ) [HTML 1KB] [PDF 840KB] ( 2583 )
281 胡亮,陈佳,张栋,余鹏,谢文加,王勤美
应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有干眼症状软性角膜接触镜配戴者的角膜神经密度

目的 利用活体共聚焦显微镜分析软性角膜接触镜配戴者干眼症状的出现与角膜上皮下神经密度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临床研究.选择无症状软性角膜接触镜配戴者20例(40眼),有症状软性角膜接触镜配戴者20例(40眼)以及从未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者17例(34眼,对照组).利用活体共焦显微镜分别拍摄角膜中央、颞侧及鼻侧上皮下神经密度.比较3组眼表疾病评分问卷(OSDI)得分、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及Schirmer Ⅰ试验结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各组之间BUT( F=9.04,P<0.01),角膜荧光素评分(F=3.2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有症状软性角膜接触镜配戴组Schirmer Ⅰ试验结果较对照组小(P<0.05).各组间不同方位角膜神经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内不同方位角膜神经密度比较,鼻侧与中央、颞侧相比较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与颞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有症状软性角膜接触镜配戴者各项客观的干眼评价指标较未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者高,与无症状者基本无差异.软性角膜接触镜配戴者干眼症状的出现不会影响角膜中央、颞侧及鼻侧的神经密度.角膜神经密度中央与颞侧基本无差异,而鼻侧小于中央及颞侧.

2012 Vol. 14 (5): 281-285 [摘要] ( 415 ) [HTML 1KB] [PDF 1417KB] ( 2667 )
286 赵秀秀,赵少贞
眼球静态旋转对LASIK矫治散光的影响

目的 评估眼球静态旋转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散光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2010年5~11月柱镜≥-0.75D的近视散光患者118例(184眼),根据患者对手术的白愿选择原则分为两组:实验组为接受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术后患者65例(97眼),对照组为传统LASIK术后患者53例(87眼).观察实验组静态旋转度数.比较术后1d,1个月,3个月裸眼视力,残余球镜,残余散光、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成组t检验 结果 平均静态旋转角度为(3.58±2.31)°,最大为9.3°、术后3个月,实验组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有92眼(95%),对照组74眼(8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6,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平均球镜度数分别为(+0.03±0.57)D和(+0.27±0.69)D,平均柱镜度数为(-0.42±0.28)D和(-0.63±0.37)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4.43、P均<0.01);术后3个月,实验组M,J0、J4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3、-2.49、2.01;P均<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球镜在±0.50 D范围内者分别为67%及52%,柱镜为69%及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7,P<0.05;x2=9.08,P<0.01).结论 LASIK手术治疗前会发生明显的眼球旋转,通过矫正静态旋转能够有效地改善散光的治疗.

2012 Vol. 14 (5): 286-289 [摘要] ( 373 ) [HTML 1KB] [PDF 443KB] ( 2769 )
290 刘文兰,高祥璐,张艳龙,崔耀珍
调节对近视性散光的影响

目的 探讨调节对近视性散光的可能影响及散光的变化对近距离工作的可能影响.方法 横断面研究.序贯选取近视性散光者87例(166眼存在散光),检查其屈光不正度、远矫正下近视力(DCNVA)、视近(眼前40 cm)状态下的散光修正度及视近散光修正后的近视力(ACNVA).视近状态下散光的修正采用交义柱镜.对视远与视近状态下的散光度、视远与视近状态下散光轴位、DCNVA与ACNVA 三对数据的差值进行正态性检验,若服从正态分布则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若不服从则采用配对秩和检验.对视近状态下和视远状态下散光的差异量与残余散光度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视近与视远状态下散光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5.32,P<0.01),且视近时散光度呈增加的趋势;二者轴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CNVA与ACNVA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散光修正后视力有提高的趋势(Z=-5.74,P<0.01).顺规、斜轴及低度散光(≤-1.00 D)者与总体趋势相一致,而逆规散光及散光度>-1.00 D者不具有该趋势.结论 人眼各子午线的调节不均衡使调节时散光发生改变,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近视力,从而影响近距离工作,这于顺规、斜轴及低度散光患者更为明显.

2012 Vol. 14 (5): 290-293 [摘要] ( 353 ) [HTML 1KB] [PDF 429KB] ( 2805 )
294 郁继国,包芳军,俞阿勇,冯一帆,叶婷,王勤美
膨胀法加压兔角膜前表面与后表面所测生物力学性能的比较

目的 研究比较膨胀法加压角膜前、后表面所测角膜生物力学性能的差异.方法 实验研究.8只日本大耳白兔纳入本研究.实验开始前测量角膜的厚度、直径和眼内压.每只白兔被随机选取一只眼膨胀法加压角膜的前表面(前表面加压眼组,n=8),另一只眼加压角膜的后表而(后表面加压眼组,n=8),加压范围为1.1~44.0 mmHg,记录角膜顶点前突位移值,然后采用板壳理论公式获得角膜的应力-应变关系、正切弹性模量和滞后量.两眼角膜厚度、直径、眼压、正切弹性模量和滞后量的比较均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两眼之间角膜平均厚度、直径、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厚度:t=-0.073,P>0.05;直径:t=0.260,P>0.05;眼压:t=- 1.033,P>0.05).后表面加压眼组测得的角膜正切弹性模量值大于前表面加压眼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64、6.681、6.931,P<0.01);前表面加压眼组的角膜滞后量明显大于后表面加压眼组,分别为2.50×104 MPa和1.94×10-4 M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1;P<0.05).结论 加压角膜后表面所测得的角膜硬度明显大于加压前表面.角膜作为非线性黏弹性组织,不仅在冠状面上表现出区域硬度的非对称性,而且在矢状面上也表现出硬度的非对称性.本实验研究结果对今后眼内压的校正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2012 Vol. 14 (5): 294-299 [摘要] ( 333 ) [HTML 1KB] [PDF 1030KB] ( 2535 )
300 胡辅华,颜华,许玉俊,齐颖,刘丽林
多点皮内注射肝素钠治疗早期眼睑黄色瘤

目的 评价多点皮内注射肝素钠治疗早期眼睑黄色瘤的疗效.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30例双眼早期黄色瘤患者,其中男6例,女24例,年龄36~58岁,平均(42±11)岁.使用游标卡尺测量计算瘤体面积为15.21~23.67 mm2,平均(18.16±1.82)mm2,两眼病变部位皮肤均无明显增厚.随机选择一眼行多点皮内注射(多点皮内注射眼组),另一眼行单点皮内注射(单点皮内注射眼组).两组间治疗前瘤体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注射方法:多点皮内注射眼均沿病变短径均匀分成3点行肝素钠瘤体皮内注射,每点625 U(0.1ml),共0.3 ml;单点皮内注射眼沿病变长径进针注射0.3 ml.两组均为每周注射1次,治愈后停止注射.疗程及病变面积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病情转归采用Ridit统计分析,复发率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双眼均治愈,多点皮内注射眼组平均注射(2.9±0.9)次,单点皮内注射眼组平均注射(3.8±0.8)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70,P<0.05).第1~4次注射后多点皮内注射眼组疗效优于单点皮内注射眼组,经Ridit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994、4.577、4.323、2.683,P均<0.01).第1~4次注射后1周两组病变面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90、6.414、3.302、2.347、P<0.05).除2例出现注射局部暂时性轻度色素沉着外,无一例发牛皮肤坏死、皮下疤痕及皮肤弹性的改变.随访24-58个月不等,经Kaplan-Meier生存分析两组复发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点皮内注射肝素钠治疗眼睑早期黄色瘤疗程短、恢复快.

2012 Vol. 14 (5): 300-303 [摘要] ( 396 ) [HTML 1KB] [PDF 688KB] ( 2684 )
304 黄小明,李英姿,王勤美
调制传递函数联合视觉电生理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的意义

目的 探讨调制传递函数( MTF)联合视觉电牛理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 横断面研究.通过对48例(80眼)无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NLDR)患者、52例(80眼)非增殖性DR(NPDR)患者和40例(80眼)正常对照者行MTF、闪光视网膜电图(ERG)、图形视诱发电位(PVEP)检查,NLDR和NPDR的三项测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相对正常对照者,NLDR和NPDR患者的MTF在中高频区均表现出幅值降低(P<0.05);NLDR患者和NPDR患者,ERG Op2波表现为振幅下降和潜伏期延长(P<0.05);NPDR患者PVEP P100波表现为振幅下降和潜伏期延长(P<0.05),但NLDR患者相比正常对照者PVEP P100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LDR患者采用MTF和ERG Op2波联合检测阳性率高达76%.NPDR患者采用两者联合检测阳性率高达90%,明显高于两者分别检测所得到的阳性率.结论 MTF和ERG Op2联合检测,可早期发现DR的视网膜功能性损害,是一种可行的敏感性较高的检测手段.

2012 Vol. 14 (5): 304-306 [摘要] ( 318 ) [HTML 1KB] [PDF 335KB] ( 2627 )
307 王亚尼,孙伟,姜正瑶,谢立信
Fuchs异色性虹膜睫状体炎临床特征及并发症处理

目的 分析Fuchs异色性虹膜睫状体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并发症的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1994年4月至2010年11月于青岛眼科医院就诊并且诊断为Fuchs异色性虹膜睫状体炎的患者101例(104眼),排除存在高血压、糖尿病、激素用药史、外伤等能引起眼部病变因素者,按年龄分为20~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61~70岁、71~78岁6个年龄段,收集包括发病年龄、性别、病程、临床表现、并发症、手术方式、术后3d及长期随访的眼压及视力等临床资料.采用SPSS 17.0软件对术前与术后3d眼压、最佳矫正视力行配对符号秩和检验;对正常人与患病者角膜内皮细胞、六边形细胞比例、细胞变异率行独立样本秩和检验.结果 101例患者中3例(3.0%)双眼发病,男女之比1.2:1,各年龄段男女患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9.31,P>0.05),左右眼患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628,P>0.05).临床表现:100%患者视力下降;25.0%有角膜内皮色素沉着物,75.0%为脂状沉着物;24.0%患者发生虹膜异色;56.7%虹膜萎缩;100%患者玻璃体混浊;98.1%患者并发白内障;仅16.3%患者并发青光眼.与正常人相比,其角膜内皮细胞数目无明显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01,P>0.05);六边形细胞比例无明显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61,P>0.05),细胞变异率无明显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21,P>0.05).并发白内障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3d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01,P<0.05);并发青光眼者行小梁切除术,术前与术后3d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01,P<0.05);长期随访,有3例患者白内障术后1年并发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后眼压稳定,视力无明显下降.结论 Fuchs异色性虹膜睫状体炎临床特征以视力下降、角膜内皮色素沉着物或脂状沉着物沉着、虹膜不同程度脱色素萎缩,甚至出现虹膜异色、前房及玻璃体轻度炎症表现为特点,随着病程的延长虹膜异色发生率可能增加;其对角膜内皮细胞数目、六边形细胞比例及细胞变异率无明显影响;抗青光眼手术或白内障术后患者的眼压仍需定期随访,以及时控制眼压保存视力.

2012 Vol. 14 (5): 307-311 [摘要] ( 329 ) [HTML 1KB] [PDF 539KB] ( 2693 )
312 马金力,朱成义
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单纯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

目的 观察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单纯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 前瞻性随机病例对照研究.56例1~3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8例,对照组只给予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片100 mg,1次/d.治疗组在服用阿司匹林的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静滴20 ml,次,1次/d,两组疗程均为4周.通过测定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检查视力及荧光眼底血管造影观察评价疗效,治疗前后数据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检验方法,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治疗有效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视力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52,P<0.05;t=-4.66,P<0.01),4周后治疗组视力高于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视网膜微血管瘤数均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7,P<0.05,t=4.35,P<0.05),4周后治疗组视网膜微血管瘤较对照组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2,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出血面积较治疗前均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7,P<0.01;t=-3.87,P<0.05);4周后两组出血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单纯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有一定疗效.

2012 Vol. 14 (5): 312-314 [摘要] ( 357 ) [HTML 1KB] [PDF 1641KB] ( 2640 )
病例报告
315 王毓琴,秦攀
双眼先天性黄斑缺损两例

先天性黄斑缺损是严重影响患者中心视力的眼底先天性异常,临床较少见,大多为单眼,偶有双眼.笔者遇2例男性双眼受累患者,现报告如下. 例1,29岁,因自幼双眼视力差,于2009年3月30日就诊我院.既往无眼外伤及手术史,家族中无近亲结婚及类似史,母亲孕期感染史不明确.

2012 Vol. 14 (5): 315-316 [摘要] ( 285 ) [HTML 1KB] [PDF 1301KB] ( 2616 )
320 王虹,王健,杨小燕,冯永山
婴儿结膜吸吮线虫病一例

患儿,女,7.5个月,诉左眼内发现白色线虫2d,于2010年9月就诊于我院.1个月前发现患儿经常擦揉左眼,2d前母亲在哺乳时发现左眼有小白虫在角膜上蠕动,欲白行取出未成功,遂来医院就诊.检查:双眼结膜未见充血,角膜及结膜表面未见线虫,翻开上下眼睑,于结膜囊处也未见线虫,眼前节及眼底未见异常.局部点0.5%丙美卡因麻醉药物2 min后,发现左眼有白色线虫游出,用蘸有生理盐水棉签先后连续取出白色线虫.虫体长度在6~18 mm,宽0.3~0.8 mm,呈乳白色、半透明,为两头尖线状虫.右眼未发现线虫,该白色线虫经扬州大学兽医学院鉴定为"结膜吸吮线虫"诊断:左眼结膜吸吮线虫病.左眼给予托百士眼药水3次/d点滴,于 26 d后左眼又取出1条吸吮线虫.观察3个月左眼未再发现虫体出现.

2012 Vol. 14 (5): 320-320 [摘要] ( 268 ) [HTML 1KB] [PDF 187KB] ( 2507 )
综述
317 赵平千,范先群
眼眶前脂肪细胞在甲状腺相关眼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甲状腺相关眼病的具体发病机制还不清楚研究表明眼眶脂肪组织异常增牛是引起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临床症状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现就眼眶前脂肪细胞的来源、脂肪生成的调节、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活化受体和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在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眼眶脂肪组织中的表达及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2012 Vol. 14 (5): 317-319 [摘要] ( 313 ) [HTML 1KB] [PDF 383KB] ( 2671 )
  编辑部公告
更多...  
  相关下载
更多...  
  友情链接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3 - 2014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医科大学图书馆A413室 邮编:325035
电话:86-577-86699366 传真:86-577-86699366 Email:zhysgx@vip.126.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总访问量:

浙ICP备12004924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2020018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