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在线投稿
在线审稿
Email Alert
RSS
 
本期速递
过刊目次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投稿须知
写作指导
投稿介绍信
调查问卷
 
我刊沿革
总编寄语
专家介绍
引文报告
高被引文献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12年 14卷 9期
刊出日期:2012-09-25

专家述评
专题论著
论 著
临床研究
病例报告
综 述
   
专家述评
513 李莹
角膜近视屈光手术的安全性与信任度

二十年临床回顾性研究,证明了角膜近视屈光手术安全、有效和可预测性强.98%患者手术后可达到良好的屈光矫正,长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2%.96%手术者对术后效果满意,与术后裸眼视力好、恢复快、无痛苦、技术先进、设备种类多、个性化手术设计有关;但人群中对手术远期安全性抱信任态度的不足50%.这与术后并发症存在、高度近视眼变化、屈光回退、角膜残留混浊和服务质量差有关.提高手术安全性、保障手术高质量、高度关注远期角膜及眼部状态变化、提升服务质量是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增加人们对近视手术可信度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应注重于手术相关人员规范操作的严格培训;手术相关仪器、设备的及时更新;对病理性高度、超高度近视患者眼部发展的高度关注和严重手术并发症上报制度的建立.

2012 Vol. 14 (9): 513-516 [摘要] ( 344 ) [HTML 1KB] [PDF 706KB] ( 3017 )
专题论著
517 吴君舒,高韶晖,钟兴武,张晓晓,杨斌,王铮,余克明
虹膜识别联合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手术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虹膜识别联合波前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对近视和近视性散光的治疗效果.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术前高阶像差均方根(RMS HO)≥0.30 μm的近视或近视性散光患者30例(30眼),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接受虹膜识别联合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手术,B组患者接受传统的LASIK手术.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分别行波前像差检查和对比敏感度测试.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随访至术后3个月,A组和B组的logMAR视力分别为-0.12±0.06和-0.09±0.07,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A组患者的RMS HO值明显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7,P<0.05).术后3个月,A组患者在明视无眩光环境1.5 c/d空间频率和3.0 c/d空间频率及暗视无眩光环境18 c/d空间频率下的对比敏感度均较B组患者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17、2.175、2.263,P<0.05).结论 虹膜识别联合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手术治疗近视和近视性散光安全、有效,在减少术后高阶像差、提高视觉质量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2012 Vol. 14 (9): 517-520 [摘要] ( 310 ) [HTML 1KB] [PDF 476KB] ( 2797 )
521 毕宏生,季鹏,王兴荣,范华,王桂敏,刘翠红
飞秒激光INTRACOR技术矫正老视
目的 评价飞秒激光INTRACOR技术治疗老视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预测性.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老视患者28例(28眼),选取非主导眼采用TPV520F飞秒激光系统INTRACOR技术进行老视矫正,检测手术前后的裸眼远、近视力,屈光度,眼压,角膜内皮计数,角膜地形图,对比敏感度,眩光敏感度及患者术后主观感受.术后随访6个月.采用配对t检验或配对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术后6个月裸眼远视力中位数为0.0(0.2~-0.1)[术前为0.0(0.2~-0.1)]logMAR,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裸眼近视力中位数为0.25(0.4~0.0)[术前为0.5(1.0~0.3)]logMAR,较术前平均提高(6.25±1.74)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66,P<0.01).术后6个月球镜度中位数为-0.25(-0.75~0.25)D,柱镜度中位数为0.0(-0.75~0.25)D,等效球镜中位数为-0.37(-0.75~0.25)D,术前分别为+0.5(-0.25~1.0)D、0.0(-0.5~0.0)D、+0.25(-0.12~0.75)D,手术前后球镜和等效球镜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50、-4.57,P<0.01),柱镜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眼屈光度轻度近视漂移.眼内压、角膜内皮计数及对比敏感度眩光敏感度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采用生活质量调查表进行量化评价得分为89±14,满意度高.结论 INTRACOR飞秒技术治疗老视术后能显著提高患者近视力,对远视无明显影响,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012 Vol. 14 (9): 521-525 [摘要] ( 367 ) [HTML 1KB] [PDF 785KB] ( 2835 )
526 胡琦,吴琼,王珂萌,康杨
LASIK与LASEK术后角膜前后表面像差的变化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与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切削术(LASEK)手术前后角膜前、后表面球差(C球)、彗差(C慧)、三叶草像差(C三)和总高阶像差(C高)的变化.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应用Oculyzer眼前节分析系统采集并计算LASIK组17例(34眼)、LASEK组17例(34眼)患者的角膜前后表面的各像差.对检查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LASIK组角膜前表面C球、C高在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时均较术前有明显增加,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ASEK组角膜前表面C球、C慧和C高在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时均较术前有明显增加,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时LASIK组的角膜前表面C球和C高高于LASEK组,术后3个月仍呈现同样趋势,而角膜前表面C慧始终低于LASEK组,C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LASIK组角膜前表面C球和C高的增高值(△C球、△C高)高于LASEK组,而C慧和C三的变化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角膜前表面△C球和△C高与矫正的等效球镜度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两种术式间、同种术式手术前后角膜后表面各像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ASIK和LASEK术后角膜前表面的C球、C慧和C高会增大,且在术后3个月时尚无明显恢复;到术后3个月,角膜前表面△C球和△C高在LASIK组始终高于LASEK组,而这种变化与所矫正等效球镜度呈正相关;两种术式对角膜后表面的各像差均无影响.
2012 Vol. 14 (9): 526-529 [摘要] ( 420 ) [HTML 1KB] [PDF 391KB] ( 2551 )
530 钱志刚,柯敏,黄刚,邹娟
PRK与LASEK治疗近视比较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和比较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与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治疗近视的疗效.方法 Meta分析.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和重庆维普数据库,文献语种限制为中、英文.收集对PRK与LASEK治疗近视进行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并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选择试验、评价质量和提取有效数据,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9篇随机对照试验,884只近视眼.Meta分析结果显示,PRK和LASEK治疗近视的有效性(OR=1.08,95%CI:0.62~1.89),可预测性(OR=0.81,95%CI:0.53~1.24)以及安全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角膜上皮生长完整的时间(WMD=-0.04,95%CI:-0.82~0.73)及术后眼部疼痛发生率(WMD=0.41,95 %CI:0.00~0.8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PRK相比,LASEK术后角膜上皮下混浊程度较轻(WMD=0.23,95%CI:0.13~0.33).结论 PRK和LASEK治疗近视疗效相同,但LASEK术后上皮下混浊程度较轻.
2012 Vol. 14 (9): 530-535 [摘要] ( 383 ) [HTML 1KB] [PDF 911KB] ( 2787 )
论 著
536 陈妍鹏,郑艳珍,邱岩,翟国光,张燕,李耀宇
近视眼角膜前表面点扩散函数的斯特列尔比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瞳孔直径下近视眼角膜前表面总像差的斯特列尔比(SR)与总高阶像差SR的正常值及其与调制传递函数(MTF)的关系.方法 横断面研究.应用Sirius 3D角膜地形图仪对200例(400眼)进行角膜前表面总像差的SR和总高阶像差的SR检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角膜前表面总像差的SR和总高阶像差的SR分别在不同瞳孔直径下(3.0、5.0、6.0、7.0 mm)的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二者分别与对应的均方根值(RMS)的相关性,以及总像差SR与对应的MTF值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在不同瞳孔直径下(3.0、5.0、6.0、7.0mm)角膜前表面总像差100' SR值为(0.46±0.13) ~ (0.14±0.03);总高阶像差100'SR值为(0.69±0.15)~(0.17±0.04);角膜前表面总像差200'SR值为(0.45±0.13)~(0.16±0.04);总高阶像差200' SR值为(0.70±0.15) ~ (0.20±0.05),各组均逐渐变小;角膜前表面总像差SR值和总高阶像差SR值与对应的RMS值之间均存在负相关关系.当瞳孔直径小时,总像差SR值与MTF值的高频区相关性较高;而当瞳孔直径大时,总像差SR值与MTF值的低频区相关性较高.结论 近视眼角膜前表面总像差SR值和总高阶像差SR值与瞳孔直径呈负相关,并且SR值与RMS值及MTF值之间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2012 Vol. 14 (9): 536-540 [摘要] ( 342 ) [HTML 1KB] [PDF 605KB] ( 2662 )
541 王飞,赵镇南,李喜琪, 姜春晖,孙兴怀,史国华,钱韶红
1310 nm傅里叶域眼前节OCT的成像特点及与其他两种OCT的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1310 nm傅里叶域实时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的成像特点及与RTV-ue100 OCT,Visante OCT对眼前节重要结构的成像能力的对比.方法 横断面研究.选择受试者6例(12眼,24个方位),运用1310 nm傅里叶域实时眼前节OCT,RTV-ue100 OCT与Visante OCT进行房角成像,对巩膜突、Schlemm's管、房角隐窝及Schwalbe线进行定义,测量前房角角度(TIA500)、500 μm前房角开放距离(AOD500)、500 μm小梁虹膜面积(TISA500)、Schlemn's管长径以及面积.运用Fisher's确切概率法对比3台仪器对房角重要结构的定义能力,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研究三者生物学测量结果的差异.结果 傅里叶域实时眼前节OCT可在8眼(67%)13方位(54%)、12眼(100%)22方位(92%)、12 眼(100%)24方位(100%)及6眼(50%)9方位(38%)分别定义巩膜突、Schlemm's管、房角隐窝及Schwalbe线.RTV-ue100 OCT可于8眼(67%)8方位(33%)定义Schlemm's管,10眼(83%)19方位(79%)定义Schwalbe线,不能定义巩膜突与房角隐窝.Visante OCT于12眼(100%)21方位(88%)定义巩膜突,12眼(100%)24方位(100%)定义房角隐窝,不能定义Schlemm's管与Schwalbe线.3种OCT对巩膜突、Schlemm's管、房角隐窝、Schwalbe线定义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30、25.20、28.22、17.10,P<0.01).傅里叶域实时眼前节OCT与Visante OCT测量TIA500、AOD500、TISA500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傅里叶域实时眼前节OCT与RTV-ue100 OCT测量Schlemm's管面积、长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三种OCT都实现了前房角的清晰成像,显示角膜、巩膜、结膜以及巩膜突、Schlemm's管与Schwalbe线等房角结构.RTV-ue OCT和傅里叶域实时眼前节OCT的图像分辨率较高,能够显示Schlemm’s管与Schwalbe线等细微结构;Visante OCT和傅里叶域实时眼前节OCT深层结构检测能力强,各设备所得生物学参数无明显差异.
2012 Vol. 14 (9): 541-545 [摘要] ( 371 ) [HTML 1KB] [PDF 720KB] ( 2719 )
546 刘林,鲍慧婧,杨丽萍,黄辉,陈少肜,邹俊
青年近视患者神经纤维层厚度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青年近视患者的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分布特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横断面研究.选取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前的青年近视患者162例(162眼),平均年龄(27.0±4.6)岁,等效球镜度-0.75~-11.00 D,平均(-4.98±2.64)D.其中,低度近视组54例,平均等效球镜度为(-2.27±0.64)D;中度近视组55例,平均等效球镜度为(-4.54±0.79)D;高度组53例,平均等效球镜度为(-8.19±1.51)D.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仪检查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厚度,用偏相关分析RNFL厚度与患者年龄、性别、等效球镜度、眼轴、角膜中央厚度及角膜曲率的相关性.结果 本组入选患者视盘周围平均RNFL厚度:全周为(103.6±9.5)μm,上方为(128.7±16.8)μm,鼻侧为(67.8± 16.5)μm,下方为(125.9± 17.2)μm,颞侧为(91.9±16.9)μm.各RNFL厚度参数与年龄、性别、角膜曲率、中央角膜厚度无相关性,全周、上方、鼻侧、下方的平均RNFL厚度与眼轴呈负相关(r=-0.379、-0.297、-0.180 、-0.291,P<0.05),颞侧的平均RNFL厚度则与眼轴无相关性,鼻侧、下方的平均RNFL厚度与等效球镜度呈负相关(r=-0.233、-0.163,P<0.05),颞侧平均RNFL厚度与等效球镜度则呈正相关(r=0.159,P<0.05).结论 青年近视患者视盘周围平均RNFL厚度上方>下方>颞侧>鼻侧,全周、鼻侧、上方、下方平均RNFL厚度随眼轴的增长而变薄,下方和鼻侧RNFL厚度随等效球镜度增加而变薄,颞侧平均RNFL厚度随着等效球镜度增加而增厚.
2012 Vol. 14 (9): 546-550 [摘要] ( 321 ) [HTML 1KB] [PDF 522KB] ( 2499 )
551 罗岩,胡六梅,徐婧,李莹
后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
目的 评价后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术后1年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高度近视患者149例(290眼)接受ICL植入手术.其中男107眼,女183眼,平均年龄(29.0±6.5)岁.术前平均等效球镜度(-13.2±5.6)D.随诊时检查视力、眼压、屈光度和其他副作用.结果 所有眼睛的术后裸眼视力都有提高,接近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最后一次随访时199眼(68.6%)术后裸眼视力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1行以上,无最佳矫正视力下降的病例.术后3 h内32眼眼压超过35 mmHg,其中13眼为瞳孔阻滞,19眼考虑为黏弹剂残留.术后随诊时发现3眼眼压在21~25 mmHg之间.2眼术后3个月以后发生黄斑区出血,3个月后出血吸收.3眼(2例)因为术后光晕干扰视物不适而取出ICL.12眼因为术后拱高欠佳而进行了人工晶状体置换术.结论 随诊1年显示ICL植入治疗高度近视是一种安全、有效而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
2012 Vol. 14 (9): 551-554 [摘要] ( 336 ) [HTML 1KB] [PDF 535KB] ( 2598 )
555 王勇,叶应嘉,鲍先议,周龑丽,许荣,彭婷婷,余天
高度近视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植入Toric人工晶状体效果评估
目的 观察术前伴有规则角膜散光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Toric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的临床效果及囊袋内旋转稳定性.方法 前瞻性研究.收集32例(47眼)角膜散光均大于1D的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眼轴长度>25 mm).术前通过生物测量及软件计算确定IOL型号及放置轴位,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术中将IOL准确放置于目标位置.术后1 d、1周、1个月和3个月充分散瞳后裂隙灯照相,采用Adobe Photoshop软件行IOL轴位分析,记录各组术前、术后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前角膜散光、预计残留散光、术后实际散光、IOL旋转度数及其他并发症.采用单项有序资料列联表分析和配对t检验.结果 术后3个月,91%患者UCVA大于0.5,显著高于术前BC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0.67,P<0.05).术前平均角膜散光为(2.11±0.83)D,预计残留散光为(0.31±0.26)D,术后3个月残留散光为(0.44±0.35)D,术前、术后散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8,P<0.05).预计残留散光与术后3个月实际散光度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9,P>0.05).术后3个月IOL旋转度数为(3.75±1.39)°,其中旋转度数>5°的有3例(占 6%),无旋转度数超过10°的病例.结论 Toric IOL能有效地矫正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的角膜散光,预测性强,且植入后具有良好的旋转稳定性,患者术后获得更好的裸眼远视力.
2012 Vol. 14 (9): 555-557 [摘要] ( 312 ) [HTML 1KB] [PDF 375KB] ( 2455 )
558 刘菲,叶剑,荣运久,宋丽娜,唐恺
AcrySof Toric人工晶状体治疗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
目的 评价AcrySof Toric SA60TT型人工晶状体(IOL)治疗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 自身对照研究.2010年12月至2011年10月就诊的白内障合并中高度规则散光患者25例(30眼),术前测量所需植入IOL的球镜度和角膜散光度,并通过Alcon在线软件计算IOL的型号和放置轴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并植入AcrySof Toric IOL,放置IOL于目标轴向.随访3个月.观察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预计术后残余散光度、实际术后残余散光度、IOL旋转度.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结果 术后1d裸眼视力为4.72±0.12,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为4.96±0.08.术前角膜散光为(1.80±0.45)D,预计术后残余散光为(0.29±0.16)D,术后3个月实际残余散光为(0.33±0.21)D,术前与术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9,P<0.05),预计术后残余散光与术后3个月实际残余散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4,P>0.05).术后1d20跟IOL轴位发生旋转,平均(5.50±4.07)°,术后3个月8眼无旋转,6眼轴位旋转<2°,12眼2~5°,4眼5~10°,无一例旋转超过10°以上,平均(5.68±4.12)°.结论 AcrySof Toric IOL对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有良好且稳定的治疗效果.
2012 Vol. 14 (9): 558-560 [摘要] ( 283 ) [HTML 1KB] [PDF 368KB] ( 2668 )
561 苏炎峰,王勤美,俞阿勇,朱双倩,郑林燕,薛安全
后巩膜加固联合斜视矫正术治疗病理性近视合并斜视
目的 探讨后巩膜加固联合斜视矫正术治疗病理性近视合并斜视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2005年3月至2009年8月来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就诊的病理性近视合并斜视患者共33例,男14例,女19例,其中31例为外斜视,2例为内斜视,所有患者斜视度>15°.53只病理性近视眼的屈光度为-8.00~-30.00 D,矫正视力均低于4.9.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一组(5~18岁)、二组(19~35岁)和三组(36岁以上),并进行效果观察.对这33例患者施行改良的Snyder-Thompson的单条带式后巩膜加固联合斜视矫正术.手术前后的视力和眼轴数据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随访观察1~5.3年,后巩膜加固术的53眼术后视力都保持或好于术前.除一组眼轴稍有增长外(t=-2.56,P<0.05),二组和三组眼轴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随访,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示,2眼黄斑出血消褪,3眼视网膜劈裂的劈裂腔消失,2眼视网膜劈裂腔缩短.有4例患者的残余斜视度约为10°,29例患者残余斜视度小于5°,33例患者都对外观改善程度满意.结论 后巩膜加固联合斜视矫正术能同时达到控制病理性近视进展和改善外观的目的,减少分次手术的黏连反应和操作难度,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手术可行,效果满意.
2012 Vol. 14 (9): 561-565 [摘要] ( 396 ) [HTML 1KB] [PDF 783KB] ( 2487 )
566 韦伟,张长宁,朱秀萍
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控制青少年进展性近视的效果
目的 观察Menicon-Z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控制青少年进展性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选取18岁以下近视患者76例(148跟),按近视度分为4组(-0.50~-3.00 D,-3.25~-6.00 D,-6.25~-9.00 D,9.25~-20.00 D),分析配戴RGPCL(15.2±5.2)个月后的矫正视力、屈光状态、角膜地形图参数、年近视增长幅度及眼轴长度等项目的变化.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价RGPCL控制青少年进展性近视的效果.结果 配戴RGPCL后平曲率(FK)、陡曲率(SK)值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0,P<0.01;t=7.76,P<0.01);面球镜度、散光、眼轴长度变化不明显;同原近视增长幅度[(-1.10±0.53)D/年]比较,配戴RGPCL后近视增幅[(-0.00±0.47)D/年]显著降低(t=-13.95,P<0.01).不同近视程度组间比较,配戴RGPCL前后近视增长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4,P<0.01),较高近视度患者配戴RGPCL近视增长幅度最小.结论 长期配戴Menicon-Z RGPCL安全性高,并能有效地延缓青少年不断增长的近视度、角膜曲率及眼轴长度,尤其是对较高近视度者控制的效果更为显著.
2012 Vol. 14 (9): 566-568 [摘要] ( 362 ) [HTML 1KB] [PDF 386KB] ( 2703 )
临床研究
569 周继红,胡力中
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2314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馕术(LASEK)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2001-2009年在我院行LASEK手术的2314例(4628眼)患者进行分析.按近视程度分为3组:Ⅰ组:低中度近视(-1.25~-6.00 D)1456眼;Ⅱ组:高度近视(-6.25~-10.00 D)2164眼,Ⅲ组:超高度近视(-10.25~-16.75 D)100g眼.术后随访时间超过1年,观察角膜愈合、裸眼视力(UCVA)、等效球镜度、haze及眼压等情况.采用x2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术后12个月裸眼视力≥1.0的各组眼数:Ⅰ组1430眼,占98.21%;Ⅱ组1 898眼,占87.71%;Ⅲ组781眼,占77.48%;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5.1,P<0.01)术后Ⅰ级haze的发生:Ⅰ组4眼,占0.27%;Ⅱ组50眼,占2.31%;Ⅲ组90眼占8.9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9.4,P<0.01).术后眼压升高需要使用降眼压药物控制的情况:Ⅰ组79眼,占 5.42%;Ⅱ组443眼,与20.47%;Ⅲ组266眼,占26.3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9.4,P<0.01).术后屈光状态,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813,P<0.05).结论 LASEK手术矫正低、中、高度近视安全有效,对于超高度近视应注意眼压的观察,避免激素诱导性青光眼的发生.
2012 Vol. 14 (9): 569-572 [摘要] ( 329 ) [HTML 1KB] [PDF 504KB] ( 2496 )
病例报告
573 张亚辉,韩晓晖,郑穗联,施明光
右眼睑复发性皮脂腺腺瘤一例
患者,男,52岁,因"右眼睑肿物复发半年"就诊.患者自诉7年前发现右下眼睑出现肿物,无红、肿、痛、视物模糊等不适症状.因肿物逐渐增大,1年前当地乡镇医院诊断为"右眼睑肿物",行"右眼睑肿物切除术",未行病理检查.近半年来,患者发现右下眼睑原肿物生长部位再次出现外观相似的肿物,呈渐进性增大,遂至我院就诊并收住入院.眼部检查:右眼视力1.0,左眼1.0.
2012 Vol. 14 (9): 573-573 [摘要] ( 290 ) [HTML 1KB] [PDF 388KB] ( 2565 )
综 述
574 徐婧,李莹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角膜扩张的研究现状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是日趋完善的一种角膜屈光手术,术后角膜扩张是其隐匿但严重的并发症,仍是屈光手术之后面临的最复杂和广泛讨论的问题之一.因此,LASIK术后角膜扩张的发病原因、危险因素及其预防和治疗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对这些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2012 Vol. 14 (9): 574-576 [摘要] ( 304 ) [HTML 1KB] [PDF 391KB] ( 2761 )
  编辑部公告
更多...  
  相关下载
更多...  
  友情链接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3 - 2014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医科大学图书馆A413室 邮编:325035
电话:86-577-86699366 传真:86-577-86699366 Email:zhysgx@vip.126.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总访问量:

浙ICP备12004924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2020018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