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在线投稿
在线审稿
Email Alert
RSS
 
本期速递
过刊目次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投稿须知
写作指导
投稿介绍信
调查问卷
 
我刊沿革
总编寄语
专家介绍
引文报告
高被引文献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17年 19卷 4期
刊出日期:2017-04-25

专家述评
论 著
临床研究
病例报告
综 述
   
专家述评
193 蓝卫忠,杨智宽
青少年近视眼防控需要建立综合防控体系

我国是近视眼大国,患病人数居全球首位,对个人、家庭以及国家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近视眼是多因素致病的结果,其发病机制复杂,有效防控需有全局观念,不能盲人摸象。笔者从近视眼防控总的目标入手,基于当前对近视眼的认识,就近视眼的临床分类、最新研究进展对临床工作的指导意义等作一评述,供眼科同道们参考。

2017 Vol. 19 (4): 193-197 [摘要] ( 657 ) [HTML 1KB] [PDF 791KB] ( 3355 )
论 著
198 温龙波,蓝卫忠,李晓柠,曹映品,黄怡皓,吴砚,李响,杨智宽
客观监测近视眼相关环境因素的新设备“云夹”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研究

目的 评价一种能客观监测近视眼相关环境因素的新设备“云夹”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方法 实验研究。研究分两部分。①静态实验:随机选取15个样机,分别在14个测量距离、19种光照强度以及有或无紫外线情况下获取相关数据。以误差最大样机的测量值与真实值间的差异分析其准确性;以所有样机测量结果之间的变异程度分析其稳定性。②动态实验:30名受试者配戴“云夹”2 d,通过微信实时汇报具体场景,并与“云夹”的后台数据进行比对,包括开始/结束近距离工作的时间点、室外/室内切换的时间点以及取下/戴上“云夹”的时间点。Pearson相关分析和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方法用于评价“云夹”测量的精准水平。结果 ①静态实验:距离和光照强度的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均具有高度相关性(r=0.998,P<0.001;r=0.999,P<0.001),95%一致性界限分别为0.18~3.10 cm和1.02~1.35 lx,相对误差分别为2.4%~6.5%和8.9%~20.0%;各样机在不同水平的距离和光照强度下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3%~4.3%和0.4%~5.6%;所有样机监测紫外线的正确率均为100%。②动态实验:“云夹”在区分是否近距离工作、室内/室外环境是否配戴方面的正确率分别为94.6%、96.5%和96.0%。结论 “云夹”监测近视眼相关环境因素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均符合临床需求,并且其还能提供这些因素的时间作用模式,可用于进一步研究环境因素在近视眼发病中的作用。

2017 Vol. 19 (4): 198-203 [摘要] ( 450 ) [HTML 1KB] [PDF 9000KB] ( 2531 )
204 欧阳博文,孙明甡,王萌萌,张丰菊
三岁龄恒河猴眼球生物学参数研究

目的 通过对3岁龄恒河猴的角膜、视网膜、屈光参数、眼压(IOP)、视觉电生理5个方面的眼球参数进行测量,获取该年龄段恒河猴眼球相关参数值。方法 描述性研究。选择3岁龄恒河猴8只作为实验对象。使用回弹氏眼压计、带状光检影镜、A型超声测厚仪、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视觉电生理仪检测猴眼IOP、等效球镜度(SE)、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LT)、玻璃体腔长度(VCD)、眼轴长度(AL)、中央角膜厚度(CCT)、视网膜厚度、脉络膜厚度(黄斑中心小凹处以及距黄斑中心小凹鼻、颞侧各500、1 000、1 500 µm处)、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的生物学参数。对所有眼部参数左右眼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黄斑中心小凹处与鼻、颞侧各部位脉络膜厚度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 3岁龄恒河猴的IOP为(16.9±3.1)mmHg,SE为(+0.6±1.0)D,ACD为(3.4±0.4)mm,LT为(3.8±0.2)mm,VCD为(12.3±0.5)mm,AL为(19.5±0.6)mm,CCT为(537.6±50.8)µm,黄斑中心小凹处视网膜平均厚度为(206.8±16.0)µm,黄斑中心小凹处脉络膜平均厚度为(186.6±17.2)µm,脉络膜各部位厚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0.966,P<0.001),进一步进行Bonferroni检验,黄斑中心小凹处脉络膜厚度与鼻、颞侧各部位脉络膜厚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暗适应视杆细胞反应b波振幅(170.3±41.7)µV,暗适应最大混合反应a波振幅(195.4±37.4)µV、b波振幅(373.0±70.1)µV,明适应视锥细胞反应a波振幅(26.1±6.6)µV、b波振幅(105.4±35.7)µV。左右眼各生物学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研究获取了完整可靠的3岁龄恒河猴眼部生物学参数,为恒河猴眼部疾病模型的制作奠定基础。

2017 Vol. 19 (4): 204-210 [摘要] ( 334 ) [HTML 1KB] [PDF 1386KB] ( 2996 )
211 张森,祝瑞雪,张黎,胡洋,支知娜,周翔天
姜黄素在三色豚鼠近视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目的 研究姜黄素在三色豚鼠近视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实验研究。将111只正常三色豚鼠(3周龄)随机分为正常给药组(N)和形觉剥夺组(FDM)两大组,每大组又分为空白对照组(N:n=13,FDM:n=12)、溶剂对照组(N:n=13,FDM:n=13)和姜黄素给药组(低剂量组15 µg;N:n=17,FDM:n=17;高剂量组150 µg;N:n=15,FDM:n=15)。其中溶剂对照组每天球旁注射二甲基亚枫(DMSO) 100 µl(10%),姜黄素给药组每天球旁注射相应剂量姜黄素100 µl。实验前、实验后2周和4周分别检测屈光度、眼轴等参数。实验2周后,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巩膜胶原蛋白表达量。屈光度、眼球相关参数组内双眼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Bonferroni校正)。结果 实验前,各组间的屈光度和眼轴等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的屈光度和眼轴等参数在实验前后各时间点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注射4周后,姜黄素剂量依赖性诱导正常豚鼠产生近视 [N+DMSO组vs. N+15 µg组 vs. N+150 µg组:(-0.37±0.38)D vs. (-1.62±1.63)D vs. (-3.90±1.79)D,F=21.510,P<0.001],并伴有眼轴延长[N+DMSO组vs. N+15 µg组 vs. N+150 µg组:(0.01±0.03)mm vs. (0.04±0.05)mm vs. (0.07±0.06)mm,F=4.992,P=0.011]。同时姜黄素加剧了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 [FDM+DMSO组 vs. FDM+15 µg组 vs. FDM+150 µg组:(-7.81±3.24)D vs. (-8.99±3.12)D vs. (-10.93±1.96)D,F=4.425,P=0.018],眼轴有相应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姜黄素150 µg注射眼巩膜胶原蛋白Ⅰ的表达量下降(对侧眼vs.处理眼:0.33±0.08 vs. 0.18±0.03,t=-2.305,P=0.043)。结论 姜黄素能诱导正常豚鼠出现近视并加剧形觉剥夺性近视,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巩膜内的胶原含量。

2017 Vol. 19 (4): 211-218 [摘要] ( 327 ) [HTML 1KB] [PDF 987KB] ( 2660 )
219 邢怡桥,李印,李拓,李家璋,杨琳
先天性无虹膜家系中发现PAX6基因新的致病突变

目的 对中国一先天性无虹膜家系进行PAX6基因突变检测,以确定其突变位点。方法 实验研究。收集一先天性无虹膜家系,采集该家系患者及健康成员的外周静脉血,收集100名健康人外周血作为正常对照,采用Sanger测序的方法对PAX6基因的11个外显子(外显子4-14)以及外显子-内含子连接区域进行测序,随后进行家系共分离分析以及正常样本的对照分析。结果 该家系8名成员经全面眼科检查,3名确诊为先天性无虹膜,且合并有复杂的眼部表型,包括不同程度的角膜病变、不同类型的白内障、黄斑发育不良、轻度上睑下垂和轻度眼球水平震颤等。在该家系患者中发现一个新杂合突变[c.569_570delinsACGG(p.Ile190Asnfs*18)],该突变可致PAX6基因编码的蛋白截短,该突变符合共分离且在100名正常对照者中未检测到。结论 PAX6基因第8外显子上一个新的杂合突变[c.569_570delinsACGG(p.Ile190Asnfs*18)]为本研究中先天性无虹膜家系的致病突变,该突变与先天性无虹膜有关,本研究扩大了PAX6基因的突变频谱。

2017 Vol. 19 (4): 219-224 [摘要] ( 335 ) [HTML 1KB] [PDF 3565KB] ( 2836 )
225 魏然,郑琼芹,邱乐梅,张小兰,孙成淑,王顺清,邓应平
高度近视行SMILE与FS-LASIK术后视觉质量比较

目的 比较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和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矫正高度近视术后的视觉质量。方法 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中心行近视矫正术的高度近视患者,按照其手术方式分为SMILE组21例(41眼)和FS-LASIK组19例(38眼)。常规检查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屈光度、眼压、对比敏感度(CS)、角膜高阶像差和屈光矫正对生活质量的影响问卷(QIRC)评分,于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随访复查。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FS-LASIK组和SMILE组的安全指数分别为1.00±0.23和1.00±0.12。术前SMILE组12.0 cpd的LogCS值高于FS-LASIK组(t=2.137,P=0.035),SMILE组3.0 cpd的LogCS值术后6个月与术前变化量高于FS-LASIK组(t=2.843,P=0.008),其余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S-LASIK组的总高阶像差、三阶彗差和四阶球差术后6个月与术前的变化量高于SMIL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87,P<0.001;t=-4.127,P<0.001;t=10.068,P<0.001)。2组之间术后3、6个月2个时间点QIRC量表评分与术前的变化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MILE和FS-LASIK均能安全地矫正高度近视。SMILE术后低频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恢复情况优于FS-LASIK。SMILE与FS-LASIK均使角膜的高阶像差增加,后者引入了更多的彗差和球差。

2017 Vol. 19 (4): 225-230 [摘要] ( 493 ) [HTML 1KB] [PDF 972KB] ( 3053 )
231 雷晓华,范文雨,谭维娜,潘超
SMILE与FS-LASIK术后视觉质量比较

目的 比较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与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矫正近视及近视散光术后视觉质量的差异。方法 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5年1-6月于武汉爱尔眼科汉口医院屈光手术中心行SMILE的近视患者41例(41眼)作为SMILE组,行FS-LASIK的近视患者37例(37眼)作为FS-LASIK组。所有患者于术前,术后1 d、1个月及3个月行裸眼视力(UCVA)、综合验光检查,并于术前、术后3个月行角膜像差检查。应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配对样本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组患者UCVA及等效球镜度(SE)在术后1 d、1个月和3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FS-LASIK组95%患者SE在±0.50 D范围内,SMILE组98%患者SE在±0.50 D范围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不同时间点2组间UCVA达到5.0及更好的百分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6 mm瞳孔直径下,SMILE组患者术后3个月时的角膜总高阶像差、彗差及球差分别为(0.54±0.13)µm、(0.29±0.14)µm、(0.32±0.12)µm,均显著低于FS-LASIK组[分别为(0.71±0.45)µm、(0.48±0.42)µm、(0.47±0.38)µ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0、2.00、1.66,P<0.05)。结论 SMILE与FS-LASIK矫正近视及近视散光均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且SMILE术后高阶像差的改变比FS-LASIK小,术后视觉质量更佳。

2017 Vol. 19 (4): 231-235 [摘要] ( 464 ) [HTML 1KB] [PDF 549KB] ( 2693 )
236 俞晓宇,王丹丹,常平骏,谢佳璐,李璋亮,廉恒丽,赵云娥
角膜保护剂对白内障术后干眼的影响

目的 研究白内障术中应用角膜保护剂对术后干眼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将79例(90眼)入组患者随机分为Croma角膜保护剂组、平衡盐溶液(BSS)组、国产眼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组,术前及术后1、7、30 d检查泪膜客观散射指数(OSI)、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染色(CFS)、Schirmer I试验(SIt)、主观眼表疾病指数(OSDI)。采用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3组间OSI、SIt在术后1、7、30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术后1、7、30 d BSS组OSI高于Croma组而SIt低于Croma组(P<0.05);术后7、30 d HPMC组SIt值低于Croma组(P<0.05)。3组各指标整体变化趋势相同;3组BUT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SS组术后各时间点SIt一直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 OSI变化幅度(OSI-A)明显增加(P<0.05),术后7 d OSDI较大幅度上升(P<0.05),术后30 d CFS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MC组术后1 d SIt及OSI-A均有明显变化(P<0.05),而Croma组则始终变化曲线平缓,术后HPMC组与Croma组CFS和OSDI改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roma角膜保护剂与国产眼用HPMC对于缓解白内障术后干眼有一定效果:术后泪液及角膜上皮的改变、主观不适较少,且Croma角膜保护剂的效果更显著。

2017 Vol. 19 (4): 236-242 [摘要] ( 327 ) [HTML 1KB] [PDF 1059KB] ( 2893 )
临床研究
243 高阳,周奇志
经角膜上皮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治疗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的疗效

目的 观察经角膜上皮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TPTK)治疗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的临床效果,探讨其手术设计要点、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9月在重庆爱尔眼科医院采用德国阿玛仕准分子激光设备行TPTK治疗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的患者8例(8眼),其中男4例,女4例,平均年龄(36.6±10.0)岁,观察角膜愈合速度,上皮糜烂有无再发,有无并发症尤其是角膜上皮下混浊(haze)等情况。对患者未发病的间歇期、发作期及术后6个月的裸眼视力(UCVA)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眼压、TPTK计划切削深度、TPTK实际切削中央区深度及TPTK实际切削周边区最大深度等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8例患者术后随访期(6~16个月)内均未再发角膜上皮糜烂,间歇期、发作期与术后6个月的UCVA总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165,P=0.015),间歇期UCVA与术后6个月的U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无haze发生,眼部刺激症状在术后4 d时均好转或消失。实际切削中央区深度与计划切削深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P=1.000),但低于周边区最大切削深度(t=-18.63,P<0.001)。结论 TPTK治疗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安全有效,是治疗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的可选方式之一。

2017 Vol. 19 (4): 243-246 [摘要] ( 378 ) [HTML 1KB] [PDF 475KB] ( 2843 )
病例报告
247 秦蕾蕾,刘夫玲,周占宇,黄新刚
IgG4相关性眼眶病一例

患者,男,62岁,因“左眼肿胀不适1年余”于2016年5月23日入院。1年前患者自觉左眼肿胀不适,伴有轻微眼球突出,无眼红、眼痛,无视物模糊及复视,无流涕、涕血,无发热等全身症状。之后症状逐渐加重,未诊治。既往无相关眼部病史,有高血压、糖尿病史5年,冠心病史1年,发现肝功能异常1年,曾于内科行保肝治疗。眼科专科检查:双眼裸眼视力均为0 LogMAR;眼压:右眼15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6 mmHg;左眼眶周肿胀轻,眶周未扪及明显肿物,指测眶压T+1,左眼球外上移位,较对侧眼突出约2 mm,左眼向内下运动轻度受限,其余方向无明显受限;左眼球结膜无充血水肿,角膜透明,其余前节及眼底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眼眶CT检查结果示:左眼眶内下方软组织影,大小约32 mm×17 mm,近椭圆形,边界欠清,与内直肌和下直肌粘连,下直肌增粗,左侧筛窦软组织影,眼球大小形态未见明显异常(见图1)。肺部CT平扫示:双肺气肿,左肺片絮状影,考虑炎症,右肺上叶、中叶条索状影。生化检查:总胆红素21.10 µmol/l,直接胆红素4.40 µmol/l,血糖7.01 mmol/l。C-反应蛋白正常。甲状腺功能检查示促甲状腺激素、游离甲状腺素、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均正常。

患者于2016年5月25日在全身麻醉下经鼻内镜筛窦纸板径路行左侧眶内肿瘤切除及鼻内镜下左侧筛窦开窗术,术中可见肿瘤源于眼眶软组织,向鼻下方突出压迫筛窦,紫红色,质软,较韧,有包膜,与内直肌及周边组织粘连明显,给予钝性分离,完整摘除肿瘤,并给予压迫止血,肿物大小约33 mm×15 mm×10 mm(见图2)。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病变组织为纤维结缔组织慢性炎症,纤维组织增多,小血管增生,病变组织内见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可见淋巴滤泡(见图3)。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显示IgG阳性(见图4),IgG4+/IgG+>40%,IgG4+细胞50~60个每高倍视野。诊断为IgG4相关性眼眶病(IgG4-related orbital disease,IgG4-ROD)。术后视力、眼压均正常,于术后第7天出院,出院后继续给予口服糖皮质激素40 mg每日晨起顿服,每2周减10 mg,维持量5 mg,逐渐停药,治疗3个月,定期复诊观察4个月,肿物未复发,未见其他相关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讨论:IgG4相关性疾病(IgG4-related disease,IgG4-RD)是一种以大量IgG4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的全身免疫系统性疾病[1]。IgG4-ROD是指累及眼眶组织的IgG4相关性疾病,其具有一系列独特的病理生理改变,主要表现为眼附属器组织有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同时伴有血清IgG4升高[2,3]。
IgG4-RD病因尚不明确,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其发病率为0.28‰~1.08‰[4]。可累及全身任何器官,最常见的是胰腺[5,6],眼眶组织为其第6位常累及的部位,发生率3.6%~12.5%[1,7-9]。IgG4-ROD常表现为单侧或双侧长期无痛性眼眶肿胀、眼球突出,无明显视力损害,可累及眼眶、泪腺、眼外肌、球后软组织、眶下神经等多个组织,其中泪腺受累最为多见,一般不累及结膜,其病理学特征主要表现为:弥漫性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组织纤维化,淋巴滤泡增生,有时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显示IgG4阳性浆细胞[10-13]。
IgG4-RD的诊断标准尚未完全统一,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是2011年日本的诊断标准[14]:①单一或多脏器弥漫性或局部肿大、肿块形成、结节、肥厚的表现;②血清IgG4水平升高>1.35 g/L;③组织病理学检查:有明显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及纤维化;IgG4+浆细胞浸润,IgG4+/IgG+ 40%以上,且IgG4+细胞超过10个每高倍视野。但在IgG4-RD的患者中只有60%~70%的患者血清IgG4水平升高[15],因此,不能完全依赖血清IgG4水平来排除IgG4-RD[16]。
IgG4-ROD需注意与以下几种疾病相鉴别:①眼眶淋巴瘤: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Lymphoma of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为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的一种,是最常见的眼眶淋巴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眼睑肿胀、眼球突出等,可扪及无痛性肿块,累及结膜可见局部鱼肉样肿块[17]。与眼眶MALT淋巴瘤相比,IgG4-ROD的病理学检查缺乏如下特征:淋巴上皮病变、似单核样B细胞的淋巴样细胞、弥漫成片的CD20+ B细胞,轻链的限制性,异常的免疫表型和克隆性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18]。②炎性假瘤:组织学特征为中等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平均分散在病变组织中,伴明显的梭形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及梭形组织细胞),通常无静脉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梭形细胞呈actin阳性或CD68阳性,IgG4阳性浆细胞不增加[19]。③干燥综合征:中老年女性多见,以干燥性角结膜炎、口干症、涎腺或泪腺的间歇性肿胀为特征,出现抗SS-A和抗SS-B自身抗体,血清IgG4不升高,类固醇治疗效果不佳[20,21]。
IgG4-ROD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主要经验还是源于IgG4-RD的治疗,以糖皮质激素作为一线治疗方案[22],对于激素治疗无效或复发性患者,利妥昔单抗具有一定疗效[23]。其他辅助治疗方案还包括放射治疗、手术减压治疗[22]。
本病例为单眼眼眶发病,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病变组织为纤维结缔组织慢性炎症,纤维组织增多,小血管增生,病变组织内见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符合IgG4-ROD表现。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显示,IgG4+细胞40~60个每高倍视野,IgG4+/IgG+>40%,符合IgG4相关疾病的诊断标准,可以确诊为IgG4-ROD。该病例累及眼眶肌肉及脂肪组织,未累及泪腺,无干眼等症状,尚无全身不适症状,治疗方式采用经鼻内窥镜微创手术摘除病变组织及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显著,创伤较小,且直接有效地清除局部病变,解除组织压迫。该治疗方案与Glass和Freitag[22]的治疗方案相吻合。
患者随访4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其他全身症状,考虑可能为单纯性累及眼眶的IgG4相关疾病,术后4周外院检查血清IgG4水平为1.29 g/L,但尚不能排除全身其他器官受累的可能。即使是单纯性累及眼眶的IgG4相关疾病,也不能排除随着病程的延长全身其他脏器受累的可能,因此需半年复查1次,并密切随访,有全身症状应考虑IgG4相关疾病累及。
由于IgG4-RD是最近几年来新发现的疾病,相应的临床治疗经验较少,容易漏诊和误诊。笔者报告1例发生于眼眶组织的IgG4相关性疾病,并进行文献复习,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2017 Vol. 19 (4): 247-250 [摘要] ( 313 ) [HTML 1KB] [PDF 2603KB] ( 2485 )
综 述
251 谭倩,马代金
SMILE的研究进展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是一种新的矫正近视与散光的角膜屈光手术,相较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而言,其切口更小,理论上更好地维持了角膜结构的稳定性而受到广泛的关注。SMILE术后的效果、视觉质量、角膜生物力学以及并发症等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与此同时,角膜基质微透镜的再利用使得SMILE矫正远视成为可能,并且可能会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现笔者对SMILE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2017 Vol. 19 (4): 251-256 [摘要] ( 363 ) [HTML 1KB] [PDF 710KB] ( 2747 )
  编辑部公告
更多...  
  相关下载
更多...  
  友情链接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3 - 2014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医科大学图书馆A413室 邮编:325035
电话:86-577-86699366 传真:86-577-86699366 Email:zhysgx@vip.126.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总访问量:

浙ICP备12004924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2020018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