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在线投稿
在线审稿
Email Alert
RSS
 
本期速递
过刊目次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投稿须知
写作指导
投稿介绍信
调查问卷
 
我刊沿革
总编寄语
专家介绍
引文报告
高被引文献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19年 21卷 5期
刊出日期:2019-05-25

论 著
综述
病例报告
   
论 著
321 赵海岚 余洁 徐海铭
杭州市拱墅区公立小学三年级小学生近视患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探讨近视初发阶段公立小学学生近视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为青少年近视的防控提供思路。方法:横断面研究。对2017年11月至2018年2月期间杭州市拱墅区1 004名三年级小学生进行近视相关问卷调查以及眼部参数检查。研究对象在睫状肌麻痹验光后,等效球镜度(SE)≤-0.5 D 归入近视组,SE>-0.5 D归入非近视组;组间参数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同时以近视/未近视组为因变量分别与其他协变量进行二元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杭州市拱墅区公立三年级小学生近视患病率为32.3%,男生的患病率为29.2%,女生的患病率为35.4%,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43,P=0.035);第2季度出生的研究对象近视患病率较第1季度出生(χ2 =4.30,P=0.041)以及第 4季度(χ2 =12.06,P<0.001)出生的高。以近视组/非近视组为因变量作二元逻辑回归显示:父亲近视程度(OR=1.509,P<0.001)、母亲近视程度(OR=1.360,P<0.001)、女生(OR=1.329,P=0.049)、放学后视近时间(OR=1.467,P=0.034)、寒暑假视近时间(OR=1.352,P<0.001)、放学后视中距离时间(OR=1.626,P=0.045)和寒暑假视中距离时间(OR=1.860,P<0.001)为近视发生的危险因素,而放学后户外活动时间(OR=0.618,P<0.001)、寒暑假户外活动时间(OR=0.823,P=0.004)为近视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在杭州市拱墅区近视初发阶段的小学生中,女生近视患病率高于男生。出生于第 2季度的学生近视患病率比出生于第1季度和第4季度的学生高一些。过多的近、中距离和过少的户外活动是导致近视发病的原因,学习日之外,寒暑假期间也应该减少近、中距离用眼并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

2019 Vol. 21 (5): 321-326 [摘要] ( 444 ) [HTML 1KB] [PDF 261KB] ( 2463 )
327 杨义 张文芳 李玉婷 李春丽 周然 张金红 田静 张冬梅 王燕云
甘肃省城乡中小学生近视及影响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抽样调查甘肃省城乡中小学生的近视状况,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调查研究。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4年12月至2015年9月抽取甘肃省兰州、天水、庆阳、武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11 480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进行眼科检查,如选用室内灯箱式E字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双眼视力,使用Topcon公司的电脑验光仪进行验光及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IOLMaster)检查等。采用卡方检验比较近视影响因素间差异,用Logistic回归筛选影响近视的相关因素。结果:调查结果显示,甘肃省城乡中小学生近视总患病率为71.33%,其中男生为70.49%,女生为72.23%,城市为74.46%,农村为66.56%,学生年级越高,近视程度越严重。Logistic 回归分析提示影响近视的主要因素为个人行为习惯、近距离用眼时间、户外活动时间等。结论:甘肃省城乡中小学生的近视患病率高,应及早采取必要措施进行积极预防,培养学生健康的用眼习惯,提高学生保护视力的意识。

2019 Vol. 21 (5): 327-333 [摘要] ( 441 ) [HTML 1KB] [PDF 347KB] ( 2755 )
334 陈云云1,2 丁程璐1,2 张川川1,2 保金华1,2 Bj?rn Drobe2,3 陈浩1,2
进展性近视与正视儿童眼调节功能特征比较

目的:比较儿童进展性近视眼与正视眼的调节功能特征,探讨调节对近视的潜在影响。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5年12月至2016年5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就诊的68例儿童,进展性近视组[(等效球镜度(SE)≤-0.75 D)]与正视组(+0.50 D≥SE≥-0.50 D)各34例,测量内容包括主观调节幅度、远距调节灵活度及调节刺激-反应曲线(ASRC)。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间调节功能的差异。结果:正视组、进展性近视组SE分别为(0.18±0.28)D、(-2.88±1.0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72,P<0.001)。进展性近视组的主观调节幅度低于正视组(t=-2.22,P=0.03)。2组间的远距调节灵活度与ASRC斜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82,P=0.41;t=1.58,P=0.12)。进展性近视组和正视组在0~6 D调节刺激范围的调节滞后面积分别为(7.35±1.54)D2 、(6.48±1.05)D2 (t= 2.74,P=0.01);且在不同调节刺激水平下(1、2、3、4、5 D),进展性近视比正视眼的调节滞后量大(t=2.40、2.78、2.79、2.49、2.12,P<0.05)。而进展性近视组在6 D刺激水平的调节滞后量比正视组稍高,但差异无统计意义(t=1.83,P=0.07)。结论:儿童进展性近视眼的调节反应特征与正视眼不完全一致,其中进展性近视眼的调节滞后量高于正视眼,提示调节滞后可能在近视发生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2019 Vol. 21 (5): 334-338 [摘要] ( 446 ) [HTML 1KB] [PDF 259KB] ( 2622 )
339 林惠玲1 李苗苗1 Bj?rn Drobe2 陈浩1
调节聚散系统交互作用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正视眼和早发性近视眼刺激性调节性集合/调节比值(AC/A值)、刺激性集合性调节/集合比值(CA/C值)、反应性AC/A以及反应性CA/C之间的差异及相互关系。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 2016年10月至2017年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视光门诊就诊的9~14岁早发性近视患者 27例为早发性近视组,另选取20例正视者作为正视组,在双眼视状态使用精工自动红外验光仪和改良式Thorington法分别测量25 cm处5个调节刺激水平和6个聚散刺激水平下的调节反应和隐斜量,计算2组的刺激性AC/A、刺激性CA/C、反应性AC/A以及反应性CA/C值。数据采用t检验和Pearson 相关性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正视组、早发性近视组的反应性AC/A分别为(4.07±1.47)Δ /D、(5.13±1.95)Δ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P=0.04)。正视组、早发性近视组的刺激性AC/A和反应性AC/A值之间均呈正相关(正视组:r=0.903,P<0.001;早发性近视组:r=0.880,P<0.001)。正视组的反应性AC/A和反应性CA/C呈负相关(r=-0.450,P=0.04),早发性近视组这2个参数间无相关性(r=-0.367,P=0.06)。结论:早发性近视眼的反应性AC/A高于正视眼。AC/A和CA/C之间的负相关性只见于正视眼的反应性比率之间,提示单AC/A值不能全面评估调节系统和聚散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

2019 Vol. 21 (5): 339-344 [摘要] ( 389 ) [HTML 1KB] [PDF 367KB] ( 2614 )
345 赵敬聪1 张伟2 苏鸣
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运动视觉功能的MRI研究

目的:利用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技术研究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双眼间运动视觉功能相关大脑皮层功能改变。方法: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7年6-12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确诊为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25例(25眼)作为弱视组,年龄6~15岁,招募健康志愿者25例(25眼)作为正常对照组,年龄6~14岁,采用水平左向、右向移动垂直正弦光栅,1.5T磁共振成像系统扫描图像获取数据。受试者完成视觉任务及数据采集后,应用SPM5软件进行预处理,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正常对照组激活最明显的区域为中颞区、Brodmann 19区和37区。弱视组弱视眼较正常对照组在中颞区、Brodmann 19区、37区减少显著,额叶有较大范围激活。弱视组对侧眼Brodmann 37区、 18区为激活低于正常对照组的主要脑区。弱视组弱视眼和对侧眼比较,MT区和Brodmann 19区、18 区为主要激活体积及强度减少区,额中回为主要激活及强度增强区。结论: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弱视眼视觉运动功能皮层BOLD-fMRI信号异常表现为脑皮层激活区体积和强度较正常儿童明显下降,且对侧非弱视眼激活脑区亦存在异常。单眼视觉运动刺激时,弱视眼有更多的脑区参与反应。

2019 Vol. 21 (5): 345-350 [摘要] ( 442 ) [HTML 1KB] [PDF 465KB] ( 2332 )
351 王钦1,2 曹兴1,2 邓文2 刘琼1,2 黄英1,2 周丹2 叶长华1,2
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健康青年人眼压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健康青年人眼压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2016级、2017级硕士研究生28例(28眼),其中男14例,女14例,所有受试者均在同一跑步机进行中等强度运动,速度为7~9 km/h。采用iCare-pro眼压计测量右眼眼压,臂式血压计测量血压,根据公式“眼灌注压=2/3平均动脉压-眼压”计算。分别收集运动前,运动期10、20、30 min,休息 10、30 min共6个时间点的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7例(27 眼):①不同时间点眼压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0,P<0.001),运动期10、20、30 min较运动前眼压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不同时间点收缩压、舒张压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1.7,P<0.001;F=19.7,P<0.001),运动期10、20、30 min收缩压、舒张压较运动前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③不同时间点眼灌注压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9,P<0.001),运动期10、20、30 min眼灌注压较运动前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④运动后休息 10 min,眼压、收缩压、舒张压、眼灌注压与运动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使健康青年人眼压降低,血压及眼灌注压升高,运动后休息10 min,眼压、血压、眼灌注压均恢复至运动前水平并趋于稳定。

2019 Vol. 21 (5): 351-355 [摘要] ( 416 ) [HTML 1KB] [PDF 243KB] ( 2746 )
356 徐晓茹1 陈嘉玮1 张元勋1 冯义侠1 柯大观2
以临床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例分析医学图像人工智能系统在自发荧光图像识别中的应用

目的:以临床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例分析医学图像人工智能系统对于自发荧光图像识别的能力,为早期诊断治疗提供技术支持。方法:连续收集2017年8月至2018年5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眼科门诊就诊患者的眼底自发荧光图像,按是否患有糖尿病标准,纳入正常组102例(200 眼),糖尿病组105例(200眼)。受检者均行裂隙灯显微镜、前置镜、裸眼视力或矫正视力、眼底自发荧光影像等检查。采用基于二维格子复杂性度量的医学图像特征提取和识别系统对糖尿病组及正常组图像进行分析。结果:该系统分析临床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自发荧光图像与正常视网膜自发荧光图像具有可识别差异,提取出具有比较意义的25个特征。针对25个特征进行单个特征及多个特征的10折交叉检验以及5折交叉检验,准确率为82.47%。结论:复杂性分析医学图像人工智能系统可用于识别临床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眼底自发荧光改变,准确率高。

2019 Vol. 21 (5): 356-361 [摘要] ( 389 ) [HTML 1KB] [PDF 843KB] ( 2696 )
362 蒋博 刘畅 张中宇 石佳 徐佳琪 孙明浩 孙大卫
首次抗VEGF早期应答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治疗的预测作用

目的:明确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导致黄斑水肿的患者首次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24 h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变化是否与治疗应答相关,并分析可以预测患者长期治疗效果的阈值。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门诊明确诊断为BRVO且采用0.5 mg雷珠单抗玻璃体腔首次注射+PRN治疗方案的患者276例。记录注射前,注射后24 h、4~48周(每4周1次)视网膜水肿情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各观察时间点最佳矫正视力(BCVA,ETDRS视力表),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预测48周能否治愈的阈值,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结果:所有符合条件的60例BRVO患者(60眼)在注射后各时间点中央黄斑厚度(CMT)均有显著下降,BCVA明显提高。首次注射后24 h CMT下降值与48周CMT下降值显著相关(r=0.664,P<0.001),与48周时视力变化显著相关(r=0.642,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24 h CMT下降达18%对预后判断最具敏感性及特异性,按此阈值将入组患者分为2组:A组为CMT在24 h下降小于18%(24例);B组为下降超过 18%(36例)。Logistic回归分析分组(<18%)是治愈的预测因子(OR:19.549,95%CI:4.324~88.378, P<0.01),48周内视力提高分别为(13±11)字母、(19±14)字母,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75, P<0.001)。结论:BRVO导致黄斑水肿患者的抗VEGF长期治疗效果与早期视网膜厚度变化相关,首次治疗后24 h CMT下降幅度超过18%者长期治疗效果好。

2019 Vol. 21 (5): 362-369 [摘要] ( 373 ) [HTML 1KB] [PDF 346KB] ( 2394 )
370 崇晓霞 王岩 王盼 云慧
OA-2000与IOLMaster 500、A型超声测量白内障眼部生物学参数的比较

目的:比较最新的OA-2000光学生物测量仪与广泛应用的IOLMaster 500、A型超声测量白内障眼生物学参数的一致性。方法: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8年5-6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眼科确诊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患者152例(152眼),对所有患者依次采用OA-2000、IOLMaster 500、A 型超声波(A超)这3 种设备进行检查,获取眼轴长度(AL)、角膜曲率(Ks、Kf)、中央前房深度(ACD)、角膜横径(W-W)、中央角膜厚度(CCT)、晶状体厚度(LT)和人工晶状体(IOL)度数等参数。数据采用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及Bland-Altamn法进行分析。结果:①OA-2000、IOLMaster 500、A超对AL和ACD的检出率分别为97.3%、78.2%、100%和99.3%、97.3%、100%;OA-2000、 IOLMaster 500对Ks/Kf的检出率为99.3%、98.6%;对W-W的检出率为97.3%、94.7%。其中高度近视伴后巩膜葡萄肿且AL≥26 mm的17眼中,OA-2000、IOLMaster 500、A超对AL的检出率分别为 88%(15/17)、65%(11/17)、100%(17/17)。②3种设备间测得的AL、ACD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63,P=0.02;F=10.57,P=0.01),其中OA-2000和IOLMaster 500测得的AL、ACD参数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超与其他2种设备测得的AL、AC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OA-2000和 IOLMaster 500测得的Ks/Kf、IOL、W-W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③3种设备对AL测量的平均差值:OA-2000和IOLMaster 500为0.03 mm,OA-2000和A超为0.13 mm;3种设备对AL≥26 mm的AL 测量的平均差值:OA-2000和IOLMaster 500为0.06 mm,OA-2000和A超为0.43 mm。④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OA-2000和IOLMaster 500在AL测量结果中具有较高的相关性(r=0.78,P=0.02)。⑤通过Bland-Altamn法对各设备的AL数据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在95%的一致性范围内一致性良好。结论:OA-2000、IOLMaster 500、A超在白内障患眼中的眼部生物测量结果无差异,但OA-2000 对AL的检出率明显高于IOLMaster 500,同时在高度近视伴后巩膜葡萄肿的AL测量中,OA-2000测量的精确性及可靠性更高。

2019 Vol. 21 (5): 370-374 [摘要] ( 393 ) [HTML 1KB] [PDF 324KB] ( 3302 )
375 孙晓彤1,2 翟华蕾2 白曜2 程钧2 丛林2 孔倩倩2 郝文培2,3
 青岛某医院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原因

 目的:分析过去10余年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的手术原因及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青岛眼科医院接受PKP的所有患者的病历资料,并与2005-2010年在青岛眼科医院接受PKP患者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其年龄、性别和接受PKP相关的临床诊断等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对2个时间段的PKP的手术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3-2017年间,共行PKP 855例,前4位的手术原因依次为化脓性角膜炎303例(35.4%)、再次角膜移植132例(15.4%)、圆锥角膜130例(15.2%)和病毒性角膜炎115例(13.5%)。2005-2010年间,共行PKP 875例,前4位手术原因依次为化脓性角膜炎、病毒性角膜炎、圆锥角膜和大泡性角膜病变。2个时间段内,PKP的主要手术原因均为化脓性角膜炎,其所占比例无明显变化(χ2 =0.543,P=0.461)。再次角膜移植的比例增加,成为青岛眼科医院2013-2017年间PKP第2位的手术原因(χ2 =33.294,P<0.001)。圆锥角膜始终居于PKP手术原因的第3位,但2013-2017年间PKP手术原因中所占比例较2005-2010年增加(χ2 = 6.061,P=0.014)。病毒性角膜炎的比例下降,从2005-2010年的第2位下降到2013-2017年第4位的手术原因(χ2 =6.397,P=0.011)。结论:化脓性角膜炎是2013-2017年青岛眼科医院PKP的首位手术原因,然后依次为再次角膜移植、圆锥角膜和病毒性角膜炎。与2005-2010年相比,2013-2017年青岛眼科医院因再次角膜移植与圆锥角膜行PKP的比例上升,而病毒性角膜炎的比例下降。

2019 Vol. 21 (5): 375-381 [摘要] ( 403 ) [HTML 1KB] [PDF 278KB] ( 2520 )
382 沈烨宇 隋文婕 陈鑫
FS-LASIK术中不同掀瓣时机进行静态眼球自旋识别成功率的对比

目的:探讨在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中不同的掀瓣时机之间静态眼球自旋(SCC)定位识别成功率的差异。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7年7-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眼科行角膜屈光手术的近视患者205例(410眼),其中行FS-LASIK的患者183例(366 眼)为FS-LASIK组,行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PRK)的患者22例(44眼)为TransPRK 组。FS-LASIK组的366眼根据SCC定位识别时机不同分别为掀瓣前测量组(130眼)、掀瓣后测量组(126眼)和掀瓣后再覆盖测量组(110眼)。测量各组术眼的SCC方向和程度。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各组间SCC定位识别成功率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组别的SCC度数差异。结果:所有患者的SCC定位识别成功率为77.3%。FS-LASIK组和TransPRK组SCC成功率分别为74.9%和 97.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1.71,P<0.001)。右眼SCC成功率为82.4%,左眼为72.2%,两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6.13,P=0.013)。性别在SCC成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掀瓣前测量组、掀瓣后测量组和掀瓣后再覆盖测量组SCC定位识别成功率分别为63.8%、84.1%和77.3%,3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4.47,P<0.001)。所有识别成功患者(317眼)SCC度数为3.0°±2.3°。而性别、眼别在SCC度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S-LASIK组和TransPRK组SCC度数分别为3.1°±2.4° 和2.2°±1.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9,P=0.007)。掀瓣前测量组、掀瓣后测量组和掀瓣后再覆盖测量组SCC度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CC>2°的占59.3%,>4°的占28.7%,>6°的占9.2%。结论:在FS-LASIK术中,掀开角膜瓣后进行SCC定位识别的成功率较高。

2019 Vol. 21 (5): 382-385 [摘要] ( 389 ) [HTML 1KB] [PDF 270KB] ( 2472 )
386 王媛媛1 余新平2 许梅萍2 余焕云2
成人斜视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分析

目的:探讨成功接受斜视矫正手术的成人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水平,分析其生存质量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92例于2011年1-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接受斜视手术并获得成功效果,随诊1年以上的患者,通过中文版成人斜视生存质量评估量表(CAS-20)调查其术前、术后生存质量,同时收集患者的临床特点、年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等。并与其年龄和性别匹配的89例无斜视病史的普通人群进行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配对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术后CAS-20得分的差异,多因素方差分析术后CAS-20得分的相关因素。结果:92例患者术后CAS-20得分显著提高,包括社会心理维度(Z = 3.25,P = 0.001)、视功能维度(Z = 3.19,P= 0.001)和总量表(Z = 3.60,P= 0.001)。术后立体视功能水平更好者,其CAS-20得分更高(F= 4.33,P= 0.016),40例获得感觉性融像功能者,其CAS-20得分比无融合功能者更高(Z = 2.60, P= 0.009)。68例术后自我感觉无斜视者,其CAS-20得分高于其余24例仍自我感觉有斜视者(Z = 3.69, P< 0.001)。与对照的普通人群相比,斜视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水平仍较差(Z = 11.23,P< 0.001),32% 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得分达到正常人群的最低阈值。患者自我感觉有无斜视是影响其术后生存质量状况的主要因素。结论:斜视成功矫正的成人患者,其生存质量显著改善,但仍显著低于普通无斜视病史的人群。术后恢复一定双眼视功能者,其生存质量评分更高。术后自我感觉有无斜视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

2019 Vol. 21 (5): 386-392 [摘要] ( 457 ) [HTML 1KB] [PDF 0KB] ( 998 )
病例报告
393 董志章1 甘一峰2 郑海华1
双眼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合并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一例

患者,女,69岁,中国汉族人。因“双眼干涩伴视物模糊1个月”于2016年7月21日就诊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既往否认糖尿病、高血压、风湿病等病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和药物过敏史。入院常规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眼科常规检查:最佳矫正视力(BCVA)右眼0.30,左眼0.25;非接触眼压计测量(Noncontact tonometer,NCT):右眼14.5 mmHg(1 mmHg= 0.133 kPa),左眼15.6 mmHg;双眼结膜无充血,双眼角膜中央可见浅基质层多发的圆形面包屑样混浊(见图1A、1D);裂隙灯显微镜下后弹力层可见散在局限性增厚,滴状赘疣物可见(见图1B、1E),未见角膜水肿;前房深,晶状体轻度皮质性混浊,双眼眼底视盘边界清,C/D=0.3,黄斑反光存在。角膜内皮镜检查:右眼中央角膜内皮细胞数2 550 个/mm2,变异系数为32%,厚度为565 μm,左眼中央角膜内皮细胞数2 457 个/mm2,变异系数为38%,厚度为558 μm,双眼部分角膜内皮细胞增大呈多形性改变,可见病理性暗区(见图1C、1F)。诊断:双眼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双眼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双眼老年性白内障。考虑到该病为染色体异常疾病,建议患者进行基因测序明确突变基因,患者因经济原因,拒绝检查。考虑到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且患者自觉目前视力状况下生活无障碍,拒绝进一步治疗。向患者说明情况,建议门诊随访观察,予以角膜营养滋润药物和抗白内障药物,门诊定期随访,必要时行角膜移植手术联合或不联合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2019 Vol. 21 (5): 393-394 [摘要] ( 372 ) [HTML 1KB] [PDF 254KB] ( 3022 )
综述
395 沈品呈1 刘昱2 徐丹2
间歇性外斜视患者双眼视功能的研究进展

间歇性外斜视是儿童常见的外斜视类型,其患病率处于各种共同性外斜视首位,但关于其病因、发病机制、治疗最佳时机等仍存在争议,笔者将依据近几年的研究结果,针对间歇性外斜视的临床表现、疾病分型、视功能特点和控制程度等方面进行概述。

2019 Vol. 21 (5): 395-400 [摘要] ( 377 ) [HTML 1KB] [PDF 267KB] ( 2746 )
  编辑部公告
更多...  
  相关下载
更多...  
  友情链接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3 - 2014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医科大学图书馆A413室 邮编:325035
电话:86-577-86699366 传真:86-577-86699366 Email:zhysgx@vip.126.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总访问量:

浙ICP备12004924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2020018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