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在线投稿
在线审稿
Email Alert
RSS
 
本期速递
过刊目次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投稿须知
写作指导
投稿介绍信
调查问卷
 
我刊沿革
总编寄语
专家介绍
引文报告
高被引文献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20年 22卷 8期
刊出日期:2020-08-25

论 著
病例报告
综 述
   
论 著
561 杜钰 何雯雯 卢奕 竺向佳
双襻式与四襻式人工晶状体在高度近视眼内稳定性的比较
目的:探讨双襻式与四襻式人工晶状体(IOL)植入高度近视眼后在囊袋中倾斜与偏心情况的差异。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6 年10 月至2017 年6 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双襻式IOL(Tecnis ZCB00,AMO)或四襻式IOL(MC X11 ASP, HumanOptics)植入术的高度近视患者148例(148眼),其中植入双襻式IOL 54眼为双襻式IOL组,植入四襻式IOL 94眼为四襻式IOL组。于术后6个月进行随访。使用OPD-Scan III视觉质量分析仪记录各眼IOL倾斜、偏心、高阶像差与调制传递函数等数据。比较2种IOL植入组的IOL偏心、倾斜和 视觉质量参数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 检验、Spearman相关性分析 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双襻式IOL组与四襻式IOL组年龄、性别、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差异均无统计 学意义。在眼轴26~<28 mm亚组与28~<30 mm亚组内,双襻式IOL组IOL的偏心位移均显著大于 四襻式IOL组[0.26(0.15,0.33)mm vs. 0.18(0.10,0.24)mm,Z=-2.81,P=0.005;(0.42±0.28)mm vs.(0.18±0.07)mm,t=2.96,P=0.01]。双襻式IOL组(r=0.304,P=0.027)与四襻式IOL组(r=0.366, P<0.001)IOL偏心位移均与眼轴长度呈正相关。在7 mm瞳孔直径下,四襻式IOL组的全眼及眼内高阶像差与彗差较双襻式IOL组更小(均P<0.05)。结论:对于高度近视眼,四襻式IOL较双襻式IOL具有更好的长期居中稳定性,且在光线较弱时可能具有更好的视觉质量。
2020 Vol. 22 (8): 561-567 [摘要] ( 304 ) [HTML 1KB] [PDF 2404KB] ( 3329 )
568 罗顺荣 吴护平 林志荣
角膜胶原交联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角膜胶原交联术在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1年11月至2017年12月于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住院治疗的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82例(82眼),在联合用药无效或效果不佳的情况下行角膜胶原交联术。术后观察指标包括患者的主观症状、角膜溃疡愈合情况、视力恢复情况,共聚焦显微镜检查角膜溃疡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观察时间为6个月至3年,角膜溃疡逐渐愈合形成不同程度瘢痕71例(愈合率87%),其中视力提高且不需要再次手术患者52例;病情仍然进一步加重,急性期行角膜移植手术患者8例,急性期行自体结膜瓣遮盖术患者1例;溃疡稳定但再次复发加重并行角膜移植术患者2例。结论:角膜胶原交联术是真菌性角膜溃疡新的治疗方法,且其联合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简单、安全、有效。
2020 Vol. 22 (8): 568-574 [摘要] ( 284 ) [HTML 1KB] [PDF 6803KB] ( 2652 )
575 姜珺1 瞿小妹2 杨晓3 沈晔4 肖满意5 刘陇黔6 蓝方方7 周佳奇2 方冰兰3 马薇6
非球面角膜塑形镜矫正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目的:评价非球面角膜塑形镜矫正近视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年龄≥8岁的双眼近视患者,通过中央随机系统随机分配至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配戴NOR型非球面角膜塑形镜,对照组配戴欧几里德夜戴型角膜塑形镜。配戴后1 d、1周、2周、1个月、3个月、 6个月、9个月、1年进行随访,评估裸眼远视力、屈光度、角膜K值、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结果、镜片情况、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角膜厚度、眼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卡方检验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291例受试者完成初次配戴,试验组143例,对照组148例。配戴后各随访时间点,2组左、右眼LogMAR裸眼远视力、屈光度及其相对于基线期变化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 意义(P>0.05);2组左、右眼角膜平坦K值及右眼角膜陡峭K值相对于基线变化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 义(P>0.05)。除配戴后1 d、9个月以外,其余随访时间点,2组左眼角膜陡峭K值相对于基线变化值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配戴后6个月、1年时,2组左、右眼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 眼压及其相对于基线期变化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随访时间点,2组受试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配戴后1年时,2组角膜塑形镜 配适状态和镜片状态均良好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OR型非球面角膜塑形镜与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矫正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良好,2种角膜塑形镜疗效一致且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2020 Vol. 22 (8): 575-581 [摘要] ( 397 ) [HTML 1KB] [PDF 796KB] ( 3414 )
582 高宁 程育宏 谢安明 张明 刘钊
微创切口巩膜扣带术后干眼的评估
目的:评估微创切口巩膜扣带术后的干眼情况。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拟行巩膜扣带术的患者78例(78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微创组接受微创切口巩膜扣带术,对照组接受标准巩膜扣带术。术前1周(基线)和术后1 d、1周和1个月分别采用眼表疾病指数(OSDI)和受试者干眼问卷进行干眼相关指标评估, 运用眼表综合分析仪进行泪膜评估,采用Schirmer Ⅰ试验和荧光素染色。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进行组间比较,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2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部分患者在巩膜扣带术后发生或加重了干眼。主观症状和感受评分、荧光素染色评分均升高,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均下降,术后1 d是拐点,术后1个月未回归至术前基线水平。2组泪河高度、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和荧光素染色情况在术后1 d和1周差异无统计意义; 但是术后1个月时,微创组的泪河高度(Z=1.04,P=0.041)、泪膜破裂时间(t=2.51,P<0.001)和泪液 分泌试验(Z=2.34,P=0.043)优于对照组。微创组的OSDI和干眼问卷评分在术后1周和1个月时高 于对照组(OSDI:t术后1周=2.54,P=0.012;Z术后1个月=-1.03,P=0.020;干眼问卷:t术后1周=3.04,P=0.011; t术后1个月=3.94,P<0.001)。术前合并干眼的患者在巩膜扣带术后1 d、1周和1个月荧光素染色评分均明显升高(Z=-2.42,P<0.001;Z=-1.54,P=0.034;Z=-1.83,P=0.041)。结论:巩膜扣带术会诱发或加重干眼。相比标准术式,微创切口巩膜扣带术会改善和缩短术后早期的干眼症状,尤其是术前合并干眼的患者,行微创切口巩膜扣带术干眼风险更小。
2020 Vol. 22 (8): 582-588 [摘要] ( 314 ) [HTML 1KB] [PDF 2896KB] ( 2580 )
589 郝莉 朱冰 施文英 刘辉 张旭慧 李莉 杨章萍
杭州市2013─2017学年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现况分析及教学环境的关联作用
目的:了解杭州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分布变化情况,确定重点人群,探索教学环境等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横断面调查研究。参照《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细则》的要求,于2013─2017学年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杭州市每个行政区县,分别随机抽取3所学校(小学1所、初中1所、高中1所)的在校学生进行视力检查。通过卡方检验和趋势卡方检验, 比较不同性别、城乡及学段间学生视力不良分布状况及严重程度的差异。通过秩相关分析,探讨教 学环境指标合格率与视力不良率之间的关联性。结果:共调查了48所学校244 338名中小学生,这 5个学年学生视力不良总检出率为76.44%。各学年女生的视力不良率高于男生(χ2 =546,P<0.001), 郊县学生视力不良率高于市区(χ2 =5 313,P<0.001),小学、初中、高中学生的视力不良总检出率依次增高,学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教学环境指标中课椅符合率与视力不良率之间具有相关性(r=-0.581,P=0.029)。结论:杭州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处于全国较高水平。小学是关键阶段,女生和郊县学生是重点干预对象。
2020 Vol. 22 (8): 589-595 [摘要] ( 261 ) [HTML 1KB] [PDF 773KB] ( 2688 )
596 曹建雄1 常平骏2 李瑾2 肖天林3
基于Pentacam对角膜屈光指数的评价
目的:应用Pentacam测量角膜中央3 mm前表面曲率(Ra )、后表面曲率(Rp)及中央角膜厚度(CCT), 根据测量结果,探讨角膜屈光力及角膜屈光指数的计算方法。方法: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7年2─10月在湘潭市中心医院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接受角膜屈光手术或白内障手术术前检查的患者419例(419眼)。术前采用Pentacam对眼前节进行检查,采集角膜中央3 mm Ra、RP及CCT 的相关数据,计算Ra与Rp比值(AP ratio)、角膜前表面屈光力(Ka )以及后表面屈光力(Kp),按照厚 透镜高斯光学公式计算角膜总屈光力(KGOF)及角膜屈光指数(Ncal)。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各种K 值之间的差异。结果:Pentacam测量所得Ra、Rp、Rsimk、CCT、SimK分别为(7.73±0.27)mm、(6.34± 0.24)mm、(7.73±0.27)mm、(537±33)μm、(43.65±1.52)D。AP ratio为1.220±0.026,角膜屈光指数 Ncal为1.328±0.001。结论:利用Pentacam测量角膜参数计算所得角膜屈光指数可以提高角膜总屈光力及角膜后表面屈光力预算的准确性。
2020 Vol. 22 (8): 596-601 [摘要] ( 378 ) [HTML 1KB] [PDF 703KB] ( 3235 )
602 劳吉梦 毛剑波 朱琳 邵伊润 张彩云 俞雪婷 吕喆 陈亦棋 沈丽君
早产儿出生后早期屈光系统发育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早产儿矫正胎龄32~40周的屈光系统发育情况,评估早产儿眼轴长度与出生体质量及出生孕龄的相关性。方法: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8年3─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以及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接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在矫正胎龄 32~40周时右眼行A超检查并记录,得到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玻璃体长度、眼轴长度等数据。 记录早产儿的出生体质量、出生孕龄及接受检查时的矫正胎龄。分别根据出生孕龄(出生孕龄<30周, 出生孕龄≥30周)及出生体质量(出生体质量<1 500 g,出生体质量≥1 500 g)对早产儿进行分组并 评估其与眼轴长度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屈光系统参数与矫正胎龄的关系,2组间 眼轴长度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共496例早产儿纳入研究,收集屈光系统参数1 385次。 前房深度(r=0.384,P<0.001),晶状体厚度(r=0.295,P<0.001),玻璃体长度(r=0.723,P<0.001),眼轴长度(r=0.782,P<0.001)均与矫正胎龄呈正相关。出生孕龄<30周以及出生孕龄≥30周的早产儿眼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生体质量<1 500 g的早产儿较出生体质量≥1 500 g的早产儿在矫正胎龄38~40周时眼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5,P=0.030;t=2.504,P=0.015;t=1.989,P=0.048)。结论:早产儿出生后早期,出生孕龄对眼轴影响不大,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有较短的眼轴。
2020 Vol. 22 (8): 602-606 [摘要] ( 308 ) [HTML 1KB] [PDF 730KB] ( 2793 )
607 雷代坤 董晓云 李霞 刘毅 周瑛 李鹏
两种不同缝线方法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2种不同缝线方法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5年4月 至2018年4月于解放军乌鲁木齐市第474医院住院并手术的翼状胬肉患者128例(128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64眼)。观察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连续缝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治疗,对照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间断缝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治疗。观察2组术后1、3、 7 d的疼痛、角膜刺激症状程度;角膜荧光染色确定2组角膜上皮完全愈合时间;6个月随访中记录结膜完全愈合、瘢痕纤维增生及胬肉复发情况。2组间各指标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2组间率的比 较采用卡方检验(必要时辅以Fisher精确概率法直接计算P值)。结果:疼痛和刺激症状评分方面,观察组术后1 d和3 d均低于对照组(疼痛评分:t=-40.477,P<0.001;t=-23.376,P<0.001。刺激症状评分: t=-18.431,P<0.001;t=-7.894,P<0.001),术前和术后7 d,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角膜荧光染色 显示角膜上皮完全愈合率方面,观察组术后3 d和5 d均高于对照组(χ2 =4.354,P=0.037;χ2 =13.333, P<0.001),术后7 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χ2 =8.848,P=0.003),观察 组的瘢痕痊愈率低于对照组(χ2 =8.214,P=0.004),2组胬肉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拆线 时间早于对照组(t=-32.686,P<0.001),拆线耗时短于对照组(t=-20.236,P<0.001),拆线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t=-26.580,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连续缝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术后眼部疼痛、刺激、炎症反应轻,角膜上皮愈合更快,可明显减少瘢痕的形成,术后拆线更早,拆线耗时短且疼痛感较轻。
2020 Vol. 22 (8): 607-612 [摘要] ( 379 ) [HTML 1KB] [PDF 6211KB] ( 2829 )
613 张瑞琪1 杨积文1,2
近视青少年单眼角膜塑形术后脉络膜厚度变化
目的:观察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后脉络膜厚度及眼轴长度的变化并探讨脉络膜在延缓近视发展中的作用。方法:自身对照研究。收集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于沈阳爱尔眼视光医院就诊并验配角膜塑形镜的单眼近视青少年患者26例(52眼),将配戴角膜塑形镜眼作为观察组,另一眼未作处理作为对照组,测量戴镜前及戴镜后6个月的眼轴长度和脉络膜厚度。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戴镜前后眼轴长度、脉络膜厚度的改变以及组间眼轴长度、脉络膜厚度的变化值。结果:配戴角膜塑形镜6个月,观察组各位点脉络膜厚度均较前增厚(P<0.05),对照组各位点脉络膜厚度均较前变薄(P<0.05)。2组之间戴镜前后各位点脉络膜变化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眼轴长度均较前增长(P<0.05),观察组眼轴长度增长量为(0.09±0.15)mm,对照组为(0.26±0.16)mm,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24,P<0.001)。结论:对于近视青少年,配戴角膜塑形镜可以使脉络膜增厚,眼轴长度增长减缓,这可能是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发展的原因之一。
2020 Vol. 22 (8): 613-617 [摘要] ( 337 ) [HTML 1KB] [PDF 729KB] ( 3451 )
618 姚爱霞 王成虎
Ⅲ型急性共同性内斜视的临床特征及手术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Ⅲ型急性共同性内斜视(AACE)的临床特征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自身对照研究。收集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接受常规斜视矫正术的Ⅲ型ACCE 患者31例,年龄14~39岁。收集患者发病时间、双眼的屈光度、每日近距离用眼时间及术中测得的内直肌附着点、术前与术后的斜视度、融合范围、远近立体视等资料,随访时间6~12(7.4±2.6)个 月。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分析患者手术前后斜视度、融合范围的差异,采用传统配对卡方检 验分析患者术前与术后远立体视的变化,采用增强配对卡方检验分析患者术前与术后近立体视锐度 的变化。结果:31例Ⅲ型AACE患者中,高度近视3例(10%),中度近视25例(81%),低度近视2例(6%), 正视1例(3%)。所有患者每日近距离用眼时间为(6~10)(7.8±1.1)h,内直肌附着点距离角膜缘的平均距离为(4.9±0.1)mm。术前患者看近(33 cm)的斜视度的中位数为35 PD,看远(6 m)的斜视 度的中位数为40 PD,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36,P=0.002)。本研究中所有患者手术均一次 成功,最后一次随访结束时,术后患者看近与看远的斜视度的中位数均为0 PD;与术前相比,术后 患者看近、看远的斜视度均比术前明显减小,手术前后斜视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Z=-4.865, 均P<0.001)。患者术前融合范围的中位数为14°,术后融合范围的中位数为19°,二者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Z=-3.149,P=0.002)。与术前相比,术后有16例(84%)患者恢复了远立体视,19例(95%)患 者恢复了近立体视功能,术前与术后的远立体视功能(χ2 =14.063,P<0.001)、近立体视功能(χ2 =24.000, P=0.001)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时间近距离工作、内直肌附着点靠前、中度近视可能是 Ⅲ型ACCE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按照常规手术量行斜视矫正术能有效改善Ⅲ型ACCE患者的斜视度、融合范围和远近立体视。
2020 Vol. 22 (8): 618-622 [摘要] ( 329 ) [HTML 1KB] [PDF 688KB] ( 2869 )
病例报告
623 姜雅琴 周玉娟 黄旭东 马健利 孙学泉
成人先天性瞳孔残膜伴高度远视及短眼轴一例
2020 Vol. 22 (8): 623-626 [摘要] ( 269 ) [HTML 1KB] [PDF 8950KB] ( 2620 )
627 范思均1 甄静2 郑淑红1 郑琦2 黄星1 梁歌1
CIRCLE手术方案处理SMILE术后欠矫和残余散光的应用体会
2020 Vol. 22 (8): 627-629 [摘要] ( 299 ) [HTML 1KB] [PDF 4604KB] ( 2894 )
综 述
630 周涯 徐栩 林全愧
人工晶状体表面改性抑制后发性白内障的研究进展
白内障是目前最主要的致盲性眼病,临床上通常采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对其进行治疗。该手术术后视力恢复良好。但是所植入的IOL是一种外来性异物,术后除了急性炎症反应之外,存在着远期的体内生物相容性问题,即后发性白内障,严重影响术后的视觉质量。虽然手术方式改进、IOL设计加工改良等能降低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但由于材料本身的相容性问题并未获得改善,仍能导致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笔者从材料学的角度对材料表面性能改性抑制后发性白内障作一综述。
2020 Vol. 22 (8): 630-636 [摘要] ( 316 ) [HTML 1KB] [PDF 721KB] ( 3114 )
637 李帅飞 张晓山 游昌涛 李玉军
浅析人眼的多种轴线和角度及其在屈光性手术中的应用
人眼并非理想的光学系统,人们定义了人眼的光轴、视轴、瞳孔轴、视线等轴线和α角、κ角、λ角等角度来便于研究人眼的光学特性。随着眼科屈光性手术技术的发展,这些轴线和角度的影响也越来越突出,正确地理解和应用这些轴线和角度至关重要。现就人眼的多种轴线和角度及其在眼科屈光性手术中的应用做一简要阐述和分析。
2020 Vol. 22 (8): 637-640 [摘要] ( 283 ) [HTML 1KB] [PDF 667KB] ( 3224 )
  编辑部公告
更多...  
  相关下载
更多...  
  友情链接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3 - 2014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医科大学图书馆A413室 邮编:325035
电话:86-577-86699366 传真:86-577-86699366 Email:zhysgx@vip.126.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总访问量:

浙ICP备12004924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2020018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