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在线投稿
在线审稿
Email Alert
RSS
 
本期速递
过刊目次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投稿须知
写作指导
投稿介绍信
调查问卷
 
我刊沿革
总编寄语
专家介绍
引文报告
高被引文献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22年 24卷 2期
刊出日期:2022-02-25

论 著
综述
病例报告

   
0
封面
 
2022 Vol. 24 (2): 0- [摘要] ( 170 ) [HTML 1KB] [PDF 9722KB] ( 4133 )
0
目录
 
2022 Vol. 24 (2): 0- [摘要] ( 155 ) [HTML 1KB] [PDF 437KB] ( 3553 )
论 著
81 王峰, 向圣锦, 程锦国
程锦国基于“开导之后宜补论”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学术思想探析
《审视瑶函?开导之后宜补论》针对眼科疾病提出相应的治疗理论,程锦国主任将“开导之后宜补论” 运用于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治疗中,根据邪正盛衰将疾病治疗分为早期和中后期,早期袪 邪为关键,以“开导通瘀”为主,中后期以顾护正气为主,标本兼治,以“补益气血,培补肝肾”为要, 兼顾开导通瘀。“开导之后宜补论”理论成熟,程锦国主任在临床运用中疗效显著,现结合病案探析 程锦国主任学术思想,为提高疾病救治成功率提供思路。
2022 Vol. 24 (2): 81-85 [摘要] ( 209 ) [HTML 1KB] [PDF 3399KB] ( 4179 )
86 唐娜, 姜小涵, 唐乐微, 等
眼轮匝肌平行直刺联合眼周穴位针刺法治疗偏侧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眼轮匝肌平行直刺联合眼周穴位针刺法治疗偏侧面肌痉挛患者的疗效,为治疗面肌痉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8 年12 月至2020 年12 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中医眼科门诊诊断为偏侧面肌痉挛的患者60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 例。治疗组接受眼轮匝肌平行直刺联合眼周穴位针刺法;对照组口服盐酸硫必利片、银杏叶胶囊、甲钴胺胶囊。2 组患者治疗2 周后根据Cohen评分表评价面肌痉挛严重程度及频率。患者痉挛严重程度及频率分级在治疗前后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结果:治疗2 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面肌痉挛分级程度均有一定的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患者痉挛强度及频率分级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7,P=0.008;Z=-2.45,P=0.014);对照组虽然面肌痉挛强度有一定的下降,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较对照组痉挛强度及频率分级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P=0.042;t=-1.99,P=0.047);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2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1,P=0.008)。随访3个月后,治疗组中有1例复发,复发率为3%;对照组中有6 例复发,复发率20%,2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P=0.044)。结论:眼轮匝肌平行直刺联合眼周穴位针刺法在治疗面肌痉挛方面有良好且确定的疗效,并且可以最大限度改善面肌痉挛症状,疗效优于传统治疗方法,适合临床应用。
2022 Vol. 24 (2): 86-91 [摘要] ( 202 ) [HTML 1KB] [PDF 4607KB] ( 4004 )
92 姜小涵, 唐娜, 唐乐微, 等.
眼轮匝肌平行刺法联合眼周穴位针刺治疗良性特发性眼睑痉挛疗效的观察
目的:观察眼轮匝肌平行刺法联合眼周穴位针刺治疗良性特发性眼睑痉挛的疗效。方法: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中医眼科门诊良性特发性眼睑痉挛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眼轮匝肌平行刺法联合眼周穴位针刺(眼轮匝肌平行刺法联合攒竹、丝竹空、太阳、风池等穴)治疗,对照组予眼周穴位针刺治疗。痉挛严重程度评分等级人数、痉挛频率评分等级人数、疗效比较使用卡方检验。结果:观察组35 例中临床治愈3例,显效12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对照组35例中临床治愈1例,显效5例,有效18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69%,2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8,P=0.037)。结论:眼轮匝肌平行刺法联合眼周穴位针刺治疗良性特发性眼睑痉挛疗效优于单纯眼周穴位针刺。
2022 Vol. 24 (2): 92-96 [摘要] ( 201 ) [HTML 1KB] [PDF 3880KB] ( 3987 )
97 陈黛茜, 袁拯忠, 陈成春, 等.
地黄除风益损汤联合氟米龙滴眼液改善胬肉术后眼表状态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地黄除风益损汤(自拟方)联合氟米龙滴眼液改善翼状胬肉术后眼表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系列病例研究。选取在浙江省中医院眼科行翼状胬肉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38眼)和对照组28 例(38 眼)。治疗组术后使用地黄除风益损汤联合0.1%氟米龙滴眼液治疗,对照组术后仅予0.1%氟米龙滴眼液治疗,共治疗6周。并分别于治疗2、4、6 周行角膜荧光素钠染色(FL)、泪膜破裂时间(BUT)和泪液分泌试验(SⅠT),并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中医临床症状目痛、目痒、眼眵、流泪、眼干涩、白睛红赤、羞明畏光积分,记录各项检测指标数值及症状积分。采用重复方差分析、t检验、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2 周时,2 组间症状积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P=0.01),而FL、BUT、SⅠT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6周时,2组间症状积分、FL、BUT、SⅠT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周:t=-4.03、-4.42、5.01、4.16;6周:t=-2.18、-2.02、2.08、2.31;均P<0.05)。结论:地黄除风益损汤联合氟米龙滴眼液治疗能明显改善翼状胬肉术后眼表刺激症状,减少角膜荧光素钠染色,延长BUT,增加泪液分泌量,临床疗效显著。
2022 Vol. 24 (2): 97-100 [摘要] ( 225 ) [HTML 1KB] [PDF 671KB] ( 3887 )
101 饶必林, 肖家怡, 林鑫, 等.
短暂清除小胶质细胞减缓光诱导损伤小鼠视网膜视功能退变
目的:探讨小胶质细胞在急性光诱导小鼠视网膜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研究。将30 只雄性ICR白化小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光损伤组和小胶质细胞清除组。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光损伤组在15 000 lx白光下照射20 h;小胶质细胞清除组在白光照射前先持续5 d腹腔注射小分子抑制剂PLX5622,随后经15 000 lx白光照射20 h,继续注射3 d PLX5622后于次日取材。所有动物在取材当日,先运用视网膜电图(ERG)检测视网膜功能,随后摘取眼球,OCT包埋眼杯,进行冷冻切片,或者剥离视网膜。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和TUNEL染色等方法观察小鼠视网膜损伤程度及小胶质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实验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结果:运用15 000 lx白光照射白化小鼠20 h,可获得视网膜功能损伤和光感受器凋亡的稳定模型。ERG反应的a、b波振幅统计结果显示,光损伤组光感受器和双极细胞出现功能障碍,且TUNEL阳性细胞较对照组多(P=0.035),激活的小胶质细胞亦明显较多(P<0.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清除小胶质细胞组外核层和外网状层的小胶质细胞较光损伤组少(P=0.027),CtBP2信号和PKC-α信号较强,外节长度维持在正常水平(P<0.001),但ERG反应b波振幅和TUNEL阳性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清除小胶质细胞可以在短期内减少光感受器细胞凋亡,并挽救视网膜功能。
2022 Vol. 24 (2): 101-109 [摘要] ( 190 ) [HTML 1KB] [PDF 1552KB] ( 4721 )
110 李康寯, 王姗姗, 李青云, 等.
NGENUITY® 3D导航与常规显微镜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对比分析NGENUITY® 3D导航与常规显微镜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20 年10—11 月在西安爱尔眼科医院屈光与老视晶状体中心行ICL或散光型ICL(TICL)植入术的近视患者60 例(60 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GENUITY®3D导航组(3D组)30例和常规显微镜组(常规组)30例。对最小光照明度、ICL植入时间、TICL调位时间、手术总时间等术中操作参数以及手术前后眼压变化、术后随访6 个月的视力变化、等效球镜度(SE)变化、TICL离轴偏差度、结膜下出血率等临床参数进行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 组术前年龄、SE及TICL占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常规组和3D组最小光照明度分别为(10 800±1 300)lx和(5 000±1 500)lx,ICL植入时间分别为(12.6±3.7)s和(8.7±2.4)s,TICL调位时间分别为(32.4±5.4)s和(16.3±2.4)s,手术总时间分别为(415.4±43.3)s和(331.0±33.7)s,2 组间这些术中操作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31,P=0.003;t=6.32,P=0.001;t=8.34,P=0.001;t=5.83,P=0.002)。常规组、3D组术后3 h眼压值均较术前升高,术后3 h与术前眼压差值分别为(5.24±3.42)mmHg和(3.12±2.15)mmHg(1 mmHg=0.133 kPa),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P=0.002)。术后6 个月,常规组、3D组离轴旋转度轴位偏差分别为(5.68±0.18)°和(3.23±0.1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2,P=0.002)。组间术后结膜下出血率、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常规显微镜下ICL手术相比,NGENUITY® 3D导航引导下ICL术中可降低光照亮度、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散光晶状体平均离轴旋转度轴位偏差更小。
2022 Vol. 24 (2): 110-115 [摘要] ( 196 ) [HTML 1KB] [PDF 719KB] ( 4067 )
116 霍蒙蒙, 王琇, 高雪, 等.
不同手术方式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干眼症状的影响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Phaco-IOL)、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Phaco-IOLGSL)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Phaco-IOL-Trab)这3种术式对干眼症状的影响。方法:非随机回顾性平行对照研究。收集2019 年6 月至2020 年6 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就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92例(118眼),按手术方式分为:A组:Phaco-IOL 32例(40眼),B组:Phaco-IOL-GSL 30例(38 眼),C组:Phaco-IOL-Trab 30例(40 眼)。采用Keratograph 5M眼表综合分析仪、Schirmer Ⅰ试验(SⅠT)、CochetBonnet角膜知觉计检测患者术前1 d及术后3 d、1周、1个月、3个月非侵入性首次泪膜破裂时间(NIF-BUT)、非侵入性平均泪膜破裂时间(NIA-BUT)、泪河高度(TMH)、睑板腺缺失评分、基础泪液分泌及角膜知觉(CP)并进行对比研究。定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内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数据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术后3 d至3 个月,C组NIF-BUT和NIA-BUT较术前明显降低,且变化程度高于其他2 组(均P<0.05)。在A组和B组中,NIF-BUT和NIA-BUT在术后1 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3 d、1 周,C组TMH、基础泪液分泌量较术前升高(均P<0.05),术后1 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A组和B组术后各时间点TMH、基础泪液分泌量同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组在术后3 个月睑板腺缺失评分较术前增加(t=-9.48,P<0.001)。A组和B组术后各时间点睑板腺缺失评分同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组术后3 d至1 个月CP明显降低,变化程度高于其他2 组(均P<0.05),术后3个月恢复到术前水平。A组和B组CP在术后1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对眼表及CP影响较大,术后3 个月CP恢复正常,但泪膜稳定性仍有明显降低且开始出现明显睑板腺缺失。
2022 Vol. 24 (2): 116-122 [摘要] ( 214 ) [HTML 1KB] [PDF 734KB] ( 4102 )
123 王铭, 符爱存, 崔璨, 等
0.02%和0.01%阿托品滴眼液对近视儿童散光的影响
目的:观察0.02%和0.01%阿托品滴眼液对近视儿童的总散光和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400例近视儿童,其中0.02%阿托品+框架眼镜组138例,0.01%阿托品+框架眼镜组142例,单纯框架眼镜组120例。2个阿托品组均配戴全矫单焦框架眼镜,且每晚睡前双眼同时滴用0.02%或0.01%的阿托品滴眼液;单纯框架眼镜组仅配戴全矫单焦框架眼镜。每4 个月复查1 次,共随访1 年。采用IOLMaster测量角膜曲率;睫状肌麻痹验光获得等效球镜度数;标准矢量分析方法检测总散光和角膜散光(包括X、Y和轴向)。均选取右眼数据进行分析。采用方差分析、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数据分析。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广义估计方程GEE模型比较患者总散光、角膜散光以及角膜散光轴向的变化规律。结果:1年后,单纯框架眼镜组、0.01%阿托品+框架眼镜组、0.02%阿托品+框架眼镜组的总散光(包括X)均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散光:F时间=15.25,P=0.001;总散光X:wald χ2时间=48.07,P<0.001),但3 组间增加幅度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的角膜散光(包括X)均逐渐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角膜散光:F时间=8.11,P=0.001;角膜散光X:wald χ2时间=20.79,P<0.001),但3组间增加幅度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3 组的总散光Y、角膜散光Y、总散光轴向和角膜散光轴向均稳定,且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近视儿童每晚规律应用0.02%或0.01%的阿托品滴眼液1年,对标准矢量分析法的总散光、角膜散光及二者的轴向均无影响。
2022 Vol. 24 (2): 123-130 [摘要] ( 224 ) [HTML 1KB] [PDF 708KB] ( 5314 )
131 徐珊珊, 胡艳, 齐艳, 等.
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在巩膜镜验配初始矢高选择中的应用.
目的:评估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的眼前节生物学参数在巩膜镜(SL)验配初始镜片矢高(LSD)选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20 年10 月至2021 年6 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验配SL的角膜不规则散光或干眼患者32 例(53 眼)。所有患者均行SL验配前一般眼科检查,采用Pentacam采集角膜前表面平坦曲率(Kf)、陡峭曲率(Ks)、散光量、非球面参数Q值、中央角膜厚度(CCT)、角膜直径、前房深度(ACD)等数据。此外,采用Pentacam自带软件测量受检眼于13.50 mm弦长下的角膜矢高(CSH)。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以及线性回归分析各眼前节生物学参数与最终试戴评估修正后LSD的关系。结果:患者均完成初次SL试戴验配。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Scheimpflug images模式下所测量的13.50 mm弦长下CSH为(3 746±187)μm,试戴修正后LSD为(3 622±206)μm。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角膜前表面Kf、Ks、散光量、ACD及Pentacam测量的CSH与试戴修正后的LSD均呈正相关(r=0.36~0.84,均P<0.05);CCT与试戴修正后LSD呈负相关(r=-0.35,P=0.011);非球面参数Q值、角膜直径与试戴修正后LSD无相关性。将试戴修正后LSD作为因变量,校正相关因素后的线性回归方程显示Pentacam测量的CSH与试戴修正后LSD高度相关,即试戴修正后LSD=416.996+0.854×CSH(调整R2=0.63,F=89.17,P<0.001)。结论:Pentacam测量的部分眼前节生物学参数与SL试戴修正后的LSD相关,其中CSH可作为LSD选择的重要参考依据。
2022 Vol. 24 (2): 131-136 [摘要] ( 237 ) [HTML 1KB] [PDF 851KB] ( 4351 )
137 陈敏锋, 林川, 吴文凤, 等.
改良式多焦软性角膜接触镜矫正老视的视觉效果
目的:探讨改良式多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多焦软镜)和单光软性角膜接触镜(单焦软镜)联合验配方式矫正老视的视觉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于2018 年1—12 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招募20例老视观察对象(老视度数+1.00~+2.00 D),分别按多焦法(双眼配戴多焦软镜)、单眼视法(一眼配戴远用单焦软镜,一眼配戴近用单焦软镜)和改良法(主视眼配戴单焦软镜,非主视眼配戴多焦软镜)3种方法验配角膜接触镜。每种方法配戴1周,间隔1周作为洗脱期,分析选用单光框架眼镜和3种接触镜矫正方法矫正下的观察对象双眼远、中、近距离100%及10%的双眼对比度视力(后文中视力均为双眼视力),同时采用VFQ-25汉化版视觉质量量表评估视觉效果。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方法下视力的差异。结果:在远距视力对比中,多焦法视力低于单光框架眼镜(t=3.91,P=0.001)和改良法(t=2.94,P=0.008)。在50 cm处100%和10%对比度时,多焦法(100%:t=-4.76,P<0.001;10%:t=-4.22,P<0.001)、单眼视法(100%:t =-3.50,P=0.002;10%:t=-4.76,P<0.001)和改良法视力(100%:t=-4.22,P<0.001;10%:t=-3.90,P=0.001)均高于单光框架眼镜;在30 cm处100%和10%对比度时,多焦法(100%:t=-4.36,P<0.001;10%:t=-5.48,P<0.001)、单眼视法(100%:t =-7.43,P<0.001;10%:t =-4.03,P=0.001)和改良法(100%:t =-5.67,P<0.001;10%:t=-3.93,P=0.001)视力均高于单光框架眼镜。所有观察对象中有1 例认为单光框架眼镜最佳,7 例认为多焦法最佳,2 例认为单眼视法最佳,10 例认为改良法最佳。结论:联合多焦法和单眼视法的改良验配方法能很好地矫正老视,提供不弱于单眼视法和多焦法的视觉效果,更容易被老视患者接受。
2022 Vol. 24 (2): 137-142 [摘要] ( 212 ) [HTML 1KB] [PDF 813KB] ( 4148 )
143 李春晖 高妍 王春芳
山西省交城县学龄儿童近视流行现状及特征研究
目的:了解山西省交城县学龄儿童近视状况,分析其流行特征,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为构建当地
的近视综合防控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横断面调查研究。于2019 年3月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随机抽取交城县3 所小学、3 所中学在校学生(每个年级随机抽取2 个班级)进行视力和屈光度检查。
通过卡方趋势检验,比较不同年龄段学龄儿童近视发展趋势。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
果:共调查了3 927名学龄儿童,年龄6~14(10.3±0.6)岁,男女比例为1.13:1。视力不良总检出率为
76.24%,近视总检出率为80.14%。随着年龄增长,12~14 岁中、高度近视检出率逐渐升高(χ2
for trend=294.84,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生是近视的危险因素,对于9~11岁和12~14岁
学生,家庭作业超过2 h是学生发生近视的危险因素。户外活动超过2 h、睡眠时间充足、每年至少2次
及以上的眼健康检查是近视的保护因素。结论:山西省交城县学龄儿童视力不良率及近视患病率处于全国
较高水平,应尽早采取必要措施进行干预,构建近视综合防控体系,培养全民近视防控意识。
2022 Vol. 24 (2): 143-147 [摘要] ( 235 ) [HTML 1KB] [PDF 651KB] ( 3844 )
病例报告
148 马南南 刘秀花 姜雅琴
Lowe综合征一例
患儿,男,2岁5个月,系第2胎第2产,36周 A B +4 顺产,有吸氧史、保温箱史及新生儿抢救史,出生时缺氧性肺炎,高胆红素血症肺透明膜病。患儿2个月(2018年5月8日)时于潍坊眼科医院就诊,行新生儿眼底筛查时发现双眼先天性白内障(见图1),行眼科A超和B超检查。A超测量双眼眼轴长度(Axis length,AL)均为17.98 mm,B超检查双眼眼后段未见明显异常,泪道冲洗示双眼泪道阻塞。患儿3个月(2018 年6 月11 日)时于潍坊眼科医院全身麻醉下分别行双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晶状体后囊膜切除术+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术中发现双眼晶状体后囊膜发育不完全,且视轴区后囊膜局限性混浊,直径约3 mm;术后患儿配镜并行视觉训练,至6 个月(2018 年9 月18 日)时发现患儿体格及精神运动发育迟缓,建议患儿于儿科会诊。儿科行全身检查及基因检测,结果示:患儿特殊面容,包括面容耳大、鼻梁高、下颌小,喉鸣音,四肢肌张力低下,右侧隐睾,下牙龈囊肿,尿常规检测见蛋白尿(+),肾脏B超未见明显异常。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在OCRL基因上发现1 个位于X染色体(chrX128696700)的半合子突变,为蛋白编码区的第1182 位碱基(c.1182dutT)发生移位导致的氨基酸改变(p.A395Cfs*21),其父母均未检测出该基因异常,确诊Lowe综合征。2 年来患儿一直于当地医院儿童康复科行康复训练及视觉训练。患儿于2020 年8 月3 日至潍坊眼科医院就诊。入院后行心脏及肾脏彩超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尿常规化验结果示:尿白细胞(+-),尿酮体(+-),尿蛋白(+)。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示:角膜透明,前房深度正常,房水清,瞳孔圆,直径约3 mm,对光反应略迟钝,无晶状体,后膜囊瞳完整,眼底检查不配合(见图2)。角膜映光检查:左眼注视,右眼外斜约20°;右眼注视,左眼外斜约20°。A超检查示右眼AL 19.20 mm,左眼AL 19.25 mm。双眼B超检查示:眼后段未见明显异常(见图3)。患儿分别于2020年8 月4 日及8 月11 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双眼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左右眼眼压(ICare回弹式眼压计)分别为18.9、19 mmHg(1 mmHg=0.133 kPa),患儿眼球震颤较术前减轻,能追物。术后2周、4周、3个月复诊时较之前可更快抓取目标物体,行走时有效避开障碍物,患儿家属对治疗表示满意。
2022 Vol. 24 (2): 148-149 [摘要] ( 188 ) [HTML 1KB] [PDF 698KB] ( 3939 )
综述
150 吴慧茹 卢弘
托珠单抗治疗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相关葡萄膜炎的研究进展
葡萄膜炎是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最常见的关节外表现,多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慢性前葡萄膜炎,其发病隐匿、并发症多等特点可导致患者眼部结构损伤、视力丧失。白细胞介素6(IL-6)是一种有效性细胞因子,参与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等过程,而托珠单抗是一种人源性IL-6 受体(IL-6R)单克隆抗体,通过竞争性与IL-6R结合从而抑制IL-6 的生物学活性。对于应用糖皮质激素、甲氨蝶玲和2种高剂量和(或)高频次单克隆抗体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治疗无效的难治性JIA相关葡萄膜炎(JIAU)患者,托珠单抗是一种新的治疗选择。现笔者就托珠单抗在JIAU中的作用机制、应用、安全性等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2022 Vol. 24 (2): 150-154 [摘要] ( 175 ) [HTML 1KB] [PDF 623KB] ( 3960 )
155 高嘉悦 张弘
睫状体解离诊断和治疗进展
睫状体解离是指附着在巩膜突上的睫状体纵行肌断裂,睫状体与巩膜突分离,导致前房与睫状体上腔相通,为房水引流创造了异常途径,引起持续性的低眼压及其他眼部病变。持续性低眼压可引起白内障进展、屈光改变、视盘水肿及一系列视网膜并发症,需及时、准确地进行干预。目前除房角镜检查外,超声生物显微镜、眼前节光学相关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及示踪染料法也可应用于睫状体解离的诊断。药物、激光光凝术及睫状体冷冻疗法等保守治疗方法可用于关闭小范围解离,大多数睫状体解离情况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现笔者主要对国内外睫状体解离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综述。关键词:睫状体解离;诊断;治疗;外伤性低眼压;眼球顿挫伤
2022 Vol. 24 (2): 155-160 [摘要] ( 197 ) [HTML 1KB] [PDF 648KB] ( 4259 )
  编辑部公告
更多...  
  相关下载
更多...  
  友情链接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3 - 2014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医科大学图书馆A413室 邮编:325035
电话:86-577-86699366 传真:86-577-86699366 Email:zhysgx@vip.126.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总访问量:

浙ICP备12004924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2020018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