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在线投稿
在线审稿
Email Alert
RSS
 
本期速递
过刊目次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投稿须知
写作指导
投稿介绍信
调查问卷
 
我刊沿革
总编寄语
专家介绍
引文报告
高被引文献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22年 24卷 10期
刊出日期:2022-10-25

专家共识
论 著
综述
专家述评
病例报告
   
专家共识
0
目录
 
2022 Vol. 24 (10): 0- [摘要] ( 90 ) [HTML 1KB] [PDF 1190KB] ( 1991 )
0
 
 
2022 Vol. 24 (10): 0- [摘要] ( 96 ) [HTML 1KB] [PDF 19656KB] ( 1824 )
专家述评
721 阳珊, 李莹
重视角膜生物力学特性在提高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远期安全性中的作用
角膜激光近视手术在我国已开展近三十年,手术的临床效果良好,手术的稳定性、远期安全性更是一直被关注的焦点。角膜组织是一种典型的黏弹性组织,作为人眼重要的屈光介质,其生物力学特性是影响角膜屈光手术可预测性及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涉及手术方式及设计、手术安全性及稳定性等多个方面。角膜生物力学特性的异常改变与角膜屈光术后发生角膜扩张、屈光回退密切相关。因此,重视角膜生物力学特性在角膜屈光手术中的作用,对于提高角膜屈光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预测性十分重要。
2022 Vol. 24 (10): 721- [摘要] ( 119 ) [HTML 1KB] [PDF 990KB] ( 2233 )
论 著
726 闫春晓,靳琳,方石峰,等
SPT-TransPRK术中联合0.02%丝裂霉素C 治疗后角膜基质细胞活化和光密度值的变化
观察智能脉冲技术辅助的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SPT-TransPRK)中联合使用0.02%丝裂霉素C(MMC)治疗中度近视术后角膜基质细胞活化状态及角膜光密度值(CD)的变化。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纳入2021年3—6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屈光中心近视患者25例,术前等效球镜度-6.00~-3.00D,同体配对设计,随机一眼使用0.02%MMC,为MMC组(25 眼),另一眼不使用0.02%MMC,为对照组(25眼),于术前及术后14d、1个月、3个月行HRTⅢ角膜共聚焦显微镜观察2组角膜细胞活化状态和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2组CD值,对CD值进行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结果:①0~2mm范围角膜于术后14d前部、中部CD度值升高,且MMC组CD值高于对照组(P<0.001、P=0.008);术后1个月时前部、中部CD度值升高,MMC组CD值高于对照组(P<0.001、P<0.001)。②>2~6mm范围角膜于术后14d前部、中部CD值升高,MMC组CD值高于对照组(P<0.001、P=0.034);术后1个月时前部、中部CD度值降低,且MMC组CD值高于对照组(P<0.001、P=0.036)。③>6~10mm范围内前、中部CD度值术后14d、1个月时较术前有所降低,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0~6mm范围内CD值于术后3个月时较术前增高,其中0~2mm、>2~6mm范围CD度值变化程度为MMC组低于对照组(P<0.001、P=0.005)。⑤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对照在术后14d、1个月及3个月的基底层细胞外基质的活化状态均比MMC组强,团状高反光物质及前部基质的细胞密度较对照组多,后基质的细胞密度无差异。结论:SPT-TransPRK术中联合MMC在术后3个月内降低6mm范围前、中部和后部CD,但不会对角膜的光密度产生不良影响。
2022 Vol. 24 (10): 726- [摘要] ( 153 ) [HTML 1KB] [PDF 8807KB] ( 1999 )
736 郑燕,翟长斌,付彩云,等
FS-LASIK联合快速角膜交联术后早期视觉质量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联合快速角膜交联术(ACXL)后早期高阶像差、对比敏感度(CS)、客观散射指数(OSI)等视觉质量参数的变化。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拟接受FS-LASIK的薄角膜近视合并散光患者70例(140眼),分为ACXL组35例(70眼)和FS-LASIK组35例(70眼)。所有术眼均采用飞秒激光制瓣,并用准分子激光进行角膜消融,ACXL组患者在FS-LASIK后立即进行ACXL。分别于术后1d、1周、1个月和3个月进行随访,应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ACXL组和FS-LASIK组术前等效球镜度(SE)分别为(-7.52±1.88)D和(-7.63±1.96)D,术后3个月时分别降至(-0.03±0.59)D和(-0.03±0.56)D(F=246.73,P<0.001;F=236.78,P<0.001);2组术前裸眼视力(UDVA)LogMAR值分别为1.30±0.28和1.31±0.21,术后3 个月时分别改善至-0.09±0.07和-0.08±0.06(F=400.32,P<0.001;F=703.42,P<0.001)。ACXL组和FS-LASIK组术后角膜表面不对称指数(SAI)、总高阶像差均方根值(RMSh)和OSI均比术前增加(均P<0.05)。角膜表面规则指数(SRI)在FS-LASIK组减少(F=10.92,P<0.001),ACXL组增加(F=3.20,P=0.047),并在术后1个月时达到最高。FS-LASIK组在暗环境CS1.5、3.0、6.0、12.0和18.0c/d的空间频率术后均比术前增加(均P<0.05),ACXL组在3.0、6.0c/d空间频率术后比术前升高(F=7.07,P=0.001;F=3.31,P=0.039)。ACXL组和FS-LASIK组视觉质量调查问卷总分值均比术前增加(F=2.85,P=0.040;F=3.27,P=0.025),并在术后1个月达到最高值。结论:FS-LASIK联合ACXL术后早期虽然角膜表面的不规则性和基质散射指数暂时性升高,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CS和主观感觉,但患者术后视力和屈光度仍较理想。
2022 Vol. 24 (10): 736- [摘要] ( 121 ) [HTML 1KB] [PDF 1401KB] ( 2324 )
746 杨治坤,罗 岩
ICL植入术后早期非计划再次手术临床分析
目的:评估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手术患者术后早期非计划再次手术率及再次手术的原因、处理方法及转归。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选择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行 ICL植入手术的患者744例(1483眼),对其中行非计划再次手术的患者进行手术原因及处理方法分析。将因拱高异常进行非计划再次手术者分为低拱高组和高拱高组。使用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各组的年龄及屈光度;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各组白到白距离、房角到房角距离、前房深度、晶状体矢高、晶状体厚度、眼轴及拱高;采用t检验比较再次手术前后的拱高、散光度数及裸眼视力。结果:在术后2 周内进行非计划再次手术共37眼(2.49%)。其中进行ICL调位术34眼,ICL置换术3眼。最常见的再次手术原因为拱高异常和散光残留。进行ICL调位术的原因为高拱高(13眼)、残留散光(11眼)、低拱高(10眼)。进行ICL置换术的原因为低拱高(2眼)和高拱高(1眼)。通过再次手术,高拱高组的拱高由(974±174)μm降低至(691±120)μm,低拱高组的拱高由(174±49)μm增加至(388±78)μm,散光残留眼的散光由(1.34±0.34)D降至(0.39±0.26)D,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再次手术无手术并发症出现。结论:拱高异常和散光残留是ICL植入术后早期进行非计划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通过再次手术均可获得理想拱高和屈光度。
2022 Vol. 24 (10): 746-751 [摘要] ( 129 ) [HTML 1KB] [PDF 928KB] ( 2661 )
752 高奕晨, 杨军, 蒋元丰, 等
不同像差分析设备对白内障患者角膜高阶像差测量的比较
比较新一代屈光分析仪OPD-ScanⅢ、扫频源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分析仪CASIA2与像差仪iTrace、三维眼前节分析仪Pentacam测量白内障患者角膜总高阶像差(tHOA)、角膜球面像差(SA)的差异性和一致性。方法: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21年5—8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白内障科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白内障患者123例(123眼)。所有患者均采用iTrace、Pentacam、OPD-ScanⅢ和CASIA2测量角膜参数,记录以角膜顶点为中心4mm直径下的角膜tHOA及6mm直径下的角膜SA的均方根(RMS)值。4种设备间测量结果的差异性分析采用两因素方差分析或Friedman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不同设备间测量结果的一致性评价采用Bland-Altman分析。结果:4种设备测量角膜tHOA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34.79,P<0.001)。两两比较显示,CASIA2和Pentacam测得的角膜tHO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均高于OPD-ScanⅢ和iTrace(均P<0.001),OPD-ScanⅢ和iTrace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Trace、Pentacam、OPD-ScanⅢ和CASIA2测量的角膜SA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4.72,P<0.001),结果分别为(0.291±0.079)μm、(0.445±0.147)μm、(0.310±0.092)μm和(0.277±0.131)μm。两两比较显示,OPD-ScanⅢ和iTrace、CASIA2和iTrace结果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4种设备测量角膜tHOA和角膜SA均呈正相关性(r=0.27~0.69,均P<0.001)。Bland-Altman分析显示,iTrace与OPD-ScanⅢ测量角膜tHOA及角膜SA的95%一致性界限(95%LoA)分别为-0.11~0.09、-0.15~0.12,均显示临床可接受的一致性,4.07%~5.69%的测量值在95%LoA外,其余设备测量结果间95%LoA较宽,一致性较差。结论:OPD-ScanⅢ与iTrace测量以角膜顶点为中心4mm直径下的角膜tHOA和6mm直径下的角膜SA结果无差异,相关性及一致性好上,但除此之外的几种设备测量结果间差异性较大。
2022 Vol. 24 (10): 752- [摘要] ( 152 ) [HTML 1KB] [PDF 2178KB] ( 2469 )
760 徐菁菁, 王帅, 陈云云, 等
单眼近视儿童配戴角膜塑形镜对侧眼屈光状态的影响
目的:明确配戴角膜塑形镜(OK镜)后对单眼近视性屈光参差儿童对侧眼近视进展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7年至2020年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因单眼近视初次验配OK镜或单光框架眼镜的屈光参差[双眼等效球镜度(SE)差值≥1.00D]儿童,年龄8~13 岁,近视眼的SE为-4.00~-0.75D,随访时间为1年。根据屈光状态和矫正方式分为:OK镜组50 例,其中配戴OK镜眼为OK-近视眼组,未配戴OK镜的非近视眼为OK-非近视眼组;单光框架眼镜组(SP组)54例,其中近视眼为SP-近视眼组,非近视眼为SP-非近视眼组。分析戴镜前及戴镜1年后的双眼眼轴长度、双眼眼轴差值及角膜曲率平坦轴(Kf)等参数的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①眼轴变化:戴镜1年后,OK-近视眼组与OK-非近视眼组的眼轴分别增长了(0.13±0.19)mm、(0.43±0.25)mm,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0,P<0.001);SP-近视眼组与SP-非近视眼组的眼轴分别增长了(0.33±0.19)mm、(0.27±0.22)mm,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K-近视眼组眼轴增长明显慢于SP-近视眼组(β=-0.11,P=0.006),OK-非近视眼组眼轴增长明显快于SP-非近视眼组(β=0.16,P=0.001)。OK-非近视眼组眼轴增长量( )与年龄(X)呈负相关:=-0.104X+1.564(R2=0.27,P<0.001)。②双眼眼轴差值变化:OK镜组双眼眼轴差值由基线时的(1.06±0.41)mm减少至(0.77±0.4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5,P<0.001)。SP组双眼眼轴差值由基线时的(0.81±0.34)mm变为(0.87±0.35)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角膜曲率:OK-近视眼组基线平坦子午线上的Kf(42.42±1.30)D被压平坦至(40.73±1.33)D,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6,P<0.001),OK-非近视眼组基线Kf(42.31±1.30)D变平坦至(42.18±1.27)D,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P=0.003)。而SP-近视眼组、SP-非近视眼组的基线Kf与戴镜1年后的Kf相比均无明显变化。结论:配戴OK镜能有效控制单眼近视性屈光参差儿童近视眼眼轴增长,但对于年龄较小患者可能反而会加速对侧非近视眼的近视进展,且年龄越小,近视进展速度越快。
2022 Vol. 24 (10): 760- [摘要] ( 123 ) [HTML 1KB] [PDF 1258KB] ( 2430 )
767 迪力阿热木·艾力哈木,高晓唯,李钊,等
ICL-V4c植入对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的影响
目的:观察中央孔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V4c植入对人工晶状体(IOL)度数计算的影响。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6月在新疆军区总医院北京路医疗区行ICL-V4c植入术并符合本研究纳排标准的患者40例(80眼),在术前及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使用IOLMaster500测量每例患者角膜屈光度、眼轴、前房深度(ACD),并通过SRK-T、HolladayⅠ、Haigis、Hoffer-Q公式计算得出IOL度数。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角膜屈光度(K1、K2)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测量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23,P<0.001;F=14.64,P<0.001)。K1术后各时间点测量值均明显小于术前测量值(均P<0.001),术后各时间点测量值呈逐渐上升趋势;K2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测量值均明显大于术前测量值(均P<0.05),术后各时间点测量值呈逐渐降低趋势。ACD在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测量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90,P<0.001),术后各时间点测量值均明显小于术前测量值(均P<0.001),术后各时间点测量值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呈平稳趋势。眼轴在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测量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时间点测量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使用SRK-T、HolladayⅠ、Haigis、Hoffer-Q 公式计算获得的IOL度数在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角膜屈光度及ACD的测量可能受ICL-V4c植入的影响,IOLMaster500通过SRK-T、HolladayⅠ、Haigis、Hoffer-Q公式计算IOL度数不受ICL-V4c的植入的影响。
2022 Vol. 24 (10): 767- [摘要] ( 120 ) [HTML 1KB] [PDF 1111KB] ( 1224 )
773 刘建东, 刘航宇,朱方兴, 等
两种单焦点人工晶状体经睫状体平坦部巩膜缝线固定术后视觉质量的比较
目的:探究2种不同类型单焦点人工晶状体(IOL)经睫状体平坦部巩膜缝线固定术后视觉质量的差异。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潍坊眼科医院因外伤导致无法囊袋内植入IOL的患者42例(42眼),所有患者均接受二期经睫状体平坦部IOL巩膜缝线固定术,其中植入ZeissCTLucia601PY单焦点后房型IOL25例(25眼)作为601PY组;植入AQBH单焦点后房型IOL17例(17眼)作为AQ组。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cutoff)、客观散射指数(OSI)、等效球镜度(SE)等差异。数据采用Mann-WhitneyU秩和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601PY组、AQ组患者手术前、后BCV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39,P=0.164;Z=-0.36,P=0.721)。2组术后B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4,P=0.215)。2组术后MTF cutoff、OSI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P=0.043; t=-2.22,P=0.038)。2组术后S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5,P=0.517)。结论:单焦点IOL经睫状体平坦部巩膜缝线固定术可获得较好的视力和视觉质量,但不同类型单焦点IOL术后视觉质量存在差异,其中ZeissCTLucia601PYIOL略优于AQBHIOL。
2022 Vol. 24 (10): 773- [摘要] ( 121 ) [HTML 1KB] [PDF 11511KB] ( 2111 )
779 林叶雯,张斌俊,张军晓,等
近距离视觉行为与儿童近视进展的关系
目的:探讨学龄近视儿童近距离用眼行为对近视进展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招募2014—2015 年就诊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的7~12岁近视儿童121例,分为单光镜组56例、近附加为+2.00D渐变镜组65例,随访观察其2年的近视度数进展情况,并使用Polhemus系统随访采集受检儿童近距离用眼行为参数,分析其阅读和书写距离以及注视角度。均取右眼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近距离用眼行为的变化规律,采用Pearson相关性及线性回归分析近距离用眼行为与近视进展的关联。结果:单光镜组与渐变镜组儿童在近视度数、近距离用眼行为参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儿童基线阅读与书写距离分别为(31.8±5.8)cm和(25.2±5.8)cm。儿童基线书写距离与近视进展(-1.54±0.60)D存在相关性(r=-0.25,P=0.014)。书写距离低于20cm与近视进展量存在相关性(r=-0.52,P=0.011)。书写距离低于20cm与书写距离高于30cm的近视进展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6,P=0.020)。结论:较近的工作距离与近视进展快相关。培养儿童合适的用眼行为是儿童近视防控的重要策略之一。
2022 Vol. 24 (10): 779- [摘要] ( 112 ) [HTML 1KB] [PDF 2174KB] ( 2299 )
病例报告
786 郝颖娟, 刘诗阳
FS-LASIK术后层间基质角膜炎合并虹睫炎1例
患者,女,31岁,既往有“右眼角膜炎”病史(患者口述),有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史,停戴10个月后于2020年10月 7日在东南大学附属南京同仁医院眼科行双眼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emtosecondlaserinsitu keratomileusis,FS-LASIK)。术前检查:验光:右眼-1.25- 0.75×165=1.0,左眼-2.50-1.50×15=1.0;A超测量角膜厚度:右眼524μm,左眼525μm;非接触眼压:右眼15.0 mmHg(1mmHg=0.133kPa),左眼16.0mmHg;角膜地形图检查正常,眼底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视盘界清色可,C/D约0.3。手术采用FS-200制瓣,瓣厚110μm,光区6.5mm,术程顺利,术后基质层厚度:右眼354μm,左眼351μm。 患者术后1d、1周复查双眼视力均为1.0,眼压、眼前节均无明显异常,嘱常规用药。术后23d时患者诉双眼视力下降,双眼视力0.8;双眼眼压升高(均为26.0mmHg);停用氟米龙滴眼液,加用卡替洛尔滴眼液,治疗17d后视力、眼压均恢复正常。 术后69d患者聚会熬夜、饮酒、食用牛羊肉后出现双眼视力明显下降,伴双眼充血、畏光流泪等症状。眼部检查:双眼视力0.5,右眼眼压21.0mmHg,左眼23.0mmHg,电脑验光:右眼-1.25-0.75×165=1.0,左眼-1.25-0.75×165=1.0。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双眼结膜混合充血(+++),角膜上皮及基质层轻度水肿,角膜瓣下散在弥漫性灰白色颗粒状浸润,怀疑与既往角膜炎病史相关,予以左氧氟沙星、卡替洛尔滴眼液,重组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治疗;但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加用他氟前列素滴眼液后眼压降低,但角膜反应仍较重,同时出现前房内炎症反应,裂隙灯显微镜下见双眼下方角膜瓣周边上皮局部糜烂,前房闪辉(+++),前房内散在细小灰白色角膜后沉着物(Keratic precipitates,KP)(见图1A—B)。患者诉近期鼻塞、感冒等,考虑病毒感染或免疫因素导致眼前部葡萄膜炎,予以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2mg,加用醋酸泼尼松龙、更昔洛韦滴眼液治疗;更改治疗方案后患者前房内炎症反应好转,但角膜症状及眼压无改善。术后94d,患者双眼角膜水肿及灰白色颗粒状浸润持续加重,重新出现角膜上皮糜烂,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示双眼角膜瓣下反光增强(见图2),监测24h眼压发现患者眼压最高达29.0mmHg和37.0mmHg,此时考虑为眼压升高引起的层间基质角膜炎(Pressure-induced interlamellar stromal keratitis,PISK),同时合并虹膜睫状体炎、滴眼液中防腐剂引起的角膜上皮损伤,停用更昔洛韦滴眼液、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改用氟米龙滴眼液联合他氟前列素、布林佐胺噻吗洛尔滴眼液,配戴角膜绷带镜治疗之后;角膜症状明显好转,眼压降低,停用激素类滴眼液同时逐步减少滴眼液种类,治疗24d后角膜无水肿及浸润,角膜瓣对位好,房水清,前房闪辉(-),KP(-),予停药观察(见图3A—B)。停药1个月后复查:右眼视力1.0,左眼1.2;右眼眼压12.0mmHg,左眼12.3mmHg,电脑验光:右眼-0.50-0.25×162,左眼-0.50-0.50×180,双眼角膜清,房水清,Tyn(-),KP(-),前节OCT显示角膜瓣下强反光消失,角膜层间无异常(见图4)。
2022 Vol. 24 (10): 786- [摘要] ( 108 ) [HTML 1KB] [PDF 2579KB] ( 2084 )
789 刘 瑶,何娟,何勇川
角膜塑形术致黏质沙雷菌性角膜炎1例
患者,男,14岁,因“左眼反复异物感,胀痛,视物模糊4d,加重1d”于2020年3月30日至重庆爱尔儿童眼科医院就诊。患者双眼近视,配戴角膜塑形镜半年。眼部检查示:右眼裸眼视力(UCVA)0.2,左眼UCVA数指/30cm;双眼指测眼压正常。右眼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左眼裂隙灯显微镜下检查示:结膜混合充血(+++),无水肿,角膜中央上皮片状缺损,大小约2mm×2mm,荧光素钠染色(+),周围角膜浅基质层混浊(++),水肿(++++),角膜后弹力层皱褶(++),内皮可见灰白色角膜后沉着物(+++),前房轴深正常,前房闪辉(++++),前房内见大量絮状漂浮物,下方积脓,液平高约1mm,虹膜纹理欠清,瞳孔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迟钝,晶状体透明,眼底窥不清(患者欠配合)(见图1A—B)。患者手卫生检查示:双手指甲长,指甲内含大量污垢。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半年,期间仅在戴角膜塑形镜后的第1天到我院进行复查,此后半年患者均未遵医嘱返院复查。平素患者使用吸棒取戴角膜塑形镜,入院前1周,患者吸棒丢失,也未购买新的吸棒,而改用双手取戴。考虑诊断为:左眼细菌性角膜炎。入院后立即予以左眼0.5%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每10min滴用1次,强化妥布霉素滴眼液每10min滴用1次,妥布霉素眼膏每晚1次,全身给予注射用克林霉素0.6g静脉滴注抗感染治疗。同时左眼角膜病灶刮片取材,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检查。入院1d后,裂隙灯显微镜眼部检查示:左眼结膜混合充血(+++),角膜中央上皮缺损较入院时变小,约1mm×1mm 大,角膜浅基质层混浊(++),水肿(+++),前房闪辉(+++),前房积脓消失,其余眼部检查结果同入院时。青霉素皮试检查阴性,考虑抗感染治疗有效。治疗: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及强化妥布霉素滴眼液均减量为每1h滴用1次,同时加用氯替泼诺妥布霉素滴眼液点左眼每1h滴用1次,以减轻角膜基质层炎症,妥布霉素眼膏每晚滴用1次。克林霉素注射液更改为头孢他啶注射液1g静脉滴注,每8h滴用1次/h。随后每日多次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入院2d后,患者自诉左眼疼痛感逐渐减轻,裂隙灯显微镜眼部检查示:左眼结膜混合充血(++),角膜中央上皮片状缺损减小为0.5mm×0.5mm,角膜浅基质层混浊(+),水肿(++),角膜后弹力层皱褶消失,内皮角膜后沉着物消失,前房闪辉(+++)。遂将氯替泼诺妥布霉素滴眼液减量为每日4 次,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及强化妥布霉素滴眼液减量为每2h滴用1次,其余用药不变。入院4d后,患者自述左眼视物较前清晰,无明显疼痛感,右眼UCVA0.2,左眼0.02。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示:左眼结膜混合充血(+),角膜上皮完整,中央角膜上皮粗糙,范围约4mm×4mm,角膜浅基质层混浊(+),水肿(+),前房闪辉(+)(见图1C—D)。细菌培养结果示:粘质沙雷菌、G-杆菌。药物敏感试验示:对庆大霉素、头孢他啶及左氧氟沙星等药物均敏感。治疗:予以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及强化妥布霉素滴眼液减量为每日4次,其余用药不变。入院1周后,患者诉左眼无明显不适。眼科检查示:左眼UCVA0.06,眼压18mmHg(1mmHg=0.133kPa),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示:左眼结膜混合充血(+),角膜上皮完整,荧光素钠染色可见散在点状着染,角膜基质水肿(+),后弹力层皱褶及前房闪辉均消失(见图1E—F),予以出院。出院后继续予以氯替泼诺妥布霉素滴眼液每日4次,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及强化妥布霉素滴眼液每日4次,妥布霉素眼膏每晚1次治疗。出院后1周患者于门诊复查,左眼矫正视力恢复至1.0,左眼结膜无充血,角膜瞳孔区偏下方可见一直径约1mm类圆形云翳,其余角膜透明,基质无水肿,前房清亮。左眼角膜溃疡治愈。
2022 Vol. 24 (10): 789- [摘要] ( 102 ) [HTML 1KB] [PDF 6734KB] ( 1378 )
综述
792 黄天泽,王宇晨,陈迪,等
亚临床圆锥角膜的诊断和筛查研究进展
圆锥角膜是以角膜扩张变薄并呈锥形向前突起为特征的进展性角膜疾病。亚临床圆锥角膜缺乏临床表现及特征,目前尚无明确可行的诊断标准。现笔者对近年来亚临床圆锥角膜诊断及筛查的研究进展,包括角膜前后表面地形图、角膜生物力学、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检查的诊断参数、角膜形态学和生物力学的联合诊断参数的研究以及AI辅助的圆锥角膜诊断进行简要综述。
2022 Vol. 24 (10): 792- [摘要] ( 113 ) [HTML 1KB] [PDF 784KB] ( 2886 )
796 宋德胜, 钱晶, 程海霞, 等
间歇性外斜视非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间歇性外斜视(IXT)是儿童常见的外斜视类型,其患病率处于各种共同性外斜视首位,主要以手术干预和保守治疗为主,但各种保守治疗的适应证、优缺点、效果等存在争议。现笔者依据近几年的研究结果,针对IXT的非手术治疗方式进行综述。
2022 Vol. 24 (10): 796- [摘要] ( 119 ) [HTML 1KB] [PDF 835KB] ( 2737 )
  编辑部公告
更多...  
  相关下载
更多...  
  友情链接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3 - 2014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医科大学图书馆A413室 邮编:325035
电话:86-577-86699366 传真:86-577-86699366 Email:zhysgx@vip.126.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总访问量:

浙ICP备12004924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2020018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