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在线投稿
在线审稿
Email Alert
RSS
 
本期速递
过刊目次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投稿须知
写作指导
投稿介绍信
调查问卷
 
我刊沿革
总编寄语
专家介绍
引文报告
高被引文献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23年 25卷 5期
刊出日期:2023-05-25

专家共识
论 著
综述
病例报告
   
专家共识
0
目录
 
2023 Vol. 25 (5): 0- [摘要] ( 119 ) [HTML 1KB] [PDF 494KB] ( 6782 )
0
封面
 
2023 Vol. 25 (5): 0- [摘要] ( 182 ) [HTML 1KB] [PDF 64810KB] ( 9981 )
321 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青光眼协作组
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 (2022)
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是一种新型青光眼内引流手术方式,其将Schlemm管扩张成形术与小梁切除术相结合[1],理论上不受患者房角及角膜状态约束,具有手术适应证广、非滤过泡依赖、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2-5]。自2015年开展首例手术至今,目前单中心已成功实施900余例,在国内外发表15篇学术论文[2-6]。2020年底,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青光眼协作组通过多方探讨交流发布《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手术操作规范(2020)》,并成立了多中心真实世界研究课题组,目前该课题组已完成490余例手术,在全国范围内已有60余家单位在推广应用该手术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抗青光眼手术,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具有良好的初步手术效果[2-5],小样本远期疗效也较为稳定[4],但大样本的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与其他青光眼内引流手术一样,其也存在术后短暂性高眼压、前房积血等并发症[2-5],需临床医师关注并适时干预,尤其是术后短暂性高眼压的发生,给患者与临床医师都带来很大的心理挑战。 为加强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在青光眼患者整体诊治流程中的规范处理,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青光眼协作组围绕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围手术期的处理形成专家共识,以期在手术指征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处理等方面提供推荐意见,从而进一步精准治疗适合行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的青光眼患者,规范青光眼医师对手术并发症的处理方式。协作组于2022年11月24日进行线上专家讨论会,形成如下专家共识。
2023 Vol. 25 (5): 321-326 [摘要] ( 181 ) [HTML 1KB] [PDF 904KB] ( 7119 )
327 教育部高等学校眼视光医学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眼科显微手术技能教学模式专家共识
视觉健康问题量大面广,覆盖全人群、贯穿生命全周期,其中相当一部分疾病患者需要通过手术进行治疗,因此,手术技能是高年级医学生、研究生、住院医师、青年医师培养的重要教学内容。因眼球结构精密,功能复杂,绝大部分眼科手术需在显微镜下完成,且手术器械多样,操作技巧(如分离、切开、缝合、打结等)与外科有显著差别,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方可掌握。然而,眼科显微手术器械较昂贵,训练工具和手段较单一,培养效率不高;加之手术精度要求高,在临床手术带教时教师面临较大的医疗风险。 近年来随着模拟、虚拟仿真等教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方式的改革以及在线课程的普及,眼科显微手术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均有一定提升。为促进眼科显微手术技能教学的规范化,实现显微手术技能的系统化教学和评估,从而保障手术技能教学质量,缩短学习曲线,降低临床手术带教风险,进而为实现显微手术技能教学的同质化和推广奠定基础,结合我国各单位开展眼科显微手术技能教学的实际情况,制订此共识。
2023 Vol. 25 (5): 327-331 [摘要] ( 118 ) [HTML 1KB] [PDF 1977KB] ( 6958 )
论 著
332 林永, 杨汝森, 闫东升, 等
CD146在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中的功能和机制
目的:研究黑色素瘤细胞黏附分子(CD146)在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中的功能及机制。方法:实验研究。于2021年1—6月构建氧诱导视网膜病变模型(OIR)小鼠16只作为实验组,以同日龄正常饲养小鼠16只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定量PCR分别检测2组小鼠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小鼠视网膜上CD146的定位和表达。取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MEC)在1% O2环境中培养,Western blot检测HRMEC细胞和小鼠视网膜中CD146的蛋白表达水平。CD146小干扰RNA(siCD146)转染HRMEC作为siCD146转染组,无义小干扰RNA转染作为转染对照组(NC)。采用细胞活力测定实验(MTS)、细胞增殖实验(EDU)、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siCD146转染组和NC细胞活力、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Transwell和划痕实验检测HRMEC的迁移能力;血管生成实验检测HRMEC的血管形成能力。OIR小鼠右眼玻璃体腔注射siCD146作为siCD146注射组,左眼注射无义小干扰RNA作为阴性注射对照组(NC),采用血管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注射后OIR小鼠眼底新生血管的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实验数据分析。结果:免疫荧光染色显示,CD146在小鼠视网膜血管上特异性表达。OIR小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中CD146 mRNA表达水平是正常小鼠的2倍(t=6.57,P=0.003)。与21% O2处理相比,1% O2处理的HRMEC中CD146蛋白表达升高(t=5.79,P=0.010)。与NC组细胞相比,siCD146转染组细胞迁移和血管生成能力均受到明显抑制(Transwell:siCD146-1:t=6.15,P=0.003;siCD146-2:t=3.88,P=0.005。划痕:siCD146-1:t=2.73,P=0.041;siCD146-2:t=4.10,P=0.006。血管生成:siCD146-1:t=2.81,P=0.048;siCD146-2:t=3.10,P=0.036)。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NC相比,siCD146转染组的Ras同源家族成员A(RHOA)(siCD146-1:t=3.60,P=0.023;siCD146-2:t=4.12,P=0.015)、磷酸化p38蛋白(siCD146-1:t=2.89,P=0.044;siCD146-2:t=3.07,P=0.038)表达均下调。视网膜铺片结果显示:与NC相比,siCD146注射组小鼠视网膜上的新生血管、无血管区面积均减少(t=8.94,P=0.001;t=11.24,P=0.001)。视网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相较于NC,siCD146注射组中CD146 (t=5.62,P=0.030)、磷酸化p38蛋白(t=6.87,P=0.021)、RHOA(t=5.06,P=0.037)表达均下调。结论:敲减CD146可以通过下调p38和RHOA的表达从而抑制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和血管生成。
2023 Vol. 25 (5): 332-339 [摘要] ( 101 ) [HTML 1KB] [PDF 6244KB] ( 7465 )
340 高青, 庞庆宝, 孙河
枸杞子治疗干眼症的作用靶点及相关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枸杞子治疗干眼症的作用靶点及相关机制。方法:于2022年7月通过TCMSP数据库收集枸杞子的化学成分,筛选出活性成分。运用OMIM、GeneCards数据库获得干眼相关靶基因。通过Venny图获得“枸杞子-干眼”的共同靶点作为关键基因。使用Cytoscape3.9.0 软件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疾病-中药-成分-靶点”网络图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依据Degree算法获取核心基因。进行基因本体学(GO)和Kyoto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结果:枸杞子筛选出31个活性化合物,45个靶点;干眼筛选出875个靶基因,取交集后得到 403个交集基因。对关键基因开展PPI网络构建得到排名前12的核心蛋白为:HIF1A、EGFR、IL-6、MYC、VEGFA、CASP3、CCND1、ERBB2、PPARG、FOS、NFKBIA、CASP8。GO功能富集结果共 71条,主要与调控细胞炎症因子、细胞凋亡、免疫反应等有关;KEGG通路富集结果共97条,主要与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癌症通路、化学致癌-受体激活、卡波西肉瘤相关性疱疹病毒感染、PI3K- Akt、NF-kappa-B、VEGF、AGE-RAGE等信号通路等有关。结论:枸杞子治疗干眼症可能是通过对EGFR、IL-6、VEGFA、CASP3等基因的影响以及对癌症通路、PI3K-Akt、NF-kappa-B、VEGF、AGE-RAGE等信号通路的调控,减轻眼表炎症反应,改善干眼症状。
2023 Vol. 25 (5): 340-346 [摘要] ( 117 ) [HTML 1KB] [PDF 4867KB] ( 7170 )
347 田彩霞, 王雁, 张佳媚
不同切口SMILE对近视散光矫正影响的矢量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切口大小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对近视散光矫正影响的矢量分析。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连续纳入2021年2—12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屈光手术中心行SMILE的近视散光患者349例(349眼),均选取右眼进行研究。其中行2 mm切口SMILE的患者129 例(129眼)作为2 mm切口组,行3 mm切口SMILE的患者220例(220眼)作为3 mm切口组。按柱镜度分组:柱镜度<1.50 D为低度散光组,柱镜度≥1.50 D为高度散光组,再将柱镜度按照切口不同进行亚分组。按球镜度分组:-3.00~0 D为低度球镜组,-6.00~-3.25 D为中度球镜组,<-6.00 D为高度球镜组,再将球镜度按照切口不同进行亚分组。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对术眼进行视力、屈光度以及角膜地形图检查。利用矢量分析法分析散光的矫正效果,观察指标包括目标矫正散光(TIA)、手术实际矫正散光(SIA)、差异向量(DV)、矫正指数(CI)、成功指数(IOS)、误差角度(AOE)、误差角度绝对值(|AOE|)、误差幅度(ME)、平坦效果(FE)和平坦指数(FI)等。不同切口组间术前基线参数的差异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屈光度、TIA、SIA、CI、IOS、AOE、|AOE|、FI、FE、ME 的差异比较采用Mann-Whitney检验。结果:不同切口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球镜度、柱镜度和S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 mm切口组术后3个月裸眼远视力(UDVA)≥20/20的眼数比例为96%,3 mm切口组术后3个月UDVA≥20/20的眼数比例为95%。矢量分析结果显示,3 mm切口组的IOS低于2 mm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7,P=0.023)。低度散光组中,3 mm切口组的IOS、CI小于2 mm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7,P=0.030;Z=-2.84,P=0.005),3 mm切口组的FI和ME大于2 mm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2,P=0.016;Z=-2.02,P=0.043)。中度球镜组中3 mm切口组的IOS和FI小于2 mm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3,P=0.001;Z=-2.39,P=0.017)。高度球镜组中,3 mm切口组的CI小于2 mm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4,P=0.025)。余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不同切口大小的SMILE手术均能达到良好的散光矫正效果,虽然2 mm切口微创,但是矢量分析显示3 mm切口在低度散光的矫正方面呈现一定的优势。
2023 Vol. 25 (5): 347-353 [摘要] ( 129 ) [HTML 1KB] [PDF 1263KB] ( 6877 )
354 刘嘉, 钟定娟, 陈蛟, 等
轻度干眼患者SMILE与FS-LASIK术后眼表和干眼严重程度变化比较
目的:比较轻度干眼患者行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与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术后眼表和干眼严重程度变化。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连续纳入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于湖南省人民医院眼视光中心行角膜屈光手术的轻度干眼患者55例(98眼)进行观察。根据患者接受的手术方式分为2组,其中SMILE组30例(52眼),FS-LASIK 组25例(46眼)。于术前和术后1、3、6、12个月进行眼表疾病指数(OSDI)量表评分,于术前和术后1、3个月观察并收集首次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I-BUTf)和平均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I-BUTave)、泪河高度(TMH)、脂质层厚度等级、眼红分析、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等指标。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SMILE组术后1、3、6个月的OSDI评分较FS-LASIK组低(t=2.43,P=0.017;t=2.35,P=0.021;t=2.44,P=0.017),术后12个月2组间OS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MILE组术后1、3个月OSDI评分均较术前增加(t=-8.67,P<0.001;t=3.86,P<0.001),术后6、12个月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均P>0.05);FS-LASIK组术后1、3、6 个月OSDI评分均较术前增加(t=-13.48,P<0.001;t=-8.33,P<0.001;t=-2.84,P=0.007),术后12个月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2组术后12个月的OSDI评分等级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MILE组术后1、3个月的NI-BUTf、NI-BUTave值均较FS-LASIK组高(均P<0.05)。FS-LASIK组和SMILE组术后1个月中度干眼的发生率分别为50.0%、32.7%,重度干眼的发生率分别为8.7%、0%;术后3个月中度干眼的发生率分别为32.6%、17.3%,均无重度干眼患者。2 组间术后1、3 个月的干眼严重程度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9,P=0.012;χ2=6.71,P=0.035)。结论:FS-LASIK对轻度干眼患者术后眼表的影响较SMILE明显,且影响作用的时间更长。FS-LASIK相较于SMILE增加了术后中度、重度干眼发生率,术后干眼严重程度更重。
2023 Vol. 25 (5): 354-360 [摘要] ( 122 ) [HTML 1KB] [PDF 842KB] ( 6902 )
361 李佳佳, 李帅飞
3种角膜光密度评估近视Trans-PRK术后haze的比较
目的:分析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Trans-PRK)矫正近视术后角膜顶点最大光密度、角膜中央前层平均光密度及角膜中央全层平均光密度与角膜上皮下混浊(haze)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探究haze的最佳评价指标。方法:系列病例研究。连续性收集2020年10月至2022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行Trans-PRK并在术后定期复查的近视患者48例(94眼),记录术后1、3、6个月的 haze程度并使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测量角膜光密度。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患者术后1个月haze、角膜顶点最大光密度、角膜中央前层平均光密度、角膜中央全层平均光密度间的相关性,并选定术后1个月haze≥1级为阳性,对角膜顶点最大光密度、角膜中央前层平均光密度及角膜中央全层平均光密度绘制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Trans- PRK术后1个月haze与角膜顶点最大光密度、角膜中央前层平均光密度及角膜中央全层平均光密度均呈正相关(r=0.35、0.61、0.48,均P<0.01)。ROC曲线显示角膜顶点最大光密度、角膜中央前层平度AUC最大,其95%置信区间为0.92~1.00(P<0.001),最佳临界值为21.15,灵敏度为76.2%,特异性为97.3%。结论:相较角膜顶点最大光密度、角膜中央全层平均光密度,角膜中央前层平均光密度评估近视Trans-PRK术后haze更为理想。
2023 Vol. 25 (5): 361-365 [摘要] ( 106 ) [HTML 1KB] [PDF 805KB] ( 6812 )
366 戴鹏飞, 王玉倩, 李晶, 等
角膜基质透镜联合生物工程角膜移植治疗感染性角膜溃疡伴穿孔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角膜基质透镜联合生物工程角膜移植治疗感染性角膜溃疡伴穿孔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21年1—12月于西安市人民医院眼科所有接受角膜基质透镜联合生物工程角膜移植的感染性角膜溃疡伴穿孔患者24例(24眼),其中细菌性角膜溃疡伴穿孔10眼,病毒性角膜溃疡伴穿孔9眼,真菌性角膜溃疡伴穿孔5眼。角膜溃疡灶均位于非瞳孔区,穿孔直径2~4(3.13±0.92)mm。观察患者视力、眼压、散光、植片厚度、感染复发情况、并发症及植片排斥反应等。随访6~18(13.2±2.2)个月。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角膜植片厚度为485~561(518±33)μm。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为光感~0.12,小于0.1者18眼,0.1~0.25者6眼;末次随诊时BCVA为0.02~0.8,小于0.1者5眼,0.1~0.25者9眼,0.3~0.5者7眼,大于0.5者3眼。末次随诊时的术后角膜散光为1.1~3.5(1.76±0.81)D。2眼术中还纳嵌顿虹膜时致前房出血,保留少量黏弹剂,前房积血分别于术后3、5 d完全吸收。所有患者于术后3~7 d均完成植片上皮化,生物工程植片逐渐变透亮。在院期间1例患者(术后2 d)出现轻度双前房,加压包扎3 d后消失。至末次随诊,未见原发感染复发者。2例原发病灶位于近角膜缘处的患者分别于术后2、5个月时出现了植片局部边缘水肿及新生血管长入,予以及时拆除局部缝线及加强使用糖皮质激素联合他克莫司点眼后植片逐渐透明;1例在术后6 个月时因特殊原因停用所有眼药3周后,发生严重排斥反应,行结膜瓣覆盖术;其余患者植片、基质透镜垫片与植床均贴附紧密,愈合良好,透明度良好。结论:角膜基质透镜联合生物工程角膜移植是治疗非瞳孔区感染性角膜溃疡伴小穿孔的安全方法,不受限于供体角膜材料短缺且术后视力恢复较好。
2023 Vol. 25 (5): 366-371 [摘要] ( 166 ) [HTML 1KB] [PDF 4436KB] ( 7187 )
372 王滨, 马华锋, 李会, 等
白内障手术前后瞳孔直径、Kappa角及瞳孔中心位移的变化
目的:探讨白内障手术前后瞳孔直径、Kappa角、瞳孔中心位移的变化情况。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连续纳入2022年3—5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江南院区眼科就诊的白内障患者147例(147 眼)。采用视觉质量分析仪测量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明视瞳孔直径(PPD)及暗视瞳孔直径(SPD)、明视Kappa角(PK)及暗视Kappa角(SK)、瞳孔中心位移大小(PCS@S)及瞳孔中心位移方向(PCS@A)。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或秩和检验分析手术前后各指标变化。结果:手术前PPD、SPD分别为(3.30±0.52)(4.69±0.78)mm,手术后分别为(3.06±0.52)(4.27±0.76)mm,PPD、SPD手术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12,P<0.001;t=16.61,P<0.001)。手术前PK、SK分别为0.25(0.14,0.53)、0.30(0.15,0.52)mm,手术后分别为0.38(0.24,0.61)、0.34(0.22,0.50)mm,手术后PK增大(Z=-3.52,P<0.001),SK无明显变化(Z=-1.04,P=0.295)。手术前后PCS@S分别为0.10(0.05,0.13)、0.06(0.04,0.10)mm,术后小于术前(Z=-3.78,P<0.001)。手术前后PCS@A分别为138?(76?,179?)、126?(80?,164?),术后顺时针方向变化(Z=-1.76,P=0.042)。手术前后SK和SPD之间、PK和PPD之间均无相关性(均P>0.05)。术前、术后PCS@S与SK均呈正相关(r=0.38,P<0.001;r=0.26,P=0.010),PCS@S与SPD、PPD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白内障手术后1个月PPD、SPD、PCS@S均减小;PCS@A顺时针变化,且无论术前和术后,双眼暗视瞳孔中心均主要位于明视瞳孔中心的上方;PK增大,SK无明显变化。白内障术前选择人工晶状体时应考虑以上改变。
2023 Vol. 25 (5): 372-378 [摘要] ( 119 ) [HTML 1KB] [PDF 870KB] ( 6969 )
379 金玲艳, 颜管根
复明片联合曲伏前列素对青光眼患者眼压及眼表疾病指数的影响
目的:探讨复明片联合曲伏前列素对青光眼患者眼压及眼表疾病指数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采取单纯随机抽样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台州市立医院眼科收治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124例(124眼),按照完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2例(62 眼)给予曲伏前列素治疗,观察组62例(62眼)给予复明片联合曲伏前列素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症状(如视力模糊、眼胀、视力下降、头痛)缓解时间、眼压、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泪液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干眼、眼睑红斑、眼充血、眼部瘙痒)。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视力模糊、眼胀、视力下降、头痛的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t=7.79~16.36,均P<0.001);观察组治疗后的眼压低于对照组(t=13.56,P<0.001);观察组治疗后的OSDI评分低于对照组(t=19.01,P<0.001);观察组治疗后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t=13.11,P<0.001),NO、MDA水平低于对照组(t=7.30、9.26,均P<0.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高于对照组的84%(χ2=5.91,P=0.01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与对照组的15%相近(χ2=1.29,P=0.256)。结论:复明片联合曲伏前列素治疗POAG的效果较好,可快速缓解患者症状,降低眼压,改善眼表疾病指数与泪液指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2023 Vol. 25 (5): 379-383 [摘要] ( 126 ) [HTML 1KB] [PDF 836KB] ( 6951 )
病例报告
384 姜洋, 陈迪, 李莹, 等
应用SMILE来源角膜透镜行角膜移植术联合角膜交联术治疗FS-LASIK术后双眼角膜扩张1例
患者,女,24岁,因“双眼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emtosecond-assisted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FS-LASIK)后视力下降1年”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眼科门诊。患者2012年2月因双眼屈光不正于外院行 FS-LASIK治疗。因FS-LASIK术后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眼视力下降,于2013年8月至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就诊,视力下降无伴刺激流泪、光敏感等不适症状。入院眼部检查示:视力右眼0.01,左眼0.20;眼压右眼13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2 mmHg;双眼结膜无充血,双眼角膜透明、中央变薄,向前凸起,角膜瓣贴合良好,未见基质混浊;前房深,闪辉(-),细胞(-),虹膜无前后粘连,瞳孔直径5 mm,对光反应灵敏,眼底未见异常。角膜地形图示:双眼角膜下方隆起,表面形态不规则。 结合患者FS-LASIK手术史,诊断为FS-LASIK术后角膜扩张。右眼予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来源角膜透镜材料角膜移植术治疗。应用SMILE 来源角膜透镜材料角膜移植术治疗,该项研究已通过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伦理审核(批号:ZS-1094),该研究已获得移植捐献者知情同意。 手术过程:右眼给予表面麻醉,应用虹膜恢复器进行原FS-LASIK角膜瓣掀瓣;选取同种异体来源、球镜度为-5.00 D的单纯近视行SMILE患者同种异体角膜材料展平、置于基质床中心;给予无菌海绵吸除基质床、角膜瓣及植片表面液体;复位角膜瓣,良好对合;再次给予无菌海绵吸除角膜表面液体,保持角膜瓣良好对位及角膜干燥;术毕给予角膜绷带镜保护。术后10 d内应用地塞米松/妥布霉素滴眼液(美国Alcon公司)4次/d,0.3%玻璃酸钠滴眼液(日本Santen公司)4次/d。10 d后停用地塞米松/妥布霉素滴眼液,改用氯替泼诺混悬滴眼液(美国Bausch & Lomb Incorporated公司)应用至术后30 d。 术后3 d复查,眼部检查示:右眼视力0.01;右眼眼压 14 mmHg;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余无殊。术后1个月复查,眼部检查示:右眼视力0.01,右眼眼压13 mmHg,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余无殊;左眼情况同前。术后3个月复查,患者情况稳定,检查结果大致同前。其后给予右眼跨上皮角膜交联术治疗,波长为375 nm、辐射度为45 mW/cm2紫外线A照射5 min(脉冲模式,照射1 s,间隔1 s)。术后3 d 复查,眼部检查示:右眼视力0.01,右眼眼压14 mmHg,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余无殊;左眼情况同前。术后1个月及3个月复查,情况稳定,给予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矫正,散瞳验光检查示右眼-6.00 DC×60=0.6。术后6年规律复查,右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示:患者角膜中央厚度稳定、角膜形态规则(见图1)。 右眼治疗期间,左眼密切随诊。角膜地形图示:左眼角膜下方隆起,表面形态不规则情况较前明显加重(见图 2)。左眼给予表面麻醉下SMILE来源角膜透镜材料角膜移植术联合跨上皮角膜交联术治疗。术后3 d复查,患者自觉左眼刺激症状较明显,存在畏光、流泪和不适感。眼部检查示:左眼视力0.1,左眼眼压13 mmHg,结膜轻度充血,角膜基质轻度水肿,余无殊。术后1周复查,患者不适症状缓解,角膜透明,情况稳定。术后左眼前节OCT复查示:角膜中央厚度增加,角膜形态规则(见图3)。散瞳验光检查示:左眼-16.0 DS/-2.00 DC×175=0.2。治疗:给予左眼表面麻醉下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治疗。手术设计矫正量:-6.0 DS/-2.0 DC×175。术后3个月内给予0.2%氟米龙滴眼液4次/d,每月减量1次。术后3个月复查,患者情况稳定,检查情况同前。左眼SMILE来源角膜透镜材料角膜移植术联合跨上皮角膜交联术治疗术后2年、PRK术后1年复查,情况稳定。右眼SMILE来源角膜透镜材料角膜移植术术后6年、左眼 SMILE来源角膜透镜材料角膜移植术联合跨上皮角膜交联术治疗术后2年、PRK术后1年复查,裂隙灯显微镜示双眼角膜透亮、左眼颞侧局限轻度混浊。显然验光检查示:右眼-6.00 DC×60=0.6,左眼-6.0 D=0.5;双眼角膜清亮,情况稳定。
2023 Vol. 25 (5): 384-386 [摘要] ( 180 ) [HTML 1KB] [PDF 4769KB] ( 7449 )
387 热依赛·阿布都拉木, 牛童童, 田艳明
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圈套器法取眼球内巨大非磁性异物3例
病例1:患者,男,46岁,以“右眼被铁渣击伤8 d”为主诉入院。2021年1月24日10时患者不慎被铁渣击伤右眼,即感眼球疼痛、视物不见,伴血性液体流出,当地医院急诊行“右眼球破裂伤修补术”7 d后转入我院。眼部检查:右眼视力光感,眼压7 mmHg(1 mmHg=0.133 kPa),球结膜混合充血,角膜10:00—6:00可见一斜形裂伤口,长约 7 mm,缝线在位,颞上方及鼻下方周边前房深度1/2CT,余前房消失,瞳孔欠圆,虹膜后粘连,晶状体皮质溢出,向后窥不入;左眼未见异常。眼眶CT示:右眼球内异物(见图1A)。入院诊断:①右眼球内异物;②右眼外伤性白内障;③右眼创伤性脉络膜脱离。治疗:术中切除晶状体和玻璃体后,见全视网膜呈灰白色隆起,1、5、7点位不规则小裂孔形成,黄斑区上方视网膜变性,视盘下方视网膜可见一金属异物嵌顿,异物为铁质,大小10 mm×4 mm(见图 1B),异物周围视网膜裂开,导光辅助眼内圈套器(见图2)将异物自视网膜上拔出,注入重水保护后极部视网膜,行角膜缘切口,圈套器将异物自角膜缘切口送出,间断缝合角膜缘切口,行裂孔处激光光凝,注入硅油5 ml,术后2个月复查视力为光感,术后半年复查视力为指数/1 m。 病例2:患者,男,48岁,以“左眼外伤后视物不见 12 h”为主诉入院。2016年1月1日患者不慎左眼被液压油喷伤,当即感左眼疼痛、视物不见,12 h后转入我院治疗。眼部检查:右眼未见异常。左眼视力无光感,眼压:Tn-1,眼睑水肿,睑结膜混合充血,颞下巩膜可见约8 mm一字形巩膜裂伤口,伤口处玻璃体组织嵌顿,角膜水肿,前房浅,约1.5CT,前房可见脱位晶状体,晶状体呈雾白色混浊,虹膜完全根部离断,余眼内组织窥不入。眼眶CT示:左眼球破裂,左眼球内巨大非磁性异物(见图3A)。入院诊断:①左眼眼球破裂;②左眼眼内炎;③左眼球内异物;④左眼外伤性白内障。治疗:入院后急诊行左眼球破裂伤清创缝合 +白内障囊外摘除+眼内注药术。3 d后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将玻璃体及积血切除,见玻璃体内巨大黑色圆柱状塑胶异物,大小14 mm×4 mm(见图3B),注入重水,行角膜缘切口伸入圈套器固定并取出异物(见图3D),视网膜可见巨大裂孔,裂孔区冷凝后,注入硅油4.5 ml,术后2个月复查视力为光感,术后8个月复查视力为0.04。 病例3:患者,男,34岁,以“左眼外伤后视物不清2 d”为主诉入院。2015年11月13日患者被安全气囊弹伤左眼后出现视物模糊,当地医院行“左眼球裂伤清创缝合术”2 d 后转入我院治疗。眼科检查:右眼视力1.0,眼压18 mmHg,余未见异常。左眼视力手动/40 cm,眼压7 mmHg,球结膜混合充血,下方球结膜缝线在位,角膜水肿,下方角膜变形皱褶,前房轴深约1.5CT,瞳孔欠圆,对光反射均消失,晶状体前表面见片状渗出膜,晶状体混浊,眼内结构窥不入。外院眼眶CT示:左侧眼球内金属异物并球内出血、积气(见图4A)。入院诊断:①左眼球内异物;②左眼创伤性玻璃体出血;③左眼外伤性白内障。治疗:术中晶状体、玻璃体切除干净,见脉络膜棕色隆起,视网膜全周灰白色隆起,锯齿缘360°解离,视网膜及视网膜下大量出血,视网膜多处不规则裂孔,黄斑区上方可见一玻璃异物,大小5 mm×4 mm (见图4B),向球内注入0.5 ml重水,伸入圈套器,固定异物,将异物从角膜缘切口处托出。玻璃体腔注入重水铺平视网膜,裂孔处激光光凝,注入硅油4 ml,术后1个月复查视力为光感,术后半年复查视力为指数/30 cm。
2023 Vol. 25 (5): 387-388 [摘要] ( 176 ) [HTML 1KB] [PDF 6217KB] ( 7247 )
389 陈红明, 吕孝平, 沈志新, 等
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致眼外肌麻痹1例
患者,女,40岁,因“双眼复视2周”于2020年12月 21日至嘉兴市中医医院眼科就诊。患者1个月前骑电瓶车摔伤,左肩部着地受伤,未伤及头面部,就诊于外院,诊断为:左侧锁骨断裂,予以左侧锁骨整复手术。查体:一般情况可。眼科检查:裸眼视力(UCVA)右眼0.6,左眼0.4,双眼矫正视力均为1.0。眼压右眼28.8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8.4 mmHg。眼球突出度:右眼19 mm,左眼12 mm,眶距104 mm。右眶部可闻及吹风样杂音,压迫颈动脉杂音消失。右眼上睑下垂,球结膜充血水肿+++,血管扩张迂曲。根据判定标准[1]:以角膜映光点为参照,对眼球运动障碍采用五级分度法:0代表运动不受限,-1为轻度受限(眼球运动度30°~35°),-2为中度受限(20°~25°),-3为重度受限(10°~15°),-4为完全受限(小于5°)。本例患者眼球运动为外转,内转完全受限(-4),上转、下转中度受限(见图1A),瞳孔散大5.0 mm,直接、间接对光反射迟钝,眼底见视乳头边界清,色淡红,C/D≈0.4,未见静脉搏动,黄斑部中心凹反光可见,视网膜动静脉比1:2。眼眶CT检查示右侧眼上静脉增粗(见图2A)。诊断:右侧颈动脉海绵窦瘘,右眼继发性青光眼。转神经内科后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见图3A)和颈内动脉3D重建检查(见图3B),明确诊断为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遂行介入手术治疗,术后1 d患者诉双眼复视现象消失。眼科检查:UCVA右眼0.6,左眼0.4,双眼矫正视力均为1.0。眼压右眼19 mmHg,左眼18 mmHg。眼球突出度:右眼13 mm,左眼12 mm,眶距105 mm。右眼眼球转动好转,其中上转、外转、下转无明显受限,内转轻度受限,上睑下垂好转,球结膜充血消失,瞳孔圆约4 mm,直接、间接对光反射可,眼底视盘界清、色淡红,黄斑中心凹反光可见。眼眶CT示眼上静脉直径较术前明显减小(见图2B)。术后3、6个月复查,患者无复视症状,眼球转动稍好转,但未完全恢复。术后1年复查,眼科检查示眼球各方向运动无受限(见图1B)。
2023 Vol. 25 (5): 389-390 [摘要] ( 98 ) [HTML 1KB] [PDF 4279KB] ( 7040 )
综述
391 刘珠珠, 魏瑞华
周边离焦软性角膜接触镜对儿童青少年近视控制效果的研究进展
与传统药物和光学手段相比,周边离焦软性角膜接触镜(PDSCLs)在近视控制方面的作用和潜力较大。PDSCLs为周边视网膜提供近视离焦信号是其控制近视进展的主要机制之一。笔者在回顾近视发病机制的基础上,论述了PDSCLs对儿童青少年近视控制的最新研究,包括不同随访期间、不同设计及不同附加度数的PDSCLs对近视的控制效果以及停戴后的反弹效应,最后提出了PDSCLs在临床应用中的问题和拓展。
2023 Vol. 25 (5): 391-395 [摘要] ( 121 ) [HTML 1KB] [PDF 736KB] ( 7083 )
396 马海霞, 胡欣欣, 陆勤康
青光眼模型中线粒体自噬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的关系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进行性丢失及其轴突损害是青光眼视神经损伤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目前尚未明确其具体的损伤通路。线粒体自噬是一种选择性清除受损和功能障碍线粒体的过程,在维持细胞稳态中起着重要作用。最新的研究表明,线粒体自噬参与青光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笔者总结了各类实验性青光眼模型中线粒体自噬的相关研究,发现线粒体自噬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因此,线粒体自噬有望成为青光眼视神经保护的治疗靶点。
2023 Vol. 25 (5): 396-400 [摘要] ( 125 ) [HTML 1KB] [PDF 716KB] ( 6795 )
  编辑部公告
更多...  
  相关下载
更多...  
  友情链接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3 - 2014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医科大学图书馆A413室 邮编:325035
电话:86-577-86699366 传真:86-577-86699366 Email:zhysgx@vip.126.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总访问量:

浙ICP备12004924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2020018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