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在线投稿
在线审稿
Email Alert
RSS
 
本期速递
过刊目次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投稿须知
写作指导
投稿介绍信
调查问卷
 
我刊沿革
总编寄语
专家介绍
引文报告
高被引文献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13年 15卷 8期
刊出日期:2013-08-25

专家述评
专题论著
论 著
临床研究
病例报告
   
专家述评
449 刘熙朴
低视力康复:我们面临的挑战

低视力的本质是患者减退的视功能不能满足其日常生活视功能需求的一种状态。低视力的康复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医疗、康复、教育、社会保障等多个领域的工作。目前,我国的低视力康复工作已经经历了20余年的探索发展过程,取得了不少成就,但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仍然很多。笔者对我国低视力康复工作发展的历程和成就进行了简要总结,对当前我国低视力康复工作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进行了分析,认为低视力康复专业技术、低视力康复辅助器具可用资源、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等问题是影响我国低视力康复服务工作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但并不是制约我国低视力康复工作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医疗机构低视力门诊的建设及可为全社会提供开放性服务的非医疗性专业康复机构的建设,是我国低视力康复服务体系建设必须解决的两个关键性、基础性的问题。

2013 Vol. 15 (8): 449-453 [摘要] ( 666 ) [HTML 1KB] [PDF 886KB] ( 2886 )
专题论著
454 邹燕红 贾伟 李乾 张宁 刘熙朴
北京市德胜社区糖尿病患者视功能损伤调查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视功能损害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横断面调查研究。对北京市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通过现场问卷调查、视功能检查、裂隙灯检查、免散瞳眼底照相检查、血压、体重、身高、随机血糖等检查,获得糖尿病患者的相关数据资料。连续变量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并应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评价糖尿病患者视力损伤的相关因素。结果 德胜社区管理的720例糖尿病患者中,实际受检者519例,受检率72.1%。双眼生活视力均小于0.3者 34例(占6.6%),经过矫正,20例至少一眼视力达到0.3及以上,其余14例双眼矫正视力均小于0.3。导致他们视功能损伤的主要原因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占42.9%。519例糖尿病患者中,73例照片不可读,占14.1%,经阅片明确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有141例,占总人数的27.2%。存在威胁视力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照片不可读的患者均需转诊眼科进一步检查,共计150例,占28.9%。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BMI)、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罹患情况是糖尿病患者视力损伤的危险因素。结论 糖尿病患者视功能损伤的重要原因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加强社区糖尿病防治的眼病筛查,及时发现威胁视力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能是减少糖尿病致盲的重要措施。

2013 Vol. 15 (8): 454-458 [摘要] ( 427 ) [HTML 1KB] [PDF 634KB] ( 2602 )
459 吴志毅,许梅萍,李小曼,陈洁,瞿佳
数字式Mars对比敏感度检查表在国人低视力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评估数字式Mars对比敏感度检查表的精确性和准确性,探索其能否应用于中国低视力患者的对比敏感度检查。方法 前瞻性对照研究。正常视力者40例,双眼习惯矫正视力≥1.0,排除明显眼部疾病;低视力患者43例,双眼中好眼最佳矫正视力≤0.3。所有被检者在视力矫正的前提下采取单眼测试,检查程序如下:①由第一名检查者从3张数字式Mars对比敏感度检查表中采取抽签法随机抽取一张表格,对被检者进行测试,并记录结果。②由第一名检查者随机用数字式Mars对比敏感度检查表和字母式Mars对比敏感度检查表分别再次测试被检者,分别记录每次的测试结果。③第二名检查者用步骤1中使用的那张数字式Mars对比敏感度检查表对被检者进行测试并记录结果。重复性和再现性通过统计组内标准差(Sw)、精确度(1.96Sw)、组内变异系数(CVw)和组内相关系数(ICC)进行评估;一致性比较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ICC及Bland-Altman分析法综合分析。结果 数字式Mars对比敏感度检查表的重复性参数和再现性参数1.96Sw、CVw较小,而ICC值较高,大于0.75。数字式Mars对比敏感度检查表和字母式Mars对比敏感度检查表之间的一致性示两者之间呈高度正相关(r=0.995,P<0.01)。ICC为0.997,Bland-Altman分析结果为95%LoA的范围非常窄,为(-0.053,0.092)logCS,表明2个表之间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结论 数字式Mars对比敏感度检查表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精确性,能够应用于中国低视力患者的对比敏感度检查。

2013 Vol. 15 (8): 459-462 [摘要] ( 456 ) [HTML 1KB] [PDF 481KB] ( 2925 )
463 向武,冯涓涓,陈咏冲,廖瑞端
不同助视器在低视力学生阅读康复中的应用

目的 明确新型非球面光学助视器与电子助视器在低视力学生阅读康复方面的作用,为临床及低视力康复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选取广州市培英职业学校的低视力学生30例,年龄(21.1±3.0)岁。每名受检者分别在不使用助视器、使用新型非球面光学助视器和便携式电子助视器3种条件下阅读。记录不同条件下受检者的持续时间、阅读距离、阅读速度、换行时间和错误率。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检验。结果 不使用助视器、使用新型非球面光学助视器和便携式电子助视器在阅读持续时间[(4.35±2.82)min vs. (7.27±4.50)min vs. (10.71±3.09)min,F=4.60,P<0.01],阅读距离[(7.44±4.40)cm vs. (13.38±7.07)cm vs. (20.97±6.84)cm,F=11.21,P<0.01],阅读速度[(35.64±24.01)字/min vs. (49.41±24.96)字/min vs. (65.59±20.03)字/min,F=13.77,P<0.01]、换行时间[(1.52±1.13)s vs. (2.24±1.25)s vs. (3.42±0.94)s,F=7.40,P<0.01]和错误率[(10.34±11.01)% vs. (5.84±3.61)% vs. (5.26±2.72)%,F=1.79,P<0.05)]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便携式电子助视器在阅读持续时间、阅读距离、阅读速度上均优于新型非球面光学助视器(P<0.0167);新型非球面光学助视器在阅读持续时间、阅读距离、阅读速度上优于不使用助视器(P<0.0167);在错误率上便携式电子助视器、不使用助视器与新型非球面光学助视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7),便携式电子助视器错误率低于不使用助视器(P<0.0167)。换行时间上便携式电子助视器、新型非球面光学助视器长于不使用助视器(P<0.0167),便携式电子助视器长于新型非球面光学助视器(P<0.0167)。结论 助视器对于低视力学生在阅读上有很大的帮助;便携式电子助视器总体上明显优于新型非球面光学助视器。

2013 Vol. 15 (8): 463-466 [摘要] ( 468 ) [HTML 1KB] [PDF 476KB] ( 2674 )
467 金婉卿,于旭东,厉以宇,冯海华,倪灵芝
新型近用连续变焦电子助视器在低视力和盲康复中的应用

目的 比较新型近用连续变焦电子助视器和近用光学助视器在低视力和盲康复中的有效性。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19例低视力患者和14例盲患者分别使用近用光学助视器和近用连续变焦电子助视器阅读报纸里的新闻文章,记录使用2种仪器后的近视力、阅读速度和阅读持续时间,采用配对t检验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使用近用光学助视器和近用连续变焦电子助视器后近视力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2,P<0.05);盲患者和低视力患者分别使用2种助视器后近视力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7.433、-8.721,P<0.01)。所有患者和盲患者使用近用光学助视器和近用连续变焦电子助视器后阅读速度相比,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t=-4.290、-6.728,P<0.01);低视力患者分别使用2种助视器后阅读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4,P>0.05)。所有患者、盲患者以及低视力患者分别使用近用光学助视器和近用连续变焦电子助视器后阅读持续时间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8.211、-6.137、-6.007,P<0.01)。结论 新型近用连续变焦电子助视器与传统的近用光学助视器相比,更能提高患者的近视力和改善阅读能力。

2013 Vol. 15 (8): 467-470 [摘要] ( 518 ) [HTML 1KB] [PDF 478KB] ( 2757 )
论 著
471 王小娟,赵堪兴
间歇性外斜视的双眼调节功能

目的 研究间歇性外斜视的双眼调节功能。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入选年龄在18~40岁的间歇性外斜视组76例,正常对照组40例,用MEM动态检影的方法测量双眼注视40 cm处调节视标时主导眼与非主导眼的调节反应、正/负相对调节(PRA/NRA)、斜视度。对数据进行t检验、秩和检验和相关分析。结果 间歇性外斜视组48只(63%)主导眼表现为调节超前,调节反应平均为(-0.32±0.57)D;62只(81%)非主导眼表现为调节滞后,非主导眼调节反应平均为(+0.36±0.44)D;主导眼与非主导眼之间的调节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01,P<0.01)。正常对照组主导眼调节反应为(+0.34±0.28)D,间歇性外斜视组主导眼的调节反应与对照组主导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36,P<0.01)。主导眼调节反应量与斜视度之间呈负相关(r=-0.67,P<0.01)。间歇性外斜视组PRA平均为(-4.03±0.82)D,对照组为(-3.09±0.7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5,P<0.01);间歇性外斜视组NRA平均为(+1.96±0.56)D,对照组为(+2.23±0.3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P<0.01)。结论 间歇性外斜视者在双眼注视近距离视标时主导眼与非主导眼调节反应不一致;在集合保持固定的情况下间歇性外斜视者处于调节紧张难以放松的状态。

2013 Vol. 15 (8): 471-474 [摘要] ( 481 ) [HTML 1KB] [PDF 475KB] ( 2671 )
475 刘明娜,孙秀丽,史伟云
难治性蚕蚀性角膜溃疡合并坏死性巩膜炎的临床治疗

目的 分析探讨全身应用免疫抑制剂联合手术治疗合并坏死性巩膜炎的难治性蚕蚀性角膜溃疡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山东省眼科医院2004年1月至2011年7月诊治的伴有坏死性巩膜炎的严重蚕蚀性角膜溃疡者7例(7眼)。治疗原则:①药物治疗:口服环孢素胶囊和强的松片,根据病情减量维持半年,无复发时停用。局部应用1%环孢素滴眼液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4次/d,逐渐减量维持。②手术治疗:巩膜坏死范围<1/4象限者,行巩膜修补术;角膜溃疡范围≤全角膜1/2者,行部分板层角膜移植术;角膜溃疡范围>全角膜1/2者或巩膜坏死范围>1/2象限者均行结膜瓣遮盖术。术后3个月内每半个月复查1次,之后每个月复查1次至术后1年,1年后每2个月复查1次。结果 7例中有3例行结膜瓣遮盖术,4例行部分板层角膜移植术联合巩膜修补术。行结膜瓣遮盖术的3例患者术后结膜瓣血运好,溃疡愈合,眼表稳定,随访期间未见原发病复发。行部分板层角膜移植术联合巩膜修补术的4例,随访期间3例未见原发病复发,1例因自行停药1.5个月,巩膜自溶再次入院,给予巩膜修补术联合药物治疗,随访2年未见复发。随访期内7例患者未见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未见因药物副作用所致停药。结论 全身应用免疫抑制剂联合手术治疗伴有坏死性巩膜炎的难治性蚕蚀性角膜溃疡有效,全身和局部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可以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

2013 Vol. 15 (8): 475-478 [摘要] ( 434 ) [HTML 1KB] [PDF 1105KB] ( 2712 )
479 蔡晓静,朱煌,赵立全,孔繁琪,冯婕妤,牛宗镇
葛根素对极低频电磁场下人胚胎眼巩膜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及I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葛根素对极低频电磁场(ELF-EMFs)作用下人胚胎眼巩膜成纤维细胞(HFSFs)增殖活性及I型胶原蛋白(COL1A1)表达的影响。方法 实验研究。体外培养HFSFs,根据是否暴露于0.2 mT电磁场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暴露组又分为不同终浓度葛根素组(0.0、0.1、1.0、10.0 µmol/L)。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暴露时间(0、12、24、48 h)暴露组和非暴露组HFSFs增殖活性,及各浓度葛根素组HFSFs暴露于0.2 mT电磁场24 h时增殖活性;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Blot检测非暴露组和暴露于0.2 mT电磁场24 h时各浓度葛根素组HFSFsmRNA转录水平和COL1A1蛋白表达。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各组整体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多重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暴露组各时间点HFSFs增殖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60,P<0.05),暴露于0.2 mT磁场24 h开始即出现HFSFs增殖受抑(t=5.000,P<0.01);与非暴露组相比,暴露组细胞内COL1A1蛋白表达下调(t=7.956,P<0.01),同时mRNA转录也下调(t=17.364,P<0.01),而1.0 µmol/L葛根素开始使HFSFs增殖活性增强(P<0.01),0.1 µmol/L葛根素即使暴露组HFSFs内COL1A1蛋白(P<0.05)和mRNA表达上调(P<0.05),且浓度越高变化越明显。结论 葛根素可逆向改变ELF-EMFs引起的HFSFs增殖活性下降、细胞内COL1A1 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可能对巩膜基质重塑具有预防作用。

2013 Vol. 15 (8): 479-483 [摘要] ( 435 ) [HTML 1KB] [PDF 765KB] ( 2672 )
484 胡风云,封利霞,任真,谭佳博
慢性酒精中毒对大鼠视功能的影响及抗氧化剂ebselen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慢性酒精中毒对大鼠视功能的损害以及抗氧化剂ebselen对视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实验研究。利用自由饮方法建立慢性酒精中毒大鼠模型,按随机数字表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酒精组和ebselen治疗组(即药物组),采用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及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观察大鼠视功能的改变。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3组FERG a、b波潜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61、3.664,P<0.05),酒精组a、b波潜时较对照组明显长(P<0.05),而药物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ERG b波振幅酒精组及药物组均较对照组低(F=3.312,P<0.05)。3组FVEP N1波、P1波潜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940、5.07,P<0.05),与对照组相比,酒精组N1波、P1波潜时明显较长(P<0.05)。3组FVEP N1-P1波振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74,P<0.05),与对照组相比,N1-P1波振幅明显较低(P<0.05)。药物组N1、P1波潜时及N1-P1振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酒精中毒对大鼠视功能产生显著损害,抗氧化剂ebselen对视功能具有保护作用,证实氧化应激反应在慢性酒精中毒损害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3 Vol. 15 (8): 484-487 [摘要] ( 356 ) [HTML 1KB] [PDF 813KB] ( 2784 )
488 刘丹,沈梅晓,王媛媛,骆亦婷,赵云娥
基于模型眼的球面人工晶状体单色像差分析

目的 运用基于Hartmann-Shack原理的模型眼来评价球面人工晶状体(IOL)单色像差。方法 前瞻性研究。本研究分为2个部分。①选取SA60AT(美国Alcon公司)系列IOL 5片,屈光度分别为+10、+15、+20、+25、+30 D;②选取IOL 3片,屈光度均为+20 D,分别为SA60AT、Akreos Adapt(美国博士伦公司)、AR40e(美国AMO公司)。搭建模型眼光路,将待测IOL置于光路中,以电子耦合设备(CCD)图像传感器接受像点,测出在436、486、525、546、589、660、710 nm不同波长下的像点图,经Matlab软件进行处理,采用双因素Pearson相关分析及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价IOL的单色像差。结果 第一部分:SA60AT系列IOL的球差(Z12,r=0.599,P<0.05)、垂直彗差(Z7,r=0.817,P<0.05)、水平彗差(Z8,r=0.488,P<0.05)与屈光度呈正相关,总高阶像差均方根值(RMSh)与屈光度不相关(r=0.007,P>0.05);波长与球差(r=-0.213,P>0.05)、垂直彗差(r=-0.074,P>0.05)、水平彗差(r=0.021,P>0.05)及RMSh(r=-0.322,P>0.05)均不相关。第二部分:3种IOL的球差(F=74.637,P<0.05)、水平彗差(F=6.719,P<0.05)及RMSh(F=11.76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垂直彗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95,P>0.05),AR40e的球差、水平彗差及RMSh相对最小;波长与各IOL的球差(r=0.007,P>0.05)、垂直彗差(r=-0.312,P>0.05)、水平彗差(r=-0.238,P>0.05)及RMSh(r=0.246,P>0.05)均不相关。结论 利用Hartmann-Shack原理设计的模型眼可以便捷地检测IOL的单色像差,为临床上IOL的选择及其光学设计的改进提供了参考依据。

2013 Vol. 15 (8): 488-492 [摘要] ( 454 ) [HTML 1KB] [PDF 566KB] ( 2565 )
493 杨国庆,陶冶,王小成,张磊,张作明
隐斜视三种检查方法的比较

目的 比较3种隐斜视检查方法,从而验证飞行员特殊视觉功能检查仪隐斜视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方法 横断面研究。用飞行员特殊视觉检查仪和同视机、马氏杆隐斜计按操作规定对50名男性青年分别进行隐斜视检查,对3种仪器所测得的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主导眼与非主导眼所测得的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①马氏杆与同视机检查结果中内隐斜最多,分别占38%、34%,单纯上隐斜最少,分别占2%、4%。检查仪则内隐斜合并上隐斜最多,占36%,正位眼最少,占4%。②3种仪器测得的内隐斜量为马氏杆>检查仪>同视机,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8,P<0.05)。马氏杆与同视机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马氏杆与检查仪,以及检查仪与同视机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仪器测得的外隐斜量马氏杆>同视机>检查仪,三者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83,P>0.05)。3种仪器测得的上隐斜量检查仪>马氏杆>同视机。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4,P<0.05)。同视机与检查仪、马氏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仪与马氏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主导眼所测得的内隐斜、外隐斜、上隐斜量均大于非主导眼,但仅马氏杆所测得的内隐斜量双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4,P<0.01),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3种检查方法之间所测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但检查仪与马氏杆测量的内、外、上隐斜均无差异。

2013 Vol. 15 (8): 493-495 [摘要] ( 494 ) [HTML 1KB] [PDF 394KB] ( 3101 )
496 薛林平,沈政伟,姜黎,尹禾,莫婷
机械法准分子激光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前后暗环境下的对比度视力与反应时间比较

目的 比较机械法准分子激光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BK)治疗近视前后暗环境下对比度视力及反应时间的变化规律,评估术后视觉质量。方法 前瞻性病例自身对照研究。对行SBK手术治疗近视的患者20例(40眼),应用多功能电子视力测量仪(型号MFVA-100)测量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暗环境暗背景下100%、25%、10%、5% 4个对比度下的logMAR视力及反应时间。采用方差分析和q检验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在暗环境暗背景下,随着对比度的下降,logMAR视力值呈增大趋势。在100%、25%对比度下,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段(1个月、3个月)对比度视力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740、3.203,P均<0.05)。术后1个月、3个月与术前比较,logMAR视力值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4.722、5.167,P<0.05;q=3.000、3.217,P<0.05);术后1个月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444、0.217,P>0.05)。在10%、5%对比度下,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段(1个月、3个月)对比度视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647、1.382,P均>0.05)。随着对比度的下降,反应时间呈延长趋势。在100%对比度下,术后1个月、3个月反应时间较术前缩短,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84,P>0.05)。在25%、10%、5%对比度下,术后反应时间延长,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三者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049、1.073、0.637,P均>0.05)。结论 机械法SBK治疗近视后,暗环境下100%、25%对比度视力提高,10%、5%对比度视力无显著变化,各对比度下反应时间无显著变化。SBK术后患者可获得良好的视觉质量,对比度视力和反应时间可作为评价SBK疗效的依据之一。

2013 Vol. 15 (8): 496-499 [摘要] ( 449 ) [HTML 1KB] [PDF 523KB] ( 2579 )
临床研究
500 王婷,刘军彩,王姝婷,史伟云
丝状角膜炎的个体化治疗

目的 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联合高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HD-OCT)检测丝状角膜炎丝状物的组成结构,指导丝状角膜炎的个体化治疗。方法 前瞻性病例研究。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山东省眼科医院确诊的丝状角膜炎患者70例(76眼)。根据病因进行分类,详细记录患者治疗过程。治疗前应用LSCM检测角膜丝状物组成,进行炎症细胞计数,HD-OCT检查丝状物累及角膜的深度。针对病因治疗前提下,根据LSCM检查结果,个体化应用抗炎药物、抑制增殖药物、黏液溶解剂;根据HD-OCT确定去除角膜病灶的深度。结果 通过LSCM观察到角膜丝状物由不同直径高反光的核心、上皮细胞、炎症细胞组成。炎症细胞的密度在不同的患者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平均炎症细胞计数<5/视野12眼,10/视野>炎症细胞计数≥5/视野26眼;炎症细胞计数≥10/视野38眼。HD-OCT可以观察到角膜丝状物病变深者达到前弹力层。个体化治疗后,患者的治愈率达到了100%,随诊1年未见复发,治愈后HD-OCT检查发现病变处未遗留瘢痕。结论 LSCM结合HD-OCT检测角膜丝状物结构,可以个体化地指导丝状角膜炎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2013 Vol. 15 (8): 500-503 [摘要] ( 399 ) [HTML 1KB] [PDF 667KB] ( 2695 )
病例报告
504 章玲 刘玉含 盛迅伦
眼眶嗜酸性细胞肉芽肿一例

患者,女,45岁,因左眼肿胀疼痛2个月于2010年10月23日来我院就诊。患者既往有鼻窦炎病史,于2个月前出现左眼肿胀并感轻度疼痛,无视力下降、复视,否认外伤史,自认患有鼻窦炎而口服抗生素,病情无好转,遂来诊。眼部检查:右眼视力1.0,左眼1.0;外眼检查:左眼上睑轻度肿胀,眼球轻度突出(见图1)。向后压左眼有轻度抵抗并疼痛,无鼻窦触痛,眼眶未触及肿块;裂隙灯检查、瞳孔、眼底检查、 眼球运动、色觉、视野检查双眼均正常;眼部CT检查:左眼眶轴位片显示软组织肿块位于眶上裂的蝶骨大翼处(见图2A),冠状位显示蝶骨大翼呈扇贝改变,提示有骨质破坏(见图2B)。结合病史及检查,可能的诊断包括皮样囊肿破裂或泪腺炎。故行肿物活检,组织病理学显示大量的组织细胞增生,胞核长圆,有切迹。组织细胞间夹杂着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见图3A)。电子显微镜显示组织细胞质内有Birbeck颗粒(见图3B)。诊断:左眼眶嗜酸性细胞肉芽肿。治疗经过:经睑皮肤切口,外侧开眶,行肿物切除及累及的骨组织刮除。术后症状体征消失。1年半后行眼部CT检查见左侧蝶骨大翼处破坏的骨质已修复(见图4)。

2013 Vol. 15 (8): 504-505 [摘要] ( 354 ) [HTML 1KB] [PDF 648KB] ( 2411 )
综 述
506 蔡萌,李静,罗燕
老视动物模型及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老视是影响40岁以上中老年人视功能和生活质量的主要原因。目前,对于老视的发生机理众说纷纭,尚未形成统一的理论,传统的配镜治疗有一定局限性,新近的手术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也有待进一步观察。越来越多的学者试图通过实验研究解决以上问题,然而,目前并没有非常理想和标准的老视动物模型和检测方法。笔者就老视动物模型及其检测方法等方面的国内外新进展作一综述。

2013 Vol. 15 (8): 506-509 [摘要] ( 355 ) [HTML 1KB] [PDF 836KB] ( 2708 )
510 王娜 赵姝芝 郑志
非诺贝特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进展

非诺贝特是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激动剂,在临床上作为调脂药物被广泛使用。它能够降低甘油三酯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冠脉血管事件的风险。最近的临床试验表示,非诺贝特能够延缓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且发现非诺贝特的这种作用与其抗炎作用等有关。现主要就非诺贝特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

2013 Vol. 15 (8): 510-512 [摘要] ( 438 ) [HTML 1KB] [PDF 10285KB] ( 2594 )
  编辑部公告
更多...  
  相关下载
更多...  
  友情链接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3 - 2014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医科大学图书馆A413室 邮编:325035
电话:86-577-86699366 传真:86-577-86699366 Email:zhysgx@vip.126.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总访问量:

浙ICP备12004924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2020018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