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在线投稿
在线审稿
Email Alert
RSS
 
本期速递
过刊目次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投稿须知
写作指导
投稿介绍信
调查问卷
 
我刊沿革
总编寄语
专家介绍
引文报告
高被引文献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10年 12卷 1期
刊出日期:2010-01-25

专家述评
专题论著
论 著
临床研究
病例报告
综 述
   
专家述评
2 王勤美
屈光手术的回顾和展望

屈光手术和跟前节成像系统的发展大大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预测性和稳定性.飞秒激光可用于制作角膜瓣,进行角膜基质内切割,制作角膜基质环植入隧道等.与传统激光切削模式相比,波前像差引导等个性化切削模式能提高患者术后的视觉质量.角膜胶原交联术是一种治疗圆锥角膜的全新方法.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和屈光性人工晶状体置换术对于高度近视和远视的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有的老视手术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对各种屈光手术新技术及相关的眼前节成像系统进行了评述,并展望了屈光手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强调了解屈光手术新技术和新设备的重要性,提出应该积极稳妥地推进屈光手术新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

2010 Vol. 12 (1): 2-4 [摘要] ( 379 ) [HTML 1KB] [PDF 222KB] ( 2407 )
专题论著
5 李莹,李俏,龙琴,罗岩,艾凤荣
角膜表层手术与基质层手术后视觉质量比较及其与波前像差的相关性

目的 比较角膜表层与基质层屈光手术后高阶像差等客观指标以及主观视觉主诉,并分析术后主观视觉感受与视觉质量检查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61例行准分子激光治疗的患者(116眼)进行分析,接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患者45例(84眼),接受新型表层手术(ASA)16例(32眼).LASIK组术前等效球镜度(SE)范围为-1.25~-8.75 D,平均为(-5.85±1.77)D;ASA手术组术前SE范围为-2.00~-9.25 D,平均为(-5.38±1.83)D.术前及术后第1、第3、第6个月检查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球镜及柱镜度数、SE以及波前像差(WA)等.术后第1、第3、第6个月,由同一名医师询问患者术后总体评价、术后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时的视觉质最及视觉症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等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第1个月时,ASA组C7绝对值、RMSh、RMS3、RMS6均显著小于LASIK组(0.17 vs0.32,0.39 vs 0.50,0.29 vs 0.38,0.07 vs 0.09,P均<0.05),但RMSh的差异更为显著(0.39 vs 0.50,P<0.01);术后第3个月、第6个月时差异项减少.术后早期,LASIK组白天及夜间开车容易程度、白天远视力、夜间视力、夜间眩光、总体视力的评分显著高于ASA组,两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6个月,两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术前戴镜相比,白天远视力是患者认为优于术前的最显著项目,眩光和夜视质量下降是患者手术后早期的主诉.术后早期SE和球镜度变化值越大,夜间开车容易程度、夜间眩光、夜间视力评分越差.夜视症状随时间延长明显好转.术后早期总高阶像差、彗差和球差增大程度越大,患者夜间眩光越显著.结论 术后早期,ASA组患者视觉质量评分稍差于LASIK组,但第6个月时差异不显著.两者手术效果相当.术后早期,SE、球镜度、高阶像差的变化值越大,夜间视觉质量越差,夜间眩光越显著.

2010 Vol. 12 (1): 5-10 [摘要] ( 295 ) [HTML 1KB] [PDF 439KB] ( 2725 )
11 汪明红,刘磊,李新宇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屈光回退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屈光同退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1至2004年在武汉同济医院眼屈光治疗中心接受LASIK手术的7537例患者资料,收集其中屈光同退的病例298例(484眼),按1:1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相等例数非屈光回退病例作为对照组,两组的性别、手术时间等条件配比.收集两组病例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家族史和眼部相关检查结果(等效球镜度、最佳矫正视力、中央角膜厚度、切削直径等)等相关因素.应用SPSS 13.0软件对两组的一般情况行X~2检验和t检验,对LASIK术后屈光回退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分析结果提示,有12个变量纳入多因素条件Logistic 回归模型,有4个因素进入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其中年龄(OR=1.062,P=0.004)和等效球镜度(SE)(OR=3.747,P=0.001)是屈光回退的危险因素,而中央角膜厚度(CCT)(OR=0.475,P=0.002)和切削直径(LAD)(OR=0.982,P=0.000)是屈光回退的保护因素.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为:P=1/1+Exp∑(-7.582-0.060AGE-1.321SE+0.744LAD+0.018CCT),表示P值越大,术后越易发生屈光回退.判断术后屈光回退的灵敏度为79.54%,特异度为76.78%.结论 年龄越大,屈光度越高和中央角膜厚度越薄者,术后越容易出现屈光回退.术中采用较大的激光切削直径将有助于提高LASIK的预测性,减少屈光回退的发生.本研究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能较好地预测术后屈光同退的发生概率.

2010 Vol. 12 (1): 11-14 [摘要] ( 385 ) [HTML 1KB] [PDF 280KB] ( 2581 )
15 李康寯,余野,王勤美,吕帆,杨新军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患者的生命质量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对近视患者生命质量(QOL)的影响,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应用中文版的屈光矫正者牛命质量量表(QIRC)对115例近视患者LASIK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生命质量进行打分.该量表包括症状、视功能与身体机能、社会活动及精神心理4个模块,共20项指标.115例近视患者中,女性64例,男性51例;年龄18~40岁,平均(22.7±4.8)岁;其中术前低、中度近视组(<-6.0 D)70例,高度及超高度近视组(≥-6.0 D)45例.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采朋配对t检验分析LASIK手术前、后QOL总分及不同性别、年龄和屈光状态下近视患者QOL得分改变情况,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QOL的影响因素.结果 术后3个月,近视患者QOL得分由术前39.15±4.23提高到术后41.78±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3,P<0.01).其中,高度及超高度近视组患者LASIK手术前、后QOL得分改变最(4.60±1.08)与中、低度近视组患者(3.83±1.18)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P=0.22);男性患者组QOL得分改变量(3.57±0.18)与女性患者组(4.28±1.26)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3,P=0.58);<23岁患者组QOL得分改变量(3.64±0.73)与≥23岁患者组(3.56±1.31)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3,P=0.75).在影响术后QOL的相关因素中,有用眼保护(OR=5.93,95% CI:1.57-22136)、较少并发症(OR=15.13,95% CI:2.57-88.94)、较低相关医药费(OR=7.80,95% CI:1.66-36.71)、日常生活便利性(OR=10.36,95%CI:2.44-44.05)、被他人认同感(OR=3.90,95% CI:1.08-14.13)及自信心(OR=12.73,95% CI:2.97-54.57)等因素存在,则能提高QOL得分,而年龄、性别、术前屈光度等均不是LASIK术后QOL的影响因素.结论 LASIK手术后,大部分近视患者的生命质量较术前提高.术后用眼保护、手术并发症、相关医药费用、日常生活便利性、被认同感及自信心等是影响LASIK患者术后生命质最的重要因素.

2010 Vol. 12 (1): 15-18 [摘要] ( 295 ) [HTML 1KB] [PDF 280KB] ( 2496 )
19 李凯,周行涛,牛凌凌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对准分子激光手术后角膜知觉的影响

目的 探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和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切削术(LASEK)后角膜中央知觉(CCC)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受LASEK或LASIK手术治疗的近视患者49例(97眼),男19例(37眼),女30例(60眼1.年龄19~40岁,平均(25.4±6.2)岁;球镜屈光度-1.5~-12.5 D,平均(-6.76±2.53)D;柱镜0~-3.00 D,平均(-0.87±0.56)D.随机分为4组:LASEK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治疗组(24眼)、LASEK未使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对照组(22眼)、LASIK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治疗组(26眼)、LASIK未使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对照组(25眼).各组的年龄、屈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4组术后常规使用0.1%氟美童滴眼液,治疗组术后第1天开始使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每日 3次,使用3个月.观察术前与术后第1个月、第3个月的角膜中央知觉,采用Cochet & Bonnet触觉测试仪进行测量.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t检验.结果 两种手术术后角膜中央知觉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LASIK术后1个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治疗组角膜中央知觉的减少小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P<0.05);术后3个月,两组角膜中央知觉较术后1个月有所恢复,但仍未恢复到术前水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1,P>0.05).LASEK术后1个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治疗组角膜中央知觉的减少小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4,P<0.01);术后3个月,治疗组和对照组角膜中央知觉较术后1个月有所恢复,但仍未恢复到术前水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9,P>0.05).结论 LASIK和LASEK手术均影响角膜中央知觉,术后早期使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者角膜知觉恢复明显优于未使用者.

2010 Vol. 12 (1): 19-22 [摘要] ( 345 ) [HTML 1KB] [PDF 289KB] ( 2446 )
23 谢培英,杨丽娜,王丹,迟蕙
逆几何形特殊设计RGPCL矫正角膜屈光手术后的屈光不正

目的 探讨后表面逆几何形特殊设计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RGDRGPCL,近似角膜塑型镜没计)矫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和放射状角膜切开术术后屈光不正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有针对性地选择角膜屈光手术后视力不良,残留明显屈光不正的29例患者(51眼)配戴RGDRGPCL,观察其配适状态、矫正视力、患者满意度、角膜形态变化、波前像差改变以及眼表健康状况.术后50眼球镜度-1.00~-18.75 D,散光度0.75~4.50 D.裸眼视力3.0~4.8;1眼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义受外伤致术后无晶状体眼,+8.00 D/+6.00 D×10°,视力3.0.所有病例戴框架镜矫正视力不满意,或存在屈光参差.同时选择30只配戴角膜塑型镜的中低度近视眼作为对照组.采用Tomey Ⅳ角膜地形图,显示角膜表面30个投照环,计算每6环的平均曲率,共5区,将角膜屈光手术后和角膜塑型术后两组角膜地形图中各区的平均曲率进行比较.评价戴镜3个月后的适配状态、患者满意度以及视力和波前像差的变化.对所得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屈光手术后与近视眼配戴角膜塑型镜后,角膜地形图中各区参数相近[(39.24±2.09)D vs (39.27±1.23)D,(39.24±2.46)D vs(39.88±1.19)D,(40.34±2.48)D vs (41.39±1.43)D,(41.23±2.43)D vs (41.21±1.45)D,(41.02±2.36)D vs(40.50±0.79)D,两组之间各区参数的差异均尤统计学意义(P>0.05).配戴RGDRGPCL后,35眼视力可达5.0或更高.配适状态基本良好,患者自觉清晰、舒适的满意度均较高,部分显示波前像差明显降低.戴镜期间末出现明显角、结膜并发症,部分长期戴镜后可出现角膜规则塑型效果.结论 针对角膜屈光手术后视力低下,角膜中央区平坦而旁周边区陡峭的显著形变,而且利用普通框架眼镜和球面或非球面设计的RGPCL矫正困难的病例,配戴设计适宜的RGDRGPCL进行视力再矫正是一个合理、良好的选择.

2010 Vol. 12 (1): 23-28 [摘要] ( 361 ) [HTML 1KB] [PDF 555KB] ( 2432 )
29 陈志,周行涛,瞿小妹,李梅,宫文静
不同矫正方法对儿童眼周边屈光度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屈光矫正方法对儿童眼周边屈光度的影响.方法 自身对照横断面研究.15名儿童先后在裸眼、框架眼镜全矫和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全矫三种状态下,从左侧30°到右侧30°注视7个远处视标,用红外自动验光仪分别获取6个周边屈光度和1个中心屈光度,周边屈光度减去中心屈光度即相对周边屈光度,在各个位置对三种状态的相对周边屈光度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如有统计学意义再用Bonferroni检验两两比对.结果 被试儿童在裸眼、框架眼镜全矫和RGPCL会矫三种状态下,相对周边屈光度均呈远视(鼻侧10°除外),幅度随周边角度增加而增大,表现为鼻、颞侧不对称,以向颞侧注视时更偏远视.但RGPCL矫正后的相对周边屈光度在颞侧较前两种状态偏近视,差异随角度增加而增大.向颞侧30°注视时,裸眼,框架眼镜矫正和RGPCL矫正后的相对周边屈光度分别达到(1.69±1.03)D、(1.84±0.99)D和(0.81±1.28)D.方差分析发现三种方法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9,P=0.031),用Bonferroni检验发现在框架眼镜矫正和RGPCL矫正法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43).结论 配戴RGPCL能改变颢侧周边屈光度,配戴框架眼镜则不能.如果偏近视的相对周边屈光度有利于控制近视进展,RGPCL是一个选择.

2010 Vol. 12 (1): 29-32 [摘要] ( 351 ) [HTML 1KB] [PDF 286KB] ( 2550 )
33 黄佳,瞿小妹,陈志,褚仁远
青少年近视眼配戴RGPCL、Ortho-K及框架眼镜一年后调节滞后的差异

目的 探讨青少年近视眼配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CL)、角膜塑型镜(orthokeratology,Ortho-K,OK镜)及框架眼镜后调节滞后的差异.方法 70名(70眼)9~14岁中低度青少年近视眼患儿,行医学验光、角膜曲率、角膜地形图检查后,根据检查结果、患儿及家长依从性等综合评估,对其中25名患儿选择配戴RGPCL,25名患儿配戴Ortho-K,其余20名患儿配戴框架眼镜.配戴期间每3个月复查1次,1年以后测定RGPCL组戴镜屈光度、Ortho-K组脱镜后的残余屈光度及框架眼镜组的屈光度,并使用开放视野型红外验光仪测量其在2~5 D调节刺激下的调节反应,计算相对应的调节滞后和调节反应/刺激(AR/AS)斜率.对相关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LSD检验.结果 总共有57人完成测量.在2 D调节刺激水平下,RGPCL、Ortho-K和框架眼镜组的调节滞后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3 D、4 D、5 D调节刺激水平下,3组间的调节滞后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4.373,P<0.05;F=5.833,P<0.01;F=6.157,P<0.01),Ortho-K组的调节滞后值最小,RGPCL组次之,而框架眼镜组的调节滞后值最大.调节反应/刺激(AR/AS)斜率也呈现同样趋势,但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配戴RGPCL和Ortho-K 1年后,患儿在高调节需求时的调节滞后值明显低于框架眼镜组,其在延缓青少年近视进展中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2010 Vol. 12 (1): 33-36 [摘要] ( 456 ) [HTML 1KB] [PDF 312KB] ( 2633 )
37 宋艳霞,毛欣杰,吕帆
夜戴型角膜塑型镜对眼表形态和泪液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夜戴型角膜塑型镜对近视患者眼表形态及泪液的影响.方法 近视患者20名(40眼),年龄为(11.8±1.8)岁.屈光状态为(-2.37±0.82)D.给予过夜配戴角膜塑型镜矫治近视,分别于戴镜前和戴镜后第1天、第1周、第1个月、第3个月时进行主觉验光、角膜地形图、泪膜破裂时间(TBUT)、泪膜形态、泪液基础分泌量以及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的检测.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型镜后,各测量参数均产生了明显变化.①近视度数(等效球镜):戴镜后近视度数均较戴镜前降低,第1天时较戴前有效降低(P<0.05),1周后变化趋于稳定.②角膜形态:平均角膜曲率和角膜偏心率(e值)在戴镜后均降低,第1天时较戴前均有效降低(P<0.05);角膜表面规则指数(SRI)在戴镜后出现升高,第1天时较戴前有效增加(P<0.05);以上参数均在戴镜1周后趋于稳定.③TBUT:戴镜后TBUT均较戴镜前降低,第1天时较戴前有效降低(P<0.05),之后变化趋于稳定.④泪膜的脂质层形态:戴镜前以流水型和彩条型为主(70%),戴镜后变成以大理石型和流水型为主(第1天、第1周、第1个月、第3个月时分别为80%、95%、90%、62.5%).⑤泪液基础分泌量:除戴镜后第1天时较戴前有效增加外(P<0.05),其他时间与戴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⑥角膜上皮染色:戴镜后角膜上皮染色病例数较戴镜前增多,其中以Ⅰ级染色为主(戴前和戴镜后第1天、第1周、第1个月、第3个月时分别为7.5%、40.0%、47.5%、52.5%、47.5%).⑦相关性分析:在各随访时间点,TBUT均随着脂质层厚度的增加而相应增加(P<0.05);角膜上皮染色越严重,TBUT值越小(P<0.05);戴镜前后SRI变化量与TBUT变化量呈负相关(P<0.05).结论 角膜塑型镜引起近视度数下降和角膜曲率变平坦主要发生在戴镜后1周内.过夜配戴角膜塑型镜末明显影响泪液的基础分泌量,但泪膜稳定性下降,泪膜脂质层趋向变薄,戴镜后角膜上皮受损、前表面形态改变和不规则性增加是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2010 Vol. 12 (1): 37-42 [摘要] ( 385 ) [HTML 1KB] [PDF 441KB] ( 2715 )
43 南莉,李树茂,张缨,汤欣
复曲面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矫正高度角膜散光

目的 观察后表面复曲面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BSTRGPCL)矫正高度角膜散光的效果及其对角膜地形图的影响.方法 选择高度角膜散光患者31例(54眼),经自动验光仪验光、客观检影、综合验光仪验光和角膜地形网检查,记录综合验光仪所得最佳矫正视力(BCVA),确认角膜散光与整体散光基本一致,根据2/3散光原则定制BSTRGPCL.戴镜1个月后复查,观察配适和跟表并发症情况,记录BCVA和角膜地形图变化.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X~2检验和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 戴镜后1个月,所有患者配适良好,无严重眼表损伤和感染等并发症.配戴BSTRGPCL的视力较框架眼镜视力有明显提高,39眼(72.22%)的BCVA≥1.0,例数显著多于框架眼镜矫正时(18眼,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38,P=0.00).戴镜1个月后,角膜表面规则性指数、表面不对称性指数分别为0.66±0.21和0.36±0.18,较戴镜前无明显变化(t=1.01,P=0.32;t=1.40,P=0.17);最大角膜曲率为(47.72±2.12)D,较戴镜前明显变低(t=2.42,P=0.02),最小角膜曲率为(42.70±2.04)D,无明显变化(t=0.05,P=0.97).结论 BSTRGPCL矫正高度角膜散光配适良好,可获得较理想的矫正视力,短期配戴可使最大角膜曲率降低,但角膜规则性变化不显著.

2010 Vol. 12 (1): 43-45 [摘要] ( 250 ) [HTML 1KB] [PDF 219KB] ( 2329 )
46 周素君,刘波,王科,陈利,聂亚梅,万兴芳
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配戴者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配戴者的性别、年龄、屈光状态等相关因素的特征,为临床验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叫顾分析本中心1999年8月至2009年10月成功验配RGPCL的882例患者资料,分析所有患者的性驯分布情况,并对其中资料完整的820例(1469眼)验配者的年龄分布和屈光状态进行分析.年龄分组:40岁以下每10岁分为一组,41岁及以上为一组;屈光状态分组:球镜屈光度按低度、中度、高度、超高度近视及远视分组,散光以-0.50~-2.00 D、-2.25~-5.00 D、>-5.00 D分组.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X~2检验,结果882例RGPCL配戴者中,男性304例(占34.5%),女性578例(占65.5%).男女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170.24,P=0.00).资料完整的820位配戴者中,屈光参差者312例(占38.1%),屈光参差范围2.50~25.0 D,主要集中在11~20岁组.年龄范围为3~66岁,平均19.4岁.各年龄阶段配戴者眼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15.1,P=0.00).对1469眼的球镜屈光度进行分组分析:低度近视组195眼(占13.3%),中度近视组374眼(占25.5%),高度近视组364眼(占24.8%),超高度近视组446眼(占30.4%),远视等混合组90眼(占6.1%),各组眼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5.1,P=0.00),配戴者主要集中在中、高及超高度近视组.本组散光有1058眼(占72.0%),范围-0.50~11.50 D,主要集中在11~20岁组,各组散光眼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7.6,P=0.00).结论 屈光不正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屈光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对RGPCL的选择.

2010 Vol. 12 (1): 46-48 [摘要] ( 299 ) [HTML 1KB] [PDF 205KB] ( 2417 )
病例报告
42 焦明菲,闫一鸣,颜华
幼儿结膜吸吮线虫病一例

患者,男,10个月龄,于2008年12月来我院眼科就诊.患儿在睡觉时其父母仔细观察患儿左眼结膜囊内有虫爬动,故来我院就诊.裂隙灯检查:左眼结膜囊内发现白色线状虫体蠕动,球结膜未见明显充血、水肿,角膜透明.Kp(-),Ty(-),虹膜纹理清晰,瞳孔圆.对光反射存在,品状体透明,玻璃体未见明显混浊.跟底未见明显异常.右眼末见明显异常.经0.4%利多卡因点眼表麻后,在裂隙灯下取出白色虫体2条,长1~2 cm.肉眼观察可见:虫体尚存活,乳白色,长圆柱形,大小(0.02~0.03)cm×2 cm,游走灵活.

2010 Vol. 12 (1): 42-42 [摘要] ( 261 ) [HTML 1KB] [PDF 73KB] ( 2299 )
论 著
49 刘睿,褚仁远,王敏,胡敏,许烨
455 nm和610 nm单色光照对恒河猴明适应光谱敏感性的影响

目的 观察单色光照对恒河猴眼光谱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2月龄恒河猴6只,明适应下记录闪烁光视网膜电图.刺激光范同为415~650 nm单色光,各单色光峰值间隔约20 nm.光强从最大能量值以0.25 log单位依次递减.记录时,光强由低到高,每一次测试间隔5~10 s,建立各单色光的光强一振幅函数,以振幅为80μV时的光强值记为Ⅰ,以单色光波长值为横坐标,Log(1/Ⅰ)为纵坐标绘制猴眼的光谱敏感曲线.然后将6只恒河猴分别置于红光(610 nm)、蓝光(455 nm)和白光(色温5000 k)照射条件下饲养(光照周期8 am~8 pm),每组2只.分析光照前以及光照6周后的光谱敏感曲线.结果 光照前,恒河猴眼光谱的3个敏感峰值分别在455~475 nm(短波长)、515~535 nm(中波长)和595~610 nm(长波长)3个波段.光照6周后,白光组猴眼光谱曲线与光照前相比,形态和光谱峰值无明显改变;红光组长波长段的敏感峰值降低或消失,而中波长段敏感峰值向长波长段位移,并有增高的趋势;蓝光组的敏感曲线峰值位置基本不变,但整个光谱曲线位置下移,敏感性降低.结论 单色光照能引起幼年恒河猴眼光谱曲线振幅和峰值的改变,其机制可能与色觉通路间信号对比改变有关.

2010 Vol. 12 (1): 49-52 [摘要] ( 357 ) [HTML 1KB] [PDF 298KB] ( 2353 )
53 仝春梅,王超英,王彩荣,郝岚
透镜诱导型近视眼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肝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变化

目的 观察豚鼠镜片诱导型近视眼(LIM)眼球前部及后极部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表达变化.探讨近视眼的发病机制.方法 取2周龄豚鼠10只,随机选择一眼作为实验眼,制备近视眼模型(眼前配戴凹透镜45 d),对侧眼作为自身对照.实验前后测量豚鼠双眼屈光度和眼轴长度.原代培养豚鼠视网膜前部及后极部RPE细胞,传1代后,对各组RPE细胞HGF表达进行免疫细胞化学分析.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①豚鼠经过45 d的透镜诱导后,形成(-6.70±1.93)D的相对近视,眼轴延长(1.53±0.31)mm,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5,t=9.17,P<0.05),近视模型造模成功.②在光镜下观察免疫细胞化学爬片显示,HGF在RPE细胞中的表达定位于细胞浆,细胞核无着色.近视眼前部和后极部RPE细胞的HGF表达明显高于自身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视模型眼和对照眼自身前部与后极部HGF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外培养的豚鼠RPE细胞稳定表达HGF:HGF在近视模型眼前部和后极部RPE细胞中的活性都升高,参与了实验性近视眼的形成.

2010 Vol. 12 (1): 53-56 [摘要] ( 281 ) [HTML 1KB] [PDF 336KB] ( 2294 )
57 周国义,郑海华,高前应,谭娟
Rag-1基因敲除小鼠的眼部改变

目的 观察Rag-1基因敲除鼠的眼部改变,为进一步研究Rag-1基因功能和其对眼球发育的影响打下一定的实验基础.方法 取Rag-1基网敲除型和野生型两种小鼠各10只,雌性,4~6周龄.通过基因鉴定、屈光检查、视网膜电图(ERG)检查、眼球病理分析,观察两种小鼠的眼部情况.结果 在眼前节、眼屈光和病理检查中,野生型和基因敲除型小鼠在结构上没有明显的差异,两者的屈光状态也无明显差异,均呈明显的远视状态.ERG主要反映视网膜的功能状态,两者的a波和b波没有明显的差异.结论 Rag-1基因敲除型小鼠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研究眼免疫功能的动物模型.

2010 Vol. 12 (1): 57-59 [摘要] ( 334 ) [HTML 1KB] [PDF 230KB] ( 2264 )
60 李双,王兴华,许兵,姜发纲
金丝桃素对视神经损伤大鼠视网膜节细胞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金丝桃素对视神经损伤大鼠视网膜节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夹伤组、生理盐水对照组、金丝桃素治疗组4组,每组6只(12眼).对所有大鼠行双上丘注射2%荧光金逆行标记节细胞,7 d后,对单纯夹伤组、生理盐水对照组、金丝桃素治疗组进行球后视神经钳夹,同时在生理盐水对照组、金丝桃素治疗组玻璃体内分别注入生理盐水和金丝桃素5μl,14 d后进行视网膜节细胞的计数.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 视神经央伤后14 d,存活的视网膜节细胞显著减少.单纯夹伤组节细胞存活率为50%,生理盐水对照组节细胞存活率为52%,金丝桃素治疗组节细胞存活率为68%.金丝桃素治疗组相比单纯夹伤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存活的节细胞明显要多(P<0.05).结论 玻璃体内注射金丝桃素能减少大鼠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死亡率,对视网膜节细胞有保护作用.

2010 Vol. 12 (1): 60-63 [摘要] ( 351 ) [HTML 1KB] [PDF 296KB] ( 2277 )
64 王霁雪,吴荒,杨隆艳,郑雅娟
Orbscan-Ⅱ、Pentacam及超声测厚仪角膜厚度测量值的比较

目的 探讨Orbscan-Ⅱ、Pentacam及超声角膜测厚仪三种仪器测量角膜中央厚度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预行准分子激光角膜手术的近视患者159例(318眼),采用Orbscan-Ⅱ、Pentacam及超声角膜测厚仪三种仪器测量角膜中央厚度,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再根据超声角膜测厚仪所测得的角膜厚度进一步将患者分为三组(<500 μm组、500~570 μm组和≥570μm组),在每个组中对三种方法所测得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Orbscan-Ⅱ、Pentacam、超声角膜测厚仪测得的角膜中央厚度平均值分别为(527.9±43.0)μm、(526.3±38.4)μm、(522.6±37.8)μm.经方差分析,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91,P=0.226).分组后,角膜厚度<500μm和500~570 μm组,三种方法所得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46,P=0.215;F=-2.107,P=0.123);而≥570μm组,三种方法测量结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F=5.396,P=0.006),进一步采用Bonferroni检验分析组间差异,Orbcan-Ⅱ组测量值明显高于Pentacam组(P=0.029)和超声测厚仪组(P=0.010),Pentacam组和超声测厚仪组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 三种方法用于测量准分子激光角膜手术前近视患者的角膜中央厚度时虽然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上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很好的协同性,但相互间还不能完全替代.

2010 Vol. 12 (1): 64-67 [摘要] ( 350 ) [HTML 1KB] [PDF 286KB] ( 2459 )
临床研究
68 刘惠娟,李剑洪,曾强,刘俊灵
小梁切除联合巩膜瓣下羊膜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

目的 观察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下羊膜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对28例(35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联合巩膜瓣下羊膜植入,观察术后滤过泡的形成、眼压变化、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术后随访12~24个月.滤过泡形成情况:Ⅰ型滤过泡21眼,Ⅱ型滤过泡9眼,Ⅲ型滤过泡2眼和Ⅳ型滤过泡3眼;其中,功能型滤过泡占85.7%(30/35),非功能型滤过泡占14.3%(5/35).眼压情况:术后第3个月,平均眼压(13.1±2.6)mmHg;术后第12个月,平均眼压(15.4±3.1)mmHg.手术总有效率为94.3%(33/35),主要并发症为前房渗出性反应5眼,前房有少量积血1眼(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均在1周内消退.结论 小梁切除联合巩膜瓣下羊膜植入术能有效提高难治性青光眼的手术成功率.

2010 Vol. 12 (1): 68-70 [摘要] ( 317 ) [HTML 1KB] [PDF 216KB] ( 2293 )
71 何甜,陈燕青,李玉翠
1006例弱视集中治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弱视患者集中式综合治疗的疗效,探讨提高弱视治疗效果的方法.方法 收集2006年2月至2008年2月间在我院就诊并集中进行弱视综合治疗的患者1006例(1870眼),年龄3~18岁,进行遮盖、精细目力训练及增视仪、同视机、多媒体等综合治疗,每个疗程15 d,定期复查(1年到3年不等).按弱视程度、性质以及注视性质等进行分组,对各组的治疗效果行X~2检验.结果 经过弱视集中式训练后,总有效率为81.0%.轻、中度弱视及弱视中的屈光不正性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其他类型弱视(P<0.05).不同年龄段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不一致,14岁及以下患者明显比14岁以上者高(P<0.05).结论 集中式综合治疗是弱视患者提高视力的有效方法,需要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

2010 Vol. 12 (1): 71-73 [摘要] ( 312 ) [HTML 1KB] [PDF 217KB] ( 2253 )
综 述
74 樊云葳,李晓清,晏晓明
视觉诱发电位在儿童视觉发育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视觉诱发电位是视网膜受闪光或图形刺激后经视路传递,在头颅皮肤表面记录到大脑皮层视中枢对视觉刺激发生反应的一簇电信号,又称皮层视觉诱发电位.由于不受被检者认知能力及配合能力限制,可以客观反应视觉系统以及脑系统功能,适用于幼小儿童、意识丧失的患者、伪盲者以及术中检查.本研究就视觉诱发电位的理论基础、检查过程中所需参数以其在临床应用于客观视力的评估等方面进行综述.

2010 Vol. 12 (1): 74-78 [摘要] ( 301 ) [HTML 1KB] [PDF 402KB] ( 2662 )
  编辑部公告
更多...  
  相关下载
更多...  
  友情链接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3 - 2014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医科大学图书馆A413室 邮编:325035
电话:86-577-86699366 传真:86-577-86699366 Email:zhysgx@vip.126.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总访问量:

浙ICP备12004924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202001892号